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三維正脊療法的評價和觀察(一)(1 / 3)

第一節 影像學觀察

影像學檢查是診斷、鑒別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治療效果評價上,不少學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大量的文獻報道中,從影像學觀察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前後的變化,而得出確切的療效鑒定的依據,然而,諸多的非手術治療結果,並不能將突出的髓核組織複位,突出物大小的變化與臨床症狀、體征的變化不成正相關,所以至今沒有一種令人滿意的方法。三維正脊儀通過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椎間三維病理變化的影像學的讀片報告,尤其是腰椎正側位平片的三維檢查測量,通過定量分析來判斷治療效果,因而更具有一定的優勢。

一、椎間三維病理改變在X線平片的顯示意義

腰椎平片對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沒有特異性的表現。有的學者在腰椎正側位片上觀察,以側彎、椎間隙改變、左右不等高或上下間隙不等高,以及棘突有無偏斜和腰椎生理弧度改變等,作為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影像學間接依據。但是,不少學者通過臨床觀察研究,未能得到共識。我們在觀察腰椎間盤突出症X線平片時,將正側位X線片進行三維立體觀察,作為腰椎間盤突出症三維正脊治療前後的對比觀察。

脊柱有6個自由度,即沿以下3個方向的平移與旋轉。在縱軸上觀察軸向壓縮、軸向牽伸和順、逆時針旋轉,即觀察正位片上和側位片上的病變椎間有沒有椎間隙變窄,正位片上有沒有旋轉改變;在冠狀軸上觀察屈曲、伸展和左右側平移,即觀察側位片上有沒有腰椎生理弧度的改變,病變椎間隙前後高度的改變,正位片上有沒有上下椎體的左右移位。在矢狀軸上觀察左右側屈及前後平移,即觀察正位片上有沒有左右側凸改變、病變椎間隙左右高度的改變。側位片上有沒有椎體前後滑脫。

上表介紹的觀察範圍和方法,有的項目是重複測量,根據病情需要選擇使用。為了方便,我們推薦6種測量方法,組合使用,簡單易行,而且每個自由度都有一種測量方法,臨床很實用,具體方法如下:

(一)正位X線平片腰椎側凸角度測量法(矢狀軸旋轉度測量)

要求:包括胸12~骶1的全腰椎正位片,找出胸12椎體下緣的中心點A,腰3椎體中心點B、骶椎上緣中心點C,測量AB連線的延長線與BC連線延長線所成的角,此角的大小表示腰椎側彎的程度,亦可用於治療效果的評定。

(二)正位X線平片腰椎椎體側方移位測量法(冠狀軸的軸向平移測量)

找出病變間隙上、下椎體中點,分別劃出椎體的左右徑線和上下縱線,兩椎體上、下縱線延長線與上下椎體的左右徑相線交點至該椎體中心點距離,計為椎體側方移位參考值,此距離與椎體側彎度有正相關聯係,但從脊柱活動多方向的耦合特性分析,此距離對觀察椎體側方移位還是有一定價值的,對正脊治療效果的評定有客觀的依據。

(三)正位X線平片腰椎旋轉度測量法(縱軸旋轉度測量)

找出病變間隙上下椎體中心點,分別劃出上下軸線,確定與椎體下緣的交點。找出兩側椎弓根像的中心點,分別與該椎體下緣交點連線,形成左右角,無旋轉時兩角相等,有旋轉時旋轉方向角度增大。可進行三維正脊治療前後的對應角度對比,也可將左右角相減以角度差進行治療前後對比。

(四)側位X線平片脊柱病變椎間隙高度測量法(縱軸軸向伸縮測量)

定出病變椎間隙,找出椎體下緣的前後突出點進行連線。找出下椎體上緣前後突出點進行連線,為避免椎體同時有滑脫旋轉等移位,出現上下突出點不相對應,無法以上下點間測出高度,所以在下一椎體的上緣連線的兩突出點向上做垂直線至上椎體下緣連線的交點間距離,分別為前後方的椎間盤高度。可與三維正脊治療前後的高度對比,也可將前後方高度的平均高度進行對比,兩者可互補不足。

(五)側位X線平片腰椎前凸角度測量法(冠狀軸旋轉度測量)

要求包括胸12~骶1椎的全腰椎側位X線平片,找出胸12椎體下緣中心點A,腰3椎體中心點B,骶椎上緣中心點C,測量AB連線延長線與BC連線延長線所成的角,此角的大小表示腰椎生理弧度的改變,亦可用於治療效果的評定。

(六)側位X線平片腰椎椎體前後滑脫測量法(矢狀軸的軸向平移測量)

找出滑脫間隙,先劃出上位椎體後上緣A至後下緣B連線,再劃出下位椎體後上緣C至後下緣D連線,找出下位椎體上緣線與上述兩連線交點之間的距離。以測量實際距離進行治療前後對比。

通過上述6種測量方法,我們觀察了一組病人,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三維正脊治療前後進行正側位X線平片的三維坐標、6個自由度的觀察測量,85%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相應方向的移位,旋轉的X線片表現,通過治療後1年以上的隨訪,與放射科約定,盡可能以相同的條件因素進行腰椎正側位X線平片複查,用相同的方法進行治療前後觀察測量,獲得資料齊全的86例病人。結果治愈組有80%的數值有改善,尤其是側彎生理弧度的改變,通過統計學的處理,具有顯著性意義。這個結果,我們不否認有多因素的影響,使得測量值準確性不夠精確,但我們所觀察的結果,是客觀存在的。第一,進一步證實了腰椎間盤突出症在腰椎間盤退行性變的發生發展基礎上,在不同階段所造成的脊椎失穩,而產生的一係列三維立體空間6個自由度的解剖病理改變。X線片的客觀顯示為三維正脊療法的理論假說,增加了可能性。第二,三維正脊儀對脊柱椎間的三維空間6個自由度的治療動作,X線平片客觀的定量分析結果增加了三維正脊儀命名的屬實性。第三,其測量方法,雖不能作為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依據,但測量的數值可進行定量分析,為評定治療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客觀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