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就這樣以他高度的自製力和無懈可擊的優異表現贏得了天下人的交口讚譽。多年的臨深履薄、誠惶誠恐終於把他塑造成了一個完美無瑕的道德君子和人臣楷模。
而這些年裏,他的兄長楊勇都在做些什麼呢?
據說隋帝國的這位皇太子生性豪爽、率真、為人耿直寬厚,從不知“虛偽”和“矯飾”為何物。所以他明知道老皇帝為人異常節儉,甚至節儉到了吝嗇的程度,可楊勇還是絲毫不懂得檢點自己的言行。
剛當上太子不久,有人送給楊勇一副蜀人製作的精美鎧甲,楊勇仍覺得不夠美,又在上麵加以雕飾。楊堅一看,立刻對他進行了一番語重心長的思想教育。
隋文帝楊堅晚年極為苛察、猜忌多疑,不但設立嚴刑峻法,而且大肆殺戮功臣,致使他身邊的臣子總是活得戰戰兢兢,紛紛夾起尾巴做人。
可楊勇偏偏對此視而不見,硬要拿自己的腦袋往刀口上撞。
有一年冬至,百官照例到東宮晉見太子,楊勇忽然心血來潮,招呼了一支大型樂隊,舉辦了一場儀式,接受百官道賀。敏感的老皇帝立刻意識到這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在一次朝會上,楊堅用一種若無其事的口吻問大臣們說:“聽說冬至那天,內外百官相率去朝謁東宮,這是什麼禮?”
太常少卿辛宜一聽這話味道不對,連忙奏答: “前往東宮,隻能算是道賀,不能算是‘朝謁’。”
“哦?”楊堅斜乜了他一眼, “如果是道賀的話,應該是三五人或十數人,隨來隨去,怎麼會有東宮官吏傳令召喚,定時定點全體集合呢?而且太子身穿正式官服,陳設樂隊,坐在那裏等候百官,朕倒想問問賢卿,這樣做可以嗎?”
辛宜慌忙垂下眼簾,不敢再吭半聲。
楊堅一聲冷笑,隨即頒布詔令:禮儀有等級差別,君王與臣屬才不至相互混淆。皇太子雖然居處上位,但在大義上,他仍然既是臣屬、又是兒子。可是冬至那天,內外大員卻群往東宮朝賀,以各地特產作為貢品。這種事情不合典則,應該徹底杜絕!
從此太子楊勇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幹丈。楊堅開始處處提防著太子,就像在提防他曾經信任卻最終殺掉的那些大臣。(《資治通鑒》卷一七九·隋紀三:自是恩寵始衰,漸生猜阻。)
楊勇的“率意任情”引起了他父親深深的不滿。而在他母親獨孤氏那裏,他的任性而為同樣招致了強烈的反感。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娶了太多女人。
這倒也罷了,偏偏楊勇又把獨孤氏為他明媒正娶的太子妃元氏徹底晾在一邊,專寵一個出身低微的昭訓(東宮妃號)雲氏,致使元妃終日鬱鬱寡歡,不久便暴病身亡。獨孤氏憑著一個女人的直覺判斷,這十有八九是狐狸精雲氏下的毒手。可她除了把楊勇叫到麵前痛斥一頓之外,實在也是拿不出辦法整治雲氏。元妃一死,雲氏就儼然成了東宮的女主人,很快就掌管了宮中的一切內務。
獨孤氏始終想不明白:同樣是她和楊堅生的兒子,太子楊勇和晉王楊廣的差別咋就這麼大呢?
是的,差別很大,而且處處截然相反。
楊廣無比欣喜地發現:太子楊勇似乎天生就是一個鏡像——個與他完全反向的鏡像。
這真是老天爺的奇妙安排。
更準確地說——是太子楊勇自己幫了楊廣的大忙。
在這種“鏡像效應”的影響之下,隋文帝楊堅的內心不由自主地浮出了一個無奈而大膽的念頭——易儲。
從一個念頭的浮現到一個決定的實施,這絕對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為了減緩自己的痛苦並縮短這個過程,老皇帝楊堅做了兩件事情。
首先他暗中請來了聞名遐邇的麵相大師來和,讓他觀察五個兒子的相貌,然後做出評估。很快老皇帝就聽見了他最希望聽見的話。
來和的評估報告言簡意賅: “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
楊堅心滿意足地笑了。
很好,老天爺也投了晉王一票。
隨後楊堅又與一個名叫韋鼎的朝臣進行了一場不為外人所知的簡短對話。楊堅問: “在我的幾個兒子中,誰能夠繼承帝位?”
韋鼎立刻意識到,眼前的這個問題可能是他政治生涯中麵臨的最大一次考驗。略微沉吟之後,他從容不迫地說: “皇上和皇後最喜歡的人,可以讓他繼承帝位。對此臣不敢作任何預言。”
這句充滿了政治智慧的回答讓老皇帝忍不住開懷大笑。楊堅說: “賢卿隻是不肯明說罷了!”
不出所料,朝臣也投了晉王一票。
接下來該怎麼做,隋文帝楊堅已經心中有數了。
三、奪嫡進行時
江都是一座繁華富庶而且風隋萬種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