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的覆滅,共和的黎明
在各地革命黨的打擊下,清軍連戰連敗,於是清廷打算啟用袁世凱,但袁世凱以有“足疾”為名拒絕出山,他向清廷提出了5個條件:一、明年即開國會;二、組織責任內閣;三、寬容參與各省起義的黨人;四、解除黨禁;五、給予其指揮全國水陸軍及軍隊編製的全權;六、須有十分充足的軍餉。鑒於形勢逼人,清廷被迫答應袁世凱的條件,啟用袁世凱。
聽說袁世凱被啟用的消息後,袁氏一家非常高興。在袁世凱臨走的頭一天晚上,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飯。袁世凱看到大家那樣歡樂卻歎了一口氣說:“你們不要太高興了,我是不願意出去的。這次出去了,怕的是不能夠好好回來啊!”
在他出發以後不久,北洋軍第6鎮統製吳祿貞(一個一直與日本人勾結的革命黨)要派人殺害袁世凱全家。這時候,袁世凱全家上下驚慌萬分,毫無辦法。但袁世凱先下手為強,派人在石家莊車站將吳祿貞刺殺,袁世凱的安全終於有了保障。
雖有革命黨要刺殺袁世凱,但他卻不著急複仇,不急於與革命黨交戰。攝政王載灃說新內閣成立,軍國大事刻不容緩,該同革命黨交戰了,袁世凱說攝政王不退位就不跟革命黨交戰,此時隆裕太後表示支持袁世凱,因為隆裕太後當太後三年,大權一直在攝政王手裏,她也心懷不滿,便借此機會報複攝政王,沒承想引“狼”入室。於是攝政王退位,袁世凱大權獨攬。
11月1日袁世凱親自布置進攻,馮國璋帶兵與革命黨交戰,形勢迅速扭轉,11月2日夏口失守,革命黨退守漢陽。是日黃興趕到武昌,3日黎元洪築拜將台封黃興為戰時總司令。當時黎元洪說:“本都督代表中華民國四萬萬同胞特拜黃興為戰時總司令,率我軍隊推倒滿清惡劣專製政府,光複漢族,建立良善真正共和,為人民謀利益。黃興君功在民國,我將士需心悅誠服,聽其指揮,群策群力,驅逐韃虜,保衛國家。如此中華民國幸甚,同胞幸甚!”
黃興說:“兄弟有三點意見:一、需努力,清兵拚死與我為敵,我若稍有萎縮,敵軍就打我心腹,臨戰必須努力,後退者斬首示眾。二、服從軍紀。三、協同。若互相摩擦則不能成功,洪秀全、楊秀清就是前車之鑒。”說罷黃興即赴漢陽督戰。兩軍隔河炮戰,10日清軍渡過漢水,進逼漢陽。
在此期間馮國璋的部下有將婦女輪奸致死的,也有強奸不從,被馮國璋的部下用刀砍死的,袁世凱得知後大怒,將犯罪士兵一律斬首,馮國璋不服,找到了袁世凱,說:“曾文正是聖賢,不是在打進南京後還允許他的部下搶劫三天嗎?”袁世凱說:“如今與曾文正時代不能相比,那時朝廷權威尚在,正在中興之際,太平軍定都南京後諸王驕奢淫逸,破壞道統,內部崩塌,早呈滅亡之勢,而曾國藩仍苦戰十餘年,備嚐艱辛,飽經憂患,所以曾國藩攻克南京後允許官兵搶劫三天,此後人們對此還頗有微詞。如今主少國疑,全國板蕩,新貴專權,民心喪盡,而革命黨號召種族革命,四海響應。他們新得勢,士氣正盛,就說這次武昌起義,他們處處愛民利民,秋毫無犯,所以很受民眾愛戴。在此情況下如果我們縱兵擾民,那我軍不就真成反動軍隊了?”馮國璋點頭稱是,自此北洋軍的紀律也嚴明了。
就在北洋軍與革命黨激戰時,袁世凱卻腳踩兩隻船,在“革命”與“反革命”兩個陣營中周旋,以求利益最大化。他秘密派人與黎元洪議和,黎元洪說:“袁宮保(袁世凱當過清宮太子少保)這時不該出來。先前宮保做直隸總督,好好的,為什麼被把罷官?現在有亂事,又請宮保出來,可見滿人大有奸心。這個時候,如果不將皇上推倒,隨便和了,以後大權歸他,他更比從前加一倍的狠,我們更沒法子了。要照滿人一登位時待我們漢人光景,現在我們漢人應將他滿人的全家殺完,這才可以報前仇。現在我們許給他一塊地方,供應他的吃穿,是很對得住他的。”黎元洪拒絕了袁世凱議和的想法,足見他堅定的革命信念。
11月14日革命黨一度架浮橋反攻漢口,但因清軍火力猛,被迫撤回。許多人責備黃興,黎元洪說:“你們要責備黃興,先責備我。”17日清軍大舉進攻漢陽,在漢陽以西兩軍展開激烈的爭奪戰。27日在漢陽兩軍大決戰,一方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清軍,另一方是充滿革命熱情、紀律嚴明的革命黨。革命黨是為民族獨立而戰,不是為抽象的理想,也不是為政客們可以根據情況左右曲解的口號而戰,這使得他們充滿熱誠。兩支軍隊的士兵都感覺到這是一場決定性的大戰,要想獲勝非得拚盡全力不可。但是士兵們沒有意識到,他們這一天的戰場廝殺不僅會決定他們個人的命運,還將決定整個清國的生死,並且將中國帶入新的時代。
畢竟北洋軍訓練有素,而革命黨是臨時拚湊而成,且袁世凱非常會用兵,革命黨力戰不支,退至武昌,漢陽失守。漢陽失守後黃興說:“漢陽失守,我有何麵目見人,唯有一死!”在黎元洪的開導下黃興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武昌軍政府緊急開會,商討對策。敗退後的黃興,怒氣滿胸,他指責眾人:“這仗你們都是怎麼打的?都怪你們不聽指揮!”大夥一聽,啥?你說我們不聽指揮?你這都怎麼指揮的?正因為你瞎指揮我們才連吃敗仗,於是大家把矛頭都對準了黃興,黃興很被動。
最後,還是黎元洪出麵當和事佬,說:“你們要責備黃司令,先責備我,因為他當司令是我推舉的。大家要知道,黃興對於革命有不可估量的貢獻,現在漢陽雖然失守,但其他各省獨立的不少,如果我們一時喪氣,功敗垂成,我們將成為千古罪人。”他還勸大家不要傷和氣。眾人稍微平靜後,會商如何走下一步棋。黃興提出說:“咱們應該放棄武昌,收拾殘兵,順江東下,會合南方革命軍,精銳進攻南京。”屋內一片嘩然,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黃興放棄武昌的提議。
最後,張振武一席話定下調子:“武昌乃全國革命首義地,如果棄之不顧,肯定大寒各省人心,很可能使革命土崩瓦解。武昌若失,敵人盤踞上遊,即使我們能攻下南京,又有什麼意義?最終可能像洪秀全那樣苟且待斃。”說到最後,張振武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拔出腰間手槍,大呼道:“敢有人再言放棄武昌者,即為漢奸,殺無赦!”黎元洪、孫武等人,紛紛起立鼓掌,屋內幾乎所有人都讚成張振武的話。處於如此被孤立的境地,黃興麵如土灰。黎元洪察言觀色,打岔說要陪黃司令休息一下,拉黃興離開了會場。
12月1日,北洋軍已經占據了龜山製高點。他們把大炮搬上山,朝著武昌居高臨下,武昌各部門無不挨彈。情勢如此危急,黎元洪坐不住了,準備溜號。張振武、鄧玉麟等人得知消息,立刻趕來勸阻。
“大敵當前,身為都督,你應該作出表率。棄守地而走,就是臨陣脫逃!”張振武叫人“保護”好大都督,然後匆匆離去,布置防衛。但房頂上不住炸的炮彈還是讓黎元洪坐不住了,黎元洪最終還是逃了出來。
黎元洪跑到了王家店,革命黨群龍無首,武昌城內更加混亂,軍心渙散。依照當時的態勢,武昌淪陷,隻是早晚的事情。可就在此時,占盡優勢的北洋軍,根本沒有乘勝追擊,隻是不停地開炮,步兵並未發動進攻。而且,就在黎元洪本人逃離都督府的當天,袁世凱派人送信,要與革命軍講和。
馮國璋因為拿下漢陽,受到朝廷封為男爵的鼓舞,要一舉攻下武昌。袁世凱卻一日內七次急電,製止他的進攻。袁世凱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他根本不想置革命黨於死地。他知道,如果他滅掉革命黨,清廷很快會收走兵權,而且從許指嚴《新華秘記》等資料看,袁世凱也並不敵視革命,他曾為清廷立下汗馬功勞,但清廷卻將其罷官,他要報複清廷,革命黨就是最好的底牌。
12月1日傍晚,英國駐漢口總領事潘恩拿著由袁世凱擬好的和議條款,過江來見黎元洪。由於黎元洪已經跑到王家店,蔣翊武等人接待了他。議和條款中,英國及其他國家的領事建議交戰雙方休戰三天(從12月3日8時起)。這份協議,武昌方麵先蓋印,然後再由清方蓋印。此時,有一個小問題出現了——黎元洪逃跑的時候,把大都督印信帶走了,無法蓋印。好在革命黨人才多,一名叫高楚觀的人善篆刻,拿大蘿卜刻了個總督大印,蓋在停戰書上,讓英國人帶走。聽說和議已成,黎元洪大喜。他趕緊從王家店往回趕。回來後,黎元洪發現自己不僅沒有失勢,反而地位更穩,權力更重。因為,清方已經明白無誤地表示,以他為談判一方總代表。
此時革命黨內部對於談判產生了分歧,有人反對議和,黃興則支持與袁世凱講和,他說:“袁世凱是個奸黠狡詐、敢作敢為的人,如能滿足其欲望,他對清廷是無所顧惜的。否則他也可以像曾國藩替清室出力把太平天國搞垮一樣來搞垮革命,隻要他肯推翻清室,把尚未光複的半壁河山奉還漢族,我們給他一個民選的總統,任期不過數年,可使戰爭早停,人民早過太平日子,豈不甚好?如果不然,他會是我們的敵人,如不能戰勝他,我們不僅得不到整個中國,連現在光複的土地還會失去,也未可知。”反對和談的畢竟是少數,和談開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