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場秋風半白頭(一)(2 / 2)

“互惠互利而已,誰讓武懿宗中了圈套,我既然早已準備好了,總不能在陰溝裏翻船。”李隆基淡笑著回答,“更何況,謀逆二字總非說說就能定罪的東西,沒有真憑實據,那一切都隻是地方官想要邀功的手段罷了。咱們陛下是英明之人,自然會明辨是非。”

那日梁王壽宴後,武懿宗大丟顏麵之餘,如李隆基所料開始針對江家之事開始發難。

但事情最終的結果也有些簡單,查無實證,江家無罪,而武懿宗也因為一個誣陷之罪,被逼著辭去了官職,歸隱田園去了。

做這些事情時,李隆基多少有些手掌乾坤的錯覺,但事後再想,卻覺得有些東西越想越心驚肉跳,這其中的一些事情,不免太過危險了。

至於事情的結果,李隆基恍然發覺,似乎還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其中有所作用著,否則又怎會這樣簡單?

於是他在一天晚上想明白了全部的事情,也在那個時候出了一身的冷汗。

聽著李隆基對女皇的稱頌之言,江自文聞言不禁冷笑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深深的嘲諷之色。

李隆基看在眼裏,沒有點破,隻是視若無睹的喝著茶。

說是金秋時節,其實已經有些涼意了。

但洛陽城裏的變化並不是太多,隻是偶爾有幾片紅葉的飄過,以及人們手裏的酒水不用再冰鎮一番。

天氣不再炎熱,城門處這個賣大碗茶的地方,生日便日漸蕭條起來。

茶肆的老板是個過了半百的男子,此時搭了個一個汗巾守在火爐旁,有一搭沒一搭的煽動者手裏的蒲扇,半闔的眼睛就如同已經會與周公了一般。

但不知怎地,每到那火焰小了一些的時候,他都能及時的補上兩扇子。再等到茶香開始在城門樓子前肆意開來,他便朝天打著哈欠的站起身來,隨手在身旁抓一把鹽巴和蔥花,熟絡的灑進茶水中。

李隆基看著那男子的動作,不知為何,心中竟油然而生起幾分歸隱的念頭。要是自己能尋個好地方,每日能夠煮茶牛飲、縱馬狂奔,那又夫複何求?

隻是這念頭在腦中一過,倒是把他自己都嚇了一大跳。且不說自己還不到雙十的年紀,便是自己這身份,也是不容易過陶潛那般生活的。再者……種豆南山聽著好聽,可真要讓自己饑一頓飽一頓的,自己還不得瘋了?

一簞食,一瓢飲,能安於其樂者,古今又有幾人?

自嘲的笑了笑,李隆基再次看向江寧那雙殷殷期盼的眸子,微笑著問道:“等你們江家的事情結束了,你是怎麼想的?去哪裏?”

江寧搖了搖頭:“沒想過這個問題,隻要跟師傅和師兄們在一起,其實去哪裏都是好的。回揚州也可,在神都也未嚐不行,畢竟我們做的這等生意,在哪裏都能繼續下去的……”想到之前經曆的這麼多事情,如今終得所願,江寧不禁笑了起來,“其實這些東西都是由著師傅費腦筋的,我也懶得去想。”這樣輕鬆的想著,江寧就在長凳上擺蕩起雙腿來。

李隆基看著她,不免想起了那幅畫,以及,那些胸中似有非有的東西。

心上似乎長了原上草,在這秋風裏搖搖晃晃的,鬧得人心慌。於是幾乎脫口而出的:“江寧,你有婚約沒有?”

這一句話出口,首先反應過來的是一直一言不發的江自文,他猛地抬頭瞪了李隆基一眼,冷嘲著道:“不勞王爺擔心,寧兒的婚事,自有我們江家人操心。”

江寧也微微愣在一旁,顯然還沒太想明白李隆基的話中所指。

“別誤會,”李隆基灑灑然的笑,又對江寧說,“你也該知道陸博一那小子對你的意思,我這個做兄弟的在一旁看著,都多少有些於心不忍的。他陸家也是一門英豪,博一那個小子縱然驕狂了些,但對你的心思卻是真的,你看……”

江自文也愣了愣,沒想到李隆基竟是來給別人說媒的。

心中多少有些詫異,他自問不是江寧那種對這些事情半懂不懂的孩子,這些日子在相王府裏,他以為多少看清了一些李隆基的真情。

但說句時候,別說江自文眼裏的李隆基是那種處處留情的世家公子,即便沒有其他女子的紛擾,江自文也覺得這個小王爺太過心思深沉,絕非良人。

隻是他怎麼也沒想到,李隆基一開口,竟是幫那陸博一?

剛想嘲諷兩句京中人好為媒婆,卻聽江寧的聲音從旁傳來。

“師父他們來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