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床鋪以足夠寬大的硬板床上鋪褥墊為宜。軟床不適於腰背疼痛病人,它使脊柱處於彎曲狀態而得不到休息。病人臥床休息時,可仰臥將雙膝、雙髖彎曲或選擇自感舒適的側臥、俯臥體位。下地時用手臂支撐幫助起身,盡量避免彎腰,並戴腰圍保護。在下地活動後的一周內逐步增加活動量,恢複正常活動。
三維正脊治療後,要求絕對臥床休息6個小時,相對臥床休息不少於5天為宜。
(三)腰部的保護
腰部的保護,指的是三維正脊治療後通過腰部支具,對腰部的製動保護,以輔助和鞏固三維正脊治療的目的。
1.腰圍的質量要求 舒適耐用、穿戴方便、符合腰部生理結構和有效的製動保護。
2.腰圍的使用時間 三維正脊治療後即行腰圍的保護,臥床時可臨時鬆解,原則上治療後持續使用3周。
3.腰圍的注意事項 腰圍的保護,隻是治療的一種輔助方法,絕不能用做治療而長期使用,以免使腰肌的萎縮而適得其反,有的病人覺得舒服或用於減肥長期使用腰圍,這是錯誤的,醫生一定要製止。
(四)腰背肌的鍛煉
腰背肌的鍛煉是防治腰椎間盤突出症等椎間病不可缺少的一種好方法,原則上,三維正脊治療症狀緩解後3天,即可開始腰背肌鍛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出院前,醫生一定要做好指導工作。應該指出的是,正確的腰背肌鍛煉是解除腰圍的基礎。
1.第一步 五點支撐法:在木板床上,病人仰臥,用頭部、雙肘、雙足跟五點撐起全身,使腰背部盡力騰空後伸。
2.第二步 飛燕點水法:飛燕點水法是在五點支撐法的基礎上過渡的一種方法。病人俯臥木板床上,上肢後伸,頭與背部盡力後伸,下肢伸直後伸全身翹起,僅讓腹部一點支撐床麵,身體呈一反張弧形如飛燕點水。
五點支撐法用力相對小些,大部分病人一學就可正確掌握,2~3天後,就可輕鬆地一次完成20次以上,在此基礎上,便可過渡到第2步飛燕點水法。開始讓病人先進行上身的後伸鍛煉,然後再單獨進行下肢的後伸鍛煉,都掌握好以後,上下身同時後仰後伸鍛煉。一般3天後可持續標準動作10次。1周後一次連續可達到20次,2周後便可輕鬆達到標準動作20次以上。
(五)藥物治療
就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機製而言,采用藥物治療並非治本之法,但是,及時、合理地對症用藥,對於消炎、消腫、緩解疼痛以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破損組織的修複、愈合,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及生理功能等都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三維正脊治療後,局部造成微創變化,藥物輔助治療是本病治療措施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麵。
常用西藥有非甾體抗炎止痛類、脫水利尿類和小劑量激素類藥物,根據病情需要選擇使用。
常用中藥首先要遵循辨證施治原則,根據病情的寒、熱、虛、實加減用藥。在藥物的劑型和用法方麵,可依治“急用湯藥內服,緩用丸散劑內服”的習慣用法,也可用中藥的有效成分提取劑。我們常規用的活血化瘀藥如複方丹參注射液20ml加500ml生理鹽水中,直接給予靜脈滴注,每日1次。研究表明,活血化瘀類中藥有廣泛的作用,中醫分析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過程,氣滯血瘀是其主要病機。臨床在相應的治療方劑中,配伍活血化瘀藥收效非常明顯。
(六)輔助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史發展過程中,往往發生相關的繼發性病理改變,尤其是神經根所造成的壓迫刺激所產生的一係列病理變化,往往需要相關的輔助治療,才能早日收到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我們對一組三維正脊治療同時使用輔助治療的病例進行對比分析,通過統計學的處理,得出的結論是:適當的輔助治療可以提高三維正脊療法的治愈率。
輔助療法的選擇,要根據以下原則選用,以供參考。
1.局部有改善微循環輔助療法
消除神經根水腫,有鎮痛消炎促進組織再生,興奮神經肌肉和軟化瘢痕鬆解粘連作用的各種物理療法,如低頻電療法、中頻電療法、高頻電療法、紅外線療法、石蠟療法、水療法等。
2.止痛、分離粘連療法
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所致的神經反射引起的腰腿疼痛的治療有阻滯止痛、解痙止痛、抗炎鎮痛、分離粘連作用的各種神經阻滯封閉療法,如局部痛點封閉治療、椎間孔神經根封閉療法、骶管硬膜外封閉療法、硬膜外留置導管連續阻滯療法等。
3.小針刀
對病變區既有針刺作用又有刀的手術作用的小針刀療法與三維正脊療法的有機配合,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突出髓核的壓迫不是導致疼痛的惟一原因,椎旁組織改變(包括退行性變)導致的脊柱生理關係的改變及由此而引起的整個身體及脊柱的生物力學改變,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因素,也由於脊柱生物力學改變影響了脊柱的穩定性,便造成脊椎骨之間,椎間盤與各關節之間及筋膜肌肉之間的生理關係和協調的改變。在這種較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又由於局部炎性滲出、水腫、壞死,最後纖維組織增生,人體在修複的過程中會發生粘連和瘢痕。由於粘連可使肌肉、韌帶、筋膜、腱鞘、滑囊等組織器官,原有的位置和運動時的生理過程發生改變,破壞了原有的靜態和動態平衡。三維正脊療法糾正了椎間的三維病理改變和調整了脊柱旁軟組織的失衡改變,但往往解決不了軟組織間的瘢痕粘連所造成的原有位置改變的複原和非生理行程改變的糾正。增加三維正脊治療的次數,可能會進一步改善,但不能排除某個局部永久得不到改善,小針刀進入到病變區通過刀法進行切開粘連、鬆解肌肉常常可收到彌補性治療。小針刀奠基人朱漢章認為,小針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就是針對失衡的力學關係,鬆解勞損和痙攣的肌群、解除惡性循環,從而建立新的動態平衡,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康複奠定了基礎。我們在臨床工作中,把小針刀治療作為三維正脊療法的輔助治療得到理想的療效。同時也有部分病人,而先行針刀治療,隨即進行三維正脊治療,同樣得到理想的療效。
(七)重複三維正脊治療
三維正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原則上每周進行1次。大多數病人經過一次三維正脊治療可達到治療目的,經臨床病例資料統計,一次性治療優良率54.8%,如第1次治療後觀察5~7天確定治療效果不理想時,可重複1次治療。一般隻需1~2次,最多3次。重複治療後的處理同前次治療方案。
四、三維正脊儀治療後的護理
“三分治療,七分養。”此言雖俗,但表明了養病的重要性。護理和康複是三維正脊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護士在病人取得滿意療效中扮演重要角色,護士的積極工作,反映了醫護和病人的良好關係,並促成了一個更加令人滿意的三維正脊治療良性循環。
1.三維正脊治療前的護理
(1)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心理護理:急診就醫者比例低,但多數是急性發作,腰腿痛症狀嚴重。首次發作者,病程較短,這類病人缺乏對此病的認識和病痛的體會。門診就醫者,多數病人病史較長,反複發作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對治療效果缺乏信心。我們調查一組門急診病人和住院病人,自1999年1月至2000年底,共收治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1286例,其中77.3%的病人經過多家醫院、多種方法治療效果不滿意。經過突發病痛纏身的急性發作和久病久治不愈的慢性折磨,很難避免心中產生陰影,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當他(她)們麵對三維正脊儀治療的動作,難免會產生恐懼心理或持懷疑的態度。因而產生一定的緊張焦慮情緒。對此製定以下措施:①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不管是門診病人還是住院病人,治療前盡快向病人和家屬介紹醫療環境和醫護人員情況。②介紹與其近似並經過三維正脊治療的病人,現身說法,介紹治療體會和治療效果以消除恐懼心理。③完成治療前教育,介紹三維正脊療法原理,科學性和安全性,向病人講清楚,所采用的是由電腦控製,在成角狀態下定距離快速牽引與旋轉同步進行的,不同於普通的牽引,關鍵治療時間僅1秒鍾,各種動作均在安全範圍內,不會造成損傷,無痛苦、無不良反應。④對於重症病人、久治不愈的病人,根據不同的病情,除了給予生活上的關心照顧,更要加強心理教育,鼓勵戰勝疾病的信心,調理心態,振作精神,更好地配合治療。有條件的醫療單位,製作相關宣傳科普材料,配合教育,事半功倍。⑤了解病人對治療前教育的理解程度和效果,以健康的心理狀態接受三維正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