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要自由,不要印花”(1 / 1)

時間

.1741~1766

人物

.富蘭克林

“七年戰爭”結束後,法國被打敗,西班牙也被迫讓出了佛羅裏達地區,英國成為北美霸主,也加大了對北美殖民地的盤剝。經過100多年的融合和發展,由移民和他們的後裔逐漸形成的美利堅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進一步增強,他們對英國殖民地者無節製的剝削和沒完沒了的索取感到厭煩,各種形式的反抗此起彼伏。

美利堅民族的形成

從北美殖民地建立起,英國就把它變成了榨取和掠奪的對象,英國議會通過頒布的各種法令,對北美殖民地的工商業發展做出了種種嚴厲的限製,企圖一步步將殖民地變成英國工業品的銷售市場和原料基地。但事與願違,從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也波及到北美,英國先進的機器和技術傳到北美,北美殖民地的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殖民地的工業品因其質優價廉,在與宗主國英國的競爭中一點也不落下風。

“七年戰爭”期間,由於英國無暇顧及,無法真正推行那些限製北美殖民地工商業發展的法令。殖民地的工商業得以迅速發展,以家庭為主的手工業作坊逐漸集中起來,出現了較大規模的手工工場,像酒廠、鋸木廠、造船廠等工場如雨後春筍般地增多起來。康涅狄格和馬薩諸塞等地的工業水平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歐洲國家,各種質優價廉的工業品不僅在北美殖民地暢銷,還在英國和歐洲市場占了很大份額。

北美各殖民地的工業、農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使得本來處於隔絕狀態的各殖民地之間的聯係得到了加強,到了18世紀中葉,大西洋沿岸的北美殖民地還形成了費城、紐約、波士頓等具有一定規模的城市,它們慢慢成了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經濟中心,北方的工業品源源不斷銷往南方,南方的農業產品也銷往北方。這樣,統一的北美市場形成了。

伴隨著北美各殖民地統一市場的形成,各個殖民地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這就需要一個共同的語言交流媒介,英語便順理成章地成了這個共同的文化媒介。英語成為北美殖民地的共同語言。

北美各殖民地人民在同英國艱苦卓絕的鬥爭中,養成了一種勇於創新、極富進取精神和崇尚個人奮鬥的品質。可以說,統一市場的形成、共同的語言英語的通行和民族品質的形成為一個新興的民族的形成構成奠定了基礎。這樣,到18世紀中葉,一個新民族——美利堅民族就在北美殖民地形成了。

反《印花稅》的鬥爭

在北美殖民地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英國政府也加強了對他們的政治和經濟控製,尤其是在經濟上的控製和榨取比以前更多。

1765年3月,英國議會以多數票通過了加強對北美殖民地經濟控製的《糖稅法》、《茶葉稅法》和《印花稅法》,尤其是《印花稅法》,它不僅嚴重地損害了北美人民的經濟利益,同時也是對北美人民尊嚴和權利的踐踏,這種不與殖民地人民商議就擅自征稅的行為激起了北美人民的激烈反抗。為此,北美人民對《印花稅法》等法律做了堅決的抵製。北美各地陸續成立了一些秘密的反英組織,如通訊委員會、自由之子社等都是在這一時期秘密建立的。這些機構在動員和組織反英活動中起了核心領導作用。在自由之子社的大力推動下,1765年10月,康涅狄格、新澤西、羅德島、賓夕法尼亞和紐約等9個殖民地的代表在紐約召開會議,會議明確指出,既然在英國議會中沒有北美殖民地人民的代表,那麼北美人民就沒有向英國政府納稅的義務,會議鮮明地提出了“無代表就不納稅”的政治口號。會議還做出了向英國政府請願、廢除《印花稅法》等法律的要求。

不僅如此,北美殖民地的下層人民群眾還采取了暴力的手段來反抗英國政府,人民群眾搗毀了英國政府設在各地的稅務機構,趕跑了英國政府派來的稅收官員。

在這次的鬥爭中,被稱為“美國民族之父”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做出了極大貢獻,他積極奔走於英國議會和政府之間,向政府官員和議員們遊說,說服他們支持廢除《印花稅法》等不平等法律。富蘭克林指出《印花稅法》損害的不僅僅是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利,還大大加深了殖民地人民與宗主國英國政府之間的矛盾,長此以往,必將使英國受到更大的損害,《印花稅法》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因此應該盡早將其廢除。他的演講獲得了對北美殖民地同情者的大力支持,對英國政府的決策機構也產生巨大影響。由於北美人民反《印花稅法》的抵製活使英國的批發商、運輸船主、零售商的利益受到了極大的損害,他們也站在了北美人民的一邊,不斷地給英國政府施加壓力。

局勢的發展使得《印花稅法》根本無法在北美殖民地實行,《印花稅法》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了。英國政府也認識到廢除《印花稅法》已經是勢在必行了。1766年3月初,英國國會正式通過了廢除《印花稅法》的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