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三維正脊療法的評價和觀察(二)(1 / 3)

第二節 三維正脊療法治療腰椎間盤

突出症機製探討

腰椎間盤突出症所引起的神經根性疼痛和壓迫機製尚不完全清楚,多年來,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腿痛的產生機製,一直沿用鄧相華、吳祖堯(1979)綜述的有關文獻的機械壓迫學說、化學性神經根炎學說、自家免疫學說為主的3種學說支持著有關理論。諸多的保守療法,形成多種的推理、假說。隨著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研究的深入,新的研究成果,有的觀念得到了支持和深入,但也使不少的傳統觀念發生了動搖。

自Mixture和Barr首先描述椎間盤突出使神經根受壓以來,有關椎間盤突出產生的坐骨神經痛的症狀的確切機製,一直引起臨床工作者極大的興趣。雖然因神經根機械性壓迫致使神經功能不良的解釋較為合理,但一直不能排除神經根與髓核接觸後所生產的直接自體免疫微血管反應或炎性反應的可能性。有資料證明,神經根和髓核之間的接觸並沒有機械性壓迫,亦可產生神經根結構和功能上的改變。從臨床來看,應用抗炎藥物(如可的鬆)對椎間盤突出所致的神經根症狀不能持續緩解,手術切除產生神經根受壓的椎間盤組織卻可迅速改善病情,所以,盡管在發病機製方麵的研究一直對炎性反應和自體免疫反應非常關注,但是至今仍未形成對臨床具有指導意義的治療選擇,如疼痛怎麼解釋?凡是神經根受到壓迫都可以引發疼痛嗎?現在還沒有人能回答清楚,但可以肯定地說,將症狀如疼痛作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指征是不正確的,臨床上具有非常典型的神經根受壓症狀和體征的病例,可能並沒有神經根受壓,而一些無症狀或僅有輕度症狀的病人可能卻有嚴重椎間盤突出。這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壓迫神經根的病理,生物力學機製的問題。近年來所發展的椎間盤內的治療方法,髓核溶解和經皮椎間盤切除術,已帶動椎間盤突出症神經根受壓的基礎研究。有代表性的牽張性機製和壓迫性機製增加了對坐骨神經痛的病因和治療機製的新認識,為三維正脊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機製確立了基礎。

一、對張力機製腰椎間盤突出症機製的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如何產生牽張性機製在前麵已有詳細的介紹。為確定這一機製,有的學者在新鮮屍體標本上用同一器械探頭作椎間盤突出的模擬實驗研究,證明了當壓力作用於脊髓硬膜外和椎管內的神經根時,其對著神經根管後壁的神經根不受壓迫,當椎間盤突出進入椎管內可使硬膜囊移位,並且神經根發出處(椎管內硬膜外神經根)也有相應移位。硬膜囊內神經根可自由移動,無任何牽拉張力和神經根壓迫,隻有當神經根壓迫到椎管後壁時,神經根移位才很大。然而由硬膜囊內發出的神經根有硬膜鞘袖包繞,在鞘袖腹側以Hoffmann韌帶和椎間孔纖維束帶與椎管相連,這種神經根束帶限製了神經根的後移,同時也造成神經根在突出椎間盤凸起處的上麵或周圍受到牽張。這種方式,神經根並未引起神經根管後壁的壓迫而是椎間盤突出頂起壓迫神經根,神經根處於張力狀態。

有的學者為進一步證實神經根的牽張機製,在實驗中證明,由椎間盤突出導致的神經根後移可使附著在後縱韌帶和椎體後骨膜上的Hoffmann韌帶發生張力,會產生特征性的同側下腰部、臀部和大腿後側的疼痛。直腿抬高試驗是診斷因腰椎間盤突出症引致坐骨神經痛的一種方法,通過直腿抬高試驗,增加神經根的張力,產生同側的臀部、大腿、小腿疼痛陽性,這種疼痛是軀體性的臀部和大腿疼痛及根性神經疼痛的混合性疼痛。前者是由Hoffmann韌帶作用在後縱韌帶和椎體後骨膜的張力,後者是直腿抬高試驗作用於神經根上的張力,使神經根的壓力增加。硬膜囊內的神經根可自由移動,因而向後突出的椎間盤易造成其移位,而硬膜囊外椎管內神經根相對固定在神經管內的位置。因此,在椎間盤突出的凸起部的上方或周圍有被牽拉的趨向,同時在與椎間盤突出緊密接觸的部位造成神經根受壓。所以,椎間盤突出作用在神經根上相應的壓力不但與椎間盤突出部位的功能有關,而且與突出的大小、Hoffmann韌帶和椎間孔束帶的張力以及椎間盤的高度有關。這就解釋了為何臨床上坐骨神經痛的嚴重程度並不與椎間盤突出的大小相一致。

坐骨神經痛緩解的有關張力機製上認為,任何可以減少神經根在突出椎間盤上的牽張力的過程或其他方麵的情況均可導致神經根的壓力降低,使得坐骨神經痛症狀緩解。在突出椎間盤大小未有任何改變的情況下,由於椎間盤突出處的間隙變窄,縮短了神經根經過的通道。行程縮短的神經根相對增長、減張,緩解了因椎間盤突出導致的神經根受壓的張力減輕了坐骨神經痛。

牽張性機製更確切地說突出物將神經根頂起由於解剖因素限製了神經根的後移,使得神經根產生了張力。在治療上也就是如何解除這種張力。而解除這種張力就是治療的最終目的。手術可以去除直接的壓迫因素即突出的椎間盤,也可能在探查中鬆解了Hoffmann韌帶等神經根的解剖固定因素,而三維正脊療法與其他保守治療同樣不能使突出的椎間盤回納與複位,但三維正脊療法的治療機製,對脊柱產生三維6個自由度的作用,可能會使Hoffmann韌帶及纖維束帶拉長鬆弛從而增加了神經根的後移度,或者是改變了突出椎間盤與神經根的位置關係,最終減低了神經根的張力和壓力。

在有關脊柱韌帶生物力學的試驗研究文獻中,雖然沒有具體描述Hoffmann韌帶的彈性、蠕變性和可塑變形等生物學特性,但可預見韌帶的特有結構就會有相同的生物學特性,Hoffmann韌帶的拉長和張力鬆弛會存在的。關於改變突出椎間盤與神經根的位置關係的一組屍體研究試驗,將腰椎標本解剖出中間的腰3、4、腰4、5、腰5、骶13個椎間隙,然後固定於生物力學材料試驗機上模擬三維正脊動作觀察椎間盤與神經根之間的滑移方向和幅度大小。結果椎間盤與相鄰的神經根有一個位移,當出現位移後突出物不能將神經根向後頂起,去除了張力和對神經根的壓力,解除了突出物與神經根之間的粘連,從而緩解了坐骨神經壓迫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