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1835~1910
人物
.馬克·吐溫
愛默生、朗費羅、洛威爾、霍爾姆斯——這些人我都認識,我還認識我們其他的智者、詩人、先知、批評家、幽默作家;他們互相類似,像其他文人一樣;但是克列門斯是獨一無二的,無法企及的,他是我們文學中的林肯。
——豪威爾斯
密西西比河的舵手
馬克·吐溫(1835~1910)原名塞繆爾·朗荷恩·克列門斯,出生於密蘇裏州的佛羅裏達。4歲時,馬克吐溫全家遷居密蘇裏州,他在密西西比河岸邊的漢尼巴爾小鎮度過了短暫的童年。12歲喪父,馬克·吐溫開始獨立謀生。他先後做過印刷所學徒、排字工人,後來又在密西西比河的輪船上當舵手(筆名馬克·吐溫就是水手術語,意為“水深兩尋”)。淘金熱興起之後,他去西部淘過金,還當過新聞記者。艱難顛沛的生活使馬克·吐溫形成了堅毅、幽默、豪放不羈的性格,豐富的生活閱曆為他從事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865年,馬克·吐溫發表了他的成名作《卡拉韋拉斯縣著名的跳蛙及其他故事》,此後在他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創作了多部長篇小說和許多短篇及政論,開創了19世紀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新時代。
《鍍金時代》
馬克·吐溫作品的一個突出特色是尖銳諷刺資本主義民主的虛偽和無情揭露19世紀後期美國的政治腐敗。在他著名的短篇小說《競選州長》中,他把美國競選活動中政客們的醜惡嘴臉刻畫得栩栩如生,譴責了政客們為達目的不惜使用一切最肮髒卑鄙的手段。1873年,馬克·吐溫和作家查爾斯·沃納合寫了長篇小說《鍍金時代》,小說以幽默辛辣的筆調揭露國會議員們貪贓受賄,政府機關和金融投機家沆瀣一氣,他們為了追逐暴利、搜刮民財,犯下了滔天罪惡,針砭當時彌漫在美國全國的投機風氣。
馬克·吐溫尖刻而幽默地把19世紀後期這個美國資本主義“繁榮”時代稱為“鍍金時代”,而根本不是什麼“黃金時代”。從此,“鍍金”成了19世紀後期美國社會的獨特標誌。
《王子與貧兒》
小說《王子與貧兒》是馬克·吐溫的代表作之一。小說開篇介紹了兩個主人公的身世和生活狀況。同一天降生人世的愛德華和湯姆,命運截然相反。王子生下來“渾身裹著綾羅綢緞”,身邊有大臣和貴婦伺候和看護;貧兒一生下來卻“渾身裹著破布爛絮”,無人理睬。王子誕生,舉國歡慶,晝夜不息;貧兒出世,徒然給家庭增添了麻煩和苦惱。貧兒湯姆和王子愛德華在宮中首次相遇,彼此沒有共同語言,相互不能了解。但是兩人對彼此的生活充滿了好奇,於是互換身份開始了他們的“冒險”。宮廷的繁文縟節,使湯姆無可奈何地歎息道:“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不幹脆連呼吸也給我代辦了呀!”在宮廷中,湯姆的正常思維被打亂;思維正常的湯姆對宮廷無法理解,因此說了許多“傻話”。但“傻話”決非信口雌黃,而是表達了真理,有時甚至是很殘酷的。
一向深居宮闈對民間情況一無所知的王子愛德華,轉瞬間淪落底層,吃盡苦頭,笑話百出,醜態畢露。他衣衫襤褸,一出宮門就被衛士毆打;教養院的孩子們嘲笑和欺淩他。他雖然聲稱自己是英王愛德華,卻無人相信,人們把他當成瘋子。他在遊民和乞丐中不時擺出國王的威風,被人們戲稱為“傻子國的皇上瘋子一世”。愛德華所遭受的種種艱難和非人待遇,讓小王子深深感到人民生活的困苦,法律的殘酷。
湯姆和愛德華在經曆了一係列意想不到的“奇遇”後,愛德華終於在誠實的湯姆的幫助下,依靠禦璽回到了王宮,開始新的統治。
《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
1884年,馬克·吐溫發表了最優秀的長篇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哈克貝利·費恩逃出家庭、追求自由的流浪生活。馬克·吐溫滿懷深情地以極其優美的筆觸描繪了密西西比河上的迷人景色,展示了一幅廣闊的美國社會的圖畫。在小說中,馬克·吐溫對黑人表示深切的同情,賦予了他們平等的人格和高尚的心靈。哈克那種衝破一切束縛,在大河上任意漂流,不顧一切去追求自由,開拓新天地的精神,正是美國勞動人民開發西部時期追求自由和新生活的開拓進取精神的寫照。作品真實強烈地體現了19世紀美國人民的民族性格和時代精神。小說風格雄渾豪放,語言清新淳樸、活潑自然而又富於變化,是馬克·吐溫現實主義技巧的高峰。
馬克·吐溫植根於人民之中,具有強烈民主思想和鬥爭精神,他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作品對美國現代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