正文 第5章 俄國人的毛手摸著火器讚不絕口蘭州造螺絲炮把阿古柏打得粉碎(2 / 2)

原在蘭州東關接引寺,現存五泉山金剛殿的銅接引佛,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鑄成的,身高一丈六尺,身圍八尺,重約萬斤,銅佛麵部豐腴,衣褶飄逸,一副悲天憫人接引眾生的樣子。取名“佛陀丈六金身”。體現了古代工匠精湛的鑄造工藝。明洪武九年鑄造的蘭州黃河鎮遠浮橋的大鐵柱,則反映了當時鐵銅器生產的規模和技術水平。

現存蘭州白塔山公園白塔內的康熙銅鍾,鑄造於公元1718年,重153.5公斤,造型瘦削,聲音清亮,鑄造精致,鍾麵有銘文:“慈恩寺青銅鍾,康熙五十七年,歲次戊戌孟冬月吉旦敬鑄洪鍾一口於蘭州。”由此足見當時蘭州手工冶煉業之發達。

自蘭州製造局成立至光緒元、二年,被認為精妙無比的德國後膛進子螺絲大炮,已成功地仿造出大小20餘尊。又造出200多斤的重炮,用車輪架放。製造出七響槍數十杆,不比洋槍差。製造出快響子2萬多,連俄國官員烏史漫達米洛夫也讚好不絕,說是這種子彈,俄國也不多有。

光緒元年(1875年)陝甘總督左宗棠又被清廷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新疆軍務源於自清同治三年(1865年)初,中亞浩罕國軍官阿古柏,受浩罕國攝政王的派遣與喀噶爾封建勢力的勾引,入侵南疆,並於1868年建立了所謂的“哲得沙爾汗國”。1871年5月,沙俄“執持槍炮,長驅直進,強占了新疆伊犁地區,奸淫燒殺。為害酷烈”。當地將領雖起抵抗,卻遭失敗。

當時朝廷產生了“海防”與“塞防”的爭論,直隸總督李鴻章等人主張專務海防,放棄新疆,封阿古柏為“外藩”,反對西征。但左宗棠堅持海防塞防並重,“重新疆,所以保蒙古,保蒙古,所以衛京師”。

左宗棠臨危受命,率近10萬兵騎進軍新疆,去打擊侵略者。在出任欽差大臣的第二年,他把大本營由蘭州移至肅州(今酒泉)。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左宗棠說:“籌餉難於籌兵,籌糧難於籌左宗棠動員組織了官方和商家的大車5000輛,駱駝2.9萬峰,騾馬6000多頭。動用這麼多的車馬,別說在中國曆史上,在世界曆史上也是罕見的。

具體運作中,采取分途采運,分地積存,分段分批轉運交替的方法,先把糧草運存肅州,又由肅州出關運到玉門,在玉門用私人的駱駝轉運安西,騰出官馱官車去轉運後麵的軍糧。然後再從安西運進哈密。如此科學安排,層遞銜接,僅用三個多月就把1980萬斤軍糧由河西運往新疆巴裏坤等地。

左宗棠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戰略戰術加上軍隊高昂的士氣,迅速攻占了烏魯木齊、瑪納斯。

1877年春天,左宗棠下令進攻南疆。清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受到百姓擁護。此次西征,用蘭州仿造的洋槍洋炮很快收複南疆諸城,把阿古柏政權打得粉碎。阿古柏畏罪自殺。

到1878年元月,左宗棠收複了除伊犁外的全部失地。舉國振奮。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而京城裏一些人此時還在爭議不休。有人說,新疆北鄰俄羅斯,西界土耳其、波斯、阿拉伯國家,南接英屬印度,中國目前的力量來不及兼顧西域,不必急圖進取。也有人說,應全力注重西征。

1880年5月,年近古稀的左宗棠讓士兵抬著棺材出關,踏上了決心收複伊犁的悲壯征程,成為五千年中華曆史上第一愛國將領。左宗棠之所以有此壯舉,是因為他早年在長沙見到林則徐時,林氏曾對他講了西邊國土的重要性,要他重視邊防,務求西北一隅之長治久安。林氏還將自己在陝甘、新疆一帶的見聞錄贈於左。

左宗棠一心要承擔起林文忠公未完成的事業。他忘不了,當年63歲的林則徐特為時年37歲的左宗棠寫下對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能禍福避趨之。”希望他能擔當強固大西北的重任。

伊犁,是在大軍壓境的勢態下通過談判收複的。

左宗棠率領大軍受盡苦難,平定新疆,阻遏了俄英長期對我西北邊疆的侵略,打破了英俄按照“長城以內是中國”來劃分世界的企圖。

說來說去,值得稱頌的是,蘭州製造局所造的槍炮子彈,其技術與火力已達到當時的世界水平。這些出自蘭州的先進武器,在掃平阿古柏政權,保衛祖國領土完整的正義戰爭中大顯神威。這也是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用中國近代工業生產的武器戰勝外國侵略者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