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1947

人物

.馬歇爾

馬歇爾計劃是由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的,是杜魯門主義邏輯上的延伸。杜魯門主義宣布美國要承擔全球性的遏製世界共產主義的使命,稱霸全世界;而稱霸世界,必須奪取全球戰略重點歐洲——特別是西歐。

戰後的歐洲

二戰結束後,美國麵臨的迫切問題並不是蘇聯入侵西歐,而是西歐各國經濟情況惡化,共產黨勢力上升。戰後的兩三年內,西歐滿目瘡痍,工廠悄然無人,鐵路七零八落,田園荒蕪;從愛琴海到北海到處是饑餓和混亂,景象淒涼。1946年底,西歐又遇上百年罕見的嚴寒,暴風雪後又是洪水泛濫,英國一半以上的工業癱瘓,農業生產下降到低於19世紀的水平。1947年1月20日,英國政府公開承認:“不列顛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

由於以上各種原因,戰後的西歐各國政治局勢激烈動蕩,人民對政府的不滿和反抗情緒有增無減。1947年4月,法國雷諾汽車廠工人首先掀起罷工,隨後在5月和6月間,發展為遍及各行業的全國性罷工,法國的工礦企業和鐵路幹線幾乎陷於癱瘓。與此同時,英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的工人運動風起雲湧。經過反法西斯鬥爭鍛煉的法國共產黨,這時候已經成為法國最有影響的大政黨,控製著擁有500萬工會會員的法國最大的總工會。而擁有250萬名黨員的意大利共產黨,在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西歐困境和共產黨影響的擴大,引起美國的恐懼。美國國務卿馬歇爾警告說:“要是美國不支持歐洲進行自助,走向暴政統治很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馬歇爾計劃出籠

1947年4月26日,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從莫斯科外長會議回國後,要求美國政府立即采取行動,對西歐進行援助。6月5日,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會上發表演說,提出援助歐洲經濟複興、奪取全球戰略重點歐洲的方案。他首先號召西歐國家自行製訂複興計劃。“這是歐洲人的事情。……我國的作用應該是在他們擬訂歐洲計劃時予以友好協助,並在今後加以支持。……這項計劃應該是得到歐洲相當多國家同意的共同計劃,即便不是歐洲所有國家都同意的話。”馬歇爾又說:“我們的政策不是要反對任何國家或任何主義,而是要反對饑餓、貧窮、絕望和混亂。”這篇演說發表後,“馬歇爾計劃”在美國和世界各國的報紙和廣播中立刻變成了通用的名詞。

馬歇爾的演說立刻引起歐洲各國強烈反應。1947年7月12日,英國、法國、奧地利、比利時、丹麥、希臘、冰島、愛爾蘭、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土耳其16國在巴黎召開經濟會議。這次巴黎經濟會議成立了常設聯合機構——歐洲經濟合作委員會,後改為歐洲經濟合作組織。9月22日,英、法等16國聯合提出要求美國在4年內提供援助和貸款224億美元的總報告。12月9日,杜魯門向國會提出“美國支持歐洲複興計劃”的谘文。1948年4月3日,杜魯門簽署了國會通過的歐洲複興法,並設立負責實施馬歇爾計劃的經濟合作署,保羅·霍夫曼被任命為經濟合作署署長。

馬歇爾計劃期限為5年,1951年底,美國宣布提前結束,而代之共同安全計劃。自1948年4月3日至1952年6月底,美國國會共撥款131.5億美元,其中英國獲得最多,達32億美元,法國次之,為27億美元,意大利15億美元,西德13.9億美元,冰島最少,隻有2900萬美元。

馬歇爾計劃促進了西歐國家的聯合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建立。美國為了抗衡蘇聯,從全球戰略考慮,希望建立一個美國控製下的經濟上發展、軍事上強大、政治上穩定的統一的歐洲。因此,美國在提出計劃時,就鼓勵和讚同西歐聯合。1948年接受計劃的16個國家建立了歐洲經濟合作組織,1954年成立促進貿易和支付自由化的歐洲支付同盟,這些為50年代末西歐共同體的成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