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1944
人物
.艾森豪威爾
.蒙哥馬利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登陸戰役,也是世界戰爭史上最有影響的登陸戰役之一。1944年6月6日,美英投入45個師的兵力,在法國北部的諾曼底地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戰略性登陸戰役。這次戰役德軍大敗。這個勝利對加速德國法西斯崩潰,起了重大作用。
開辟第二戰場
關於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問題首先是蘇聯提出來的。早在1941年7月和9月,斯大林就多次致函丘吉爾,要求英國在歐洲大陸開辟第二戰場,迫使德軍將30至40個師調離東線,以減輕蘇聯的壓力。
1941年12月,美國參戰,開辟第二戰場的問題不僅關係到蘇聯和英國,而且關係到美國。1942年4月1日,羅斯福為避免蘇聯單方麵與德國媾和,阻撓英蘇就邊界問題達成協議,批準了陸軍參謀部製訂的“西歐作戰計劃”。英國原則上同意美國的計劃,然而,丘吉爾卻認為,1942年美、英最好的作戰方案,是在法屬西北非登陸。
1942年5月20日至6月初,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訪問英美。莫洛托夫強調蘇德戰場形勢危急,要求盟國開辟第二戰場。6月12日,美蘇和英蘇分別公布“關於1942年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迫切任務已達成圓滿的協議”。但是,丘吉爾又向莫洛托夫遞交了備忘錄,說明英國正在為登陸作準備,到時候能否實施,無法許下任何諾言。7月24日,美英雙方商定,1942年秋天在北非登陸。1942年11月8日,北非登陸計劃付諸實施。 第二戰場的開辟再次被擱置起來。1943年5月12日至25日,美、英兩國在華盛頓舉行代號為三叉戟的關於戰略問題的重要會議,決定把橫渡英吉利海峽的計劃推遲到1944年春天執行。
三叉戟會議的決定,激起了蘇聯的憤怒。斯大林分別致函羅斯福和丘吉爾,表達了對英美的不滿。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舉行的美、英、蘇三國政府首腦德黑蘭會議,終於正式決定美、英軍隊將於1944年5月發動西歐登陸戰役。至此,開辟第二戰場的問題才告解決。
登陸諾曼底
1944年夏,戰局對美、英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極為有利。日本陸、海、空軍在亞洲和太平洋上連遭失敗;意大利已經投降,盟軍控製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上通道;德軍在東線全線崩潰,蘇軍矛頭指向柏林。從1943年起,美、英空軍就對德國及其占領國實行戰略轟炸,嚴重影響了德國的工業生產、軍隊部署和士氣。在盟國登陸前,法國基地上的德國飛機隻剩下500架,在英吉利海峽和比斯開灣的德國艦艇寥寥無幾,盟軍完全取得製空權和製海權。羅斯福認識到,如不采取主動,蘇軍不僅能出現在柏林和布達佩斯,而且能出現在巴黎和米蘭。為了打敗德國,並與蘇聯爭奪歐洲,美、英決定立即履行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的義務,即在法國諾曼底地區實施大規模的登陸戰役。盟軍開辟第二戰場的企圖是:在諾曼底地區登陸成功後,隨即占領法國西北部,並與在法國南部登陸的部隊配合,向德國腹地進攻,協同蘇軍戰勝德國。
1944年6月6日,美、英軍隊在法國北部諾曼底地區進行了規模最大的登陸戰役。盟軍共36個師,總兵力約288萬人。其中陸軍153萬人;空軍飛機13700餘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鬥機4900架,運輸機3000架;海軍各型艦艇9000餘艘,其中登陸艇4000艘。德軍在西線的部隊共58個師,空軍飛機500餘架,海軍艦艇200餘艘。防守諾曼底地區的德軍,隻有6個師又3個獨立團,地麵部隊不超過9萬人。戰役持續43天。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勝利,對於美、英在西歐成功開辟第二戰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1944年7月25日開始,美、英軍隊先後向德軍發起進攻,奪取諾曼底的戰鬥,很快演變成奪取法國的戰鬥。整整一個月,除布列塔尼半島的幾個港口外,盟軍迅速占領了整個法國西北部,殘餘德軍則撤回到齊格菲防線。8月15日、美、法軍又在法國南部登陸,開始執行“龍騎兵行動計劃”,向德國邊界推進。8月25日,美國與法國愛國者攻占了法國首都巴黎。從6月6日盟軍開始登陸到8月25日,德軍有1個集團軍司令、3個軍長和15個師長被擊斃或被俘。德軍損失人員40多萬、坦克1300輛、軍車2萬輛、迫擊炮500門、火炮1500門、飛機3000餘架。至此,盟軍不僅攻占了法國,還奪取了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占領盧森堡,並越過德國邊界。1944年12月,德軍在阿登地區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反攻,突破美、英軍防線縱深達90千米。不久,在蘇軍配合下,盟軍組織了反擊。到次年1月,終於將法西斯德軍全部趕回到反撲前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