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前672~前616

人物

.圖魯斯

.麥提烏斯

.安庫斯

古羅馬王政時代七王之中,前四王是拉丁人或薩賓人,皆是經由元老院和人民大會正常選出來的,從第五王開始後三個王都是埃特魯裏亞人,他們繼位的方式常常帶有陰謀和暴力因素。作為前四王最後兩位,圖魯斯和安庫斯時期主要是延續了努瑪的內政方針,並有所深化,但在對外策略方麵則是傾向於對外擴張。

圖魯斯的武功

努瑪在位43年,羅馬和平安定,人民生活豐足。圖魯斯即位,他的祖母是薩賓人,自己是拉丁人。該王好大喜功,係極端“好戰者”,一生目標就是要盡其所能吞並鄰近邦國。不過古羅馬人都稱他發動的是正義戰爭,自稱是為了奪回先祖之地。現在我們所知道的他繼位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製定了土地法案,其實從根本上來說,不過隻是對努瑪確定地界的深化。圖魯斯甚至把國王私人擁有的土地拿出來分給了無地的平民。這便達到了攘外必先安內的目的。

圖魯斯有意挑起與母邦阿爾巴龍加的爭端,意圖吞並阿爾巴龍加。圖魯斯與阿爾巴龍加的獨裁者麥提烏斯協商決定兩國合並,但在誰為最高統治者的問題上無法調和。為了避免雙方重大傷亡,不給埃特魯裏亞人可乘之機,雙方達成協議,由少數人代表全體戰鬥以定勝負。

按兩國國王約定,由雙方各派代表三人來決鬥,以決定戰爭的勝負。羅馬方麵的代表是赫拉西家的孿生兄弟三人,阿爾巴龍加方麵的代表是庫裏阿西家的三兄弟。在角鬥中,赫拉西兄弟中兩人已被殺,最後一人佯敗逃跑,阿爾巴龍加代表追逐不放,於是他乘機反撲,各個擊破,盡殺阿爾巴龍加三名代表。被殺的三人之中,有一人是他妹妹的未婚夫。當他得勝回到羅馬,他的妹妹哀悼未婚夫而哭。他一怒之下殺了自己的妹妹。他說:“羅馬的婦女為羅馬的仇敵而哭泣者,應當死亡!”

據說此時適逢埃特魯裏亞諸城中的大邦維愛和費丹那聯合進攻羅馬,羅馬在宣告角鬥勝利之後,與阿爾巴龍加訂立和約一致對敵,但阿爾巴龍加獨裁者麥提烏斯臨陣背約,使羅馬險些落敗,圖魯斯在戰爭勝利之後,將麥提烏斯處以車裂之刑,還命令軍隊迫使阿爾巴龍加居民全部遷往羅馬,之後毀掉了整個阿爾巴龍加城。

阿爾巴龍加滅亡之後,羅馬人又增加了一倍。騎兵和步兵也相應增加了。好戰的圖魯斯在滅了阿爾巴龍加之後,相繼又擊敗了薩賓和埃特魯裏亞的聯合軍隊,羅馬國勢強盛,對外戰爭無往不利。據說圖魯斯想使羅馬成為拉丁盟主,但拉丁諸城不服,戰爭持續了五年之久,最後和平解決,拉丁諸城與羅馬訂立了和約。

圖魯斯在位32年,以武功聞名諸城。另外,據說他在凱利烏斯山修建了非常豪華的王宮,在廣場上修建了雄偉的庫裏亞大廈,這座大廈直至有史時代仍是元老院活動的中心。關於圖魯斯之死,有人說是在瘟疫中不幸病死,也有人說是被人謀害致死,不過更多的記載他是遭雷擊而死。

安庫斯的文治

圖魯斯死後,元老院選努瑪的外孫安庫斯繼位為王。據說安庫斯希望恢複努瑪時代的和平局麵,鼓勵人民從事農業和畜牧業,不再對鄰邦進行侵略。但是拉丁諸城都不遵守以前的和約,所以安庫斯開始了他的對外征伐,主要降服一些試圖獨立的古拉丁城邦。一次次的征戰,很多拉丁城邦都變成了羅馬的附庸。

安庫斯把這些拉丁城邦的人民都遷到了羅馬,並給予他們羅馬公民資格,羅馬的人口又一次大量增加。人口的大量增多導致了犯罪的增加,為了警戒人民,安庫斯建立了羅馬的第一座監獄。羅馬城的統治地區擴大至台伯河右岸,為了便於兩岸來往,安庫斯重修了台伯河上的木橋,這樣使羅馬的防衛也更具縱深度。同時,他還在城市中修造了低地排水溝,這便是後人所稱的奎裏特水溝。安庫斯時期,羅馬的疆域向外也有所拓展,從維愛人那裏奪得了一片森林地帶,在台伯河口建立了羅馬的第一個海港——奧斯提亞港城,並於該城附近建立了鹽場。他還修了羅馬的第一條道路:鹽之路,從羅馬一直到台伯河河口的產鹽地,使羅馬的食鹽不必再依靠進口。

安庫斯在位24年,遺囑指定老塔克文為自己子女的監護人,老塔克文用計把安庫斯兩個快成年的兒子遣至遠方,自己乘機遊說元老院和民眾,當選成為王政時代的第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