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創業 第37節 診所(1 / 3)

“爸!爸!水渠通水了!你們快去看看吧。我們的新房子可以用了。”自從劉宅差不多建好以來,劉滿每的晨練都往自由山上跑,去看看工程的進展。盡管劉遙在梅宅旁邊搭建了一個不那麼可怕的廁所,還能就近用門前河的水衝洗,但是新宅裏麵那用現在的眼光看十分簡陋的衛生間依舊是她最大的渴盼。

姚英看上去一點也不興奮:“才不要去看。”父女二人對望一眼,表示完全不能理解。就聽到姚英接著再了一句:“我們收拾東西,今晚上就睡過去。”虛無縹緲地看一眼算啥?執行力要強,直接搬過去!

劉滿的情緒經曆了跌宕起伏之後,又再次恢複到興奮,立即去收拾東西,才注意到家裏的東西早就收拾好了,床上堆滿了大包包,抗議了起來:“原來你們早就知道了!都不告訴我!”

“連我們都知道了!”梅夫人帶著梅香笑嘻嘻地走了進來。手裏端著食物和一些祭拜用的東西。門口響起馬鈴鐺的聲音,是高管家牽著馬車來幫著搬家。姚英看劉滿一副“怎麼隻有我不知道”的表情,有點哭笑不得,道:“你自己去看工地,也待在這個家裏,怎麼會對那邊可以住了這邊收拾東西要搬了這麼明顯的事情一點概念都沒有呢?”

劉滿也很奇怪自己的視而不見,聳聳肩,跑去搬東西。劉遙幫著了一句:“不過我們家是要建立一個什麼事情都出來的習慣,不要搞心照不宣。萬一沒有靈犀呢,豈不是要誤事?就像日本人都一句“我要開動了”一樣,要有程序化和儀式化的概念。”

“那是為了讓食物有個心理準備不至於被吃的時候嚇一跳。”劉滿扛著個包袱卷笑嘻嘻地應了一句跑開了。

自由山上的景觀有了很大變化。一片紅磚別墅圍著相對而立的兩幢長條形兩層樓,一個街區已經基本建設完畢。街區北麵就是劉家的新宅子,之間隔著一塊5米左右寬的空地,那是預留作為學校、圖書館之類公共建築和廣場的空間。

劉滿一路飛奔到了自由山上,扛著行李就往自己家跑去,健步如飛。來到這個世界之後每個人的體力都有增長,可是看到在那個世界從來沒有幹過體力活的女兒現在可以當全勞力用了,劉遙兩口子還是有點悲喜交集。看了看一騎絕塵的女兒,夫婦二人沒有跟上,轉身走向街區中間的兩排樓。

兩排樓本來是準備給沒成家的單身漢和孩準備的,可是所有人都喜歡那些有廚房的住宅。劉遙也不勉強,安排了幾所住宅作為單身漢和孩的住所,單身漢大家分攤租金,孩就免費提供住處。那兩排樓,一排做了軍隊的駐地,一排就做了醫院。

劉遙抱著兒子走到樓跟前,兩個中年漢子正在掛“劉氏傷科診所”的牌子。兩口子商量了很久,覺得不命名為醫院,對外宣布隻治外傷,避免醫治其它必須依靠藥劑的病患。對麵的樓兩頭,分別掛著“自由山軍事學堂”和“自由山文化學堂”兩塊招牌。姚英在這兩塊招牌前麵也站了好久,才轉身走進診所。

樓的一半被診所占據,有十來個房間。第一個房間是候診室,房間正中放著幾排會議室一樣的座椅,靠牆則有幾張竹床。患者和家屬在接受治療之前可以在這裏等候。房間裏擺放了水桶、茶杯和垃圾桶,盡頭則是廁所,也有水渠提供清潔的河水。

“我特別要求不許放痰盂。那個東西太髒了。所有人都得去衛生間。”姚英強調著。候診室由賀家派來的丫頭管理,她也負責詢問病情和初步的清理。這丫頭瘦而沉默,但是無論多少病患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這個時空的病人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照顧,基本都是比較嚴重了才來看病,醫治不好輕則殘疾,重則喪命。好在病人多是外科症狀,就靠著簡單的手術技術和嚴格的消毒,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及能夠跟上的營養,診所竟然創下很高的治愈率。對於無法診斷和不能治療的疾病,診所也直接明,婉拒病人。

聲名遠揚之後,來看病的病人一直在穩步增加,好在穩婆和梅家、賀家送來的兩個丫環也都參與進來,三個女人吃住在診所,再加上抵充治療費的兩個漢子,診所的人力資源勉強可以應付目前的需要。當需要更多人手的時候,劉滿帶著的一個班就會頂上。王帶喜孫巧巧都接受過基本的醫療培訓,隻是水平參差不齊,尤其孫巧巧,換藥出了名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