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三藩聯合(1 / 3)

一、 汪士榮提出要聯誼二藩

由於聽從了汪士榮的造勢之計,吳三桂在雲貴兩省民眾心目中的形象有所改變。吳三桂成了民眾心目中反清複明的英雄,是他們反清複明的希望所在。

雖然民眾於此時並沒見吳三桂有任何反清複明之行為,但是,在民眾看來,吳三桂捐資修永曆帝之陵,親臨永曆帝陵祭祀永曆帝就是實實在在的反清複明。所以,雲貴之內的民眾對吳三桂此舉有口皆碑。

吳三桂當然知道民眾在說他什麼,也知道這會給他帶來不良的影響,因為朝廷可以憑此而聞到他身上的異味,但是,他什麼也不在乎!他覺得能贏得民眾之心比什麼都強。

現在,吳三桂對汪士榮是言聽計從。

汪士榮見自己的造勢之法竟然有如此之奇效,心裏也異常高興,同時也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他決定實施第二步策略。

汪士榮來到吳三桂書房。吳三桂見汪士榮駕到,趕忙放下手中的書,對汪士榮說:“多謝先生指點,本王才有今日。”

汪士榮說:“平西王不必客氣!這僅僅是開頭,好戲還在後頭呢。”

吳三桂見汪士榮話中有話,立即問:“難道汪先生又有什麼善策?”

汪士榮笑而不答。

吳三桂見如此,立即表態說:“先生有話盡管直言,本王無不言聽計從!”

汪士榮問:“請問平西王是想得一隅之天下,還是得全部之之天下?”

吳三桂豪氣頓生,立刻說:“當然想得全部之天下!”

汪士榮說:“若隻得一隅之天下,平西王隻須擁兵自重便是。若想得全部之天下,事情便隻是開了個頭。”

吳三桂說:“那就請先生替我出謀劃策!”

汪士榮說:“平西王現已具備得天下之勢!”

吳三桂聞之一怔,問:“本王並未費力,何來得天下之勢?”

汪士榮說:“大清之天下,本取之於大明,是我漢人之天下,非滿人之天下,滿人取之,即為不義!行不義之事,必惹天下之怨。平西王若言取之,本是失之於漢人,得之於漢人,是情理之中的事。這便是勢。”

吳三桂說:“可是,本王在漢人眼中已成賣國之賊,他們恨不得啖我之肉,吸我之髓,豈會擁護我?”

汪士榮說:“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吳三桂問:“此一時與彼一時有何不同?”

汪士榮說:“此時,由於平西王修永曆帝之陵在先,拜永曆帝之陵在後,分明已向天下之人昭示自己之心!誰還會站出來反對平西王呢?除非他非漢人而是滿人。”

吳三桂疑惑地說:“如此說來,本王取大清之天下,並非不義之行為了?”

汪士榮說:“正是。”

吳三桂便躊躇滿誌起來。

汪士榮見之,立刻說:“平西王雖有取大清之天下之勢,若無取大清之天下之力,亦是枉然!”

吳三桂聞之一驚,隨即收斂驕態,問:“本王已有大將數百,精兵逾萬,難道還不具備取天下之力麼?”

汪士榮說:“平西王之兵雖強,但隻夠取一隅之天下用!若要取全天下,平西王必得有相助之人!”

吳三桂問:“誰能助我?”

汪士榮說:“這本應問平西王,為何問我?”

吳三桂便沉思起來。其實,他心中已有神兵百萬,但他怕汪士榮是刺探自己的虛實,所以不敢輕泄,隻是裝作沉思的樣子。

汪士榮笑了笑說:“若將平西王視為猛虎,西安之王輔臣便可作平西王之左翼;而廣東之平南王尚可喜,福建之靖南王耿精忠可作平西王右翼。”

吳三桂聞之一驚,心想:此子好大的胃口。其實,吳三桂心中所想,還不如汪士榮所說,他隻是將王輔臣當做一支力量,而尚可喜與耿精忠等人,他心中實在無半點把握。雖然自己與他們之間有些來往,但對於這等反清複明之事,他們會不會擁護,自己無法斷定。

汪士榮隻是凝視著吳三桂,笑著。

吳三桂仿佛意識到自己的失態,連忙整身肅目,與汪士榮對視。

汪士榮問:“難道汪某說得不對嗎?”

吳三桂說:“先生之言固然有理,隻是本王心中對此事並無把握。”

汪士榮笑道:“平西王已心有經緯,何必要說並無把握?”

吳三桂大驚,急忙問:“先生何出此言?”

汪士榮說:“據汪某所知,王輔臣初為盜,後謀反,降於英親王阿濟格。尋以侍衛跟從洪承疇南征,由於洪承疇提攜,才拜官為總兵。後來又跟從平西王進入緬甸破永曆帝,才提升為提督的。由此看來,平西王於王輔臣有提攜之恩,他豈能不跟平西王?再說,王輔臣出於強盜,豈能久居滿人之下?”

吳三桂聽到這裏,更加覺得汪士榮深不可測。自己與王輔臣有著深交,但一直在暗處進行,其意便是以防外泄!誰知汪士榮能一語道破!吳三桂覺得此點不能再與汪士榮深論,便說:“即便如先生言,尚、耿二人,與本王同為藩王,豈會聽命於我?”

汪士榮搖搖頭說:“平西王此言甚妙!俗話說:雞從鳳飛!尚、耿二人各有兵力十五佐領及綠旗兵各六七千。而平西王擁有五十三佐領和綠旗兵一萬二千,已是尚耿二人的總和。再加之平西王招撫所得的萬餘兵力,尚耿二人豈能與平西王抗衡?”

吳三桂聽到這裏,越發驚奇!原來汪士榮並非輕浮之輩,而是作了一番考察的。他連本王之軍營中的力量也知了個大概,可見其用功之深。因為自己招撫過來的降將,自己一直對外有所保留的。

吳三桂越來越覺得自己可以倚重汪士榮。不過,他還是決定要進一步試探汪士榮。吳三桂對汪士榮說:“即便如先生所說,尚耿二人不會與本王分庭抗禮,但先生又何以見得他二人會肯臣服於本王而反大清呢?”

汪士榮說:“平南王尚可喜與靖南王耿精忠之祖父耿仲明都是降清之明將。當時之所以降清,非出自於自願,而是迫於形勢!如今,平西王若揭竿而起,樹起反清複明之大旗,尚耿二人豈有不從的?”

吳三桂問:“先生何必說得這樣決斷?”

汪士榮說:“並非汪某說話決斷,而是事實便是如此!試想想,尚耿二人與你我同為漢人子孫,豈肯將自己之天下讓於人?除非他們忘記了自己的祖宗!”

吳三桂見汪士榮說得如此慷慨激昂,心裏也不禁為之感懷!

吳三桂問:“如何才能使尚耿二人與本王同心?”

汪士榮說:“汪某願學昔年蘇秦,遊說天下!”

吳三桂大聲說好!

二、 汪士榮勸說尚可喜無功

汪士榮看到平南王府的第一個感覺是:平南王府雖然比不上平西王府的氣派與高貴,卻也顯得威武與莊嚴。

他搞不清自己為何一見到平南王府便將它與平西王府比較。

之後,汪士榮心中有些激動起來。他想:這是自己勸說的第一站,隻能成不能敗!否則,自己下一步是寸步難行!

汪士榮定了定神,便奔進了王府。

兵士將他帶到一幢已略顯破敗的樓房前。汪士榮有些迷惑了,堂堂的平南王怎麼會住在這幢舊樓裏呢?他對兵士說:“汪某要見的是平南王尚可喜王爺!”兵士說:“知道,這就是他老人家的住處!”

汪士榮半信半疑地走進樓房,恰有一老仆走來,汪士榮告訴老仆說自己是來看平南王的,老仆看了看汪士榮,很驚訝,說:“是哪個混蛋將你帶進來的?”

汪士榮一聽,便知話中有音,說:“我是受平西王所遣來看望平南王的!”

老仆仔細地打量著汪士榮,然後說:“不是老仆多事,而實在是因為平南王已多年未見生客了!我見先生麵生,故有此一說。不過,平南王是否願意見先生,還很難說。”

汪士榮聽了,心裏挺急,懇求說:“請老人家想法讓我見上平南王一麵。”

老仆點頭走了,汪士榮隻得等著,不久老仆便回來了,告訴汪士榮說:“平南王不願再見生人!有什麼事可去找他兒子!”

汪士榮一聽傻了眼!怎麼能去找他兒子呢?他才是平南王啊!汪士榮以為尚可喜不願見他,是因為平南王不識他的深淺,故以此法在試探他。於是,汪士榮便蹲在樓外等。

可是,老仆人卻像視而未見一般,根本沒將他看在眼裏。汪士榮更急了,再次懇求老仆人。老仆人見他態度誠懇,便說自己再去試試看,之後老仆人來了,問汪士榮:“先生找平南王有什麼事?”汪士榮說:“隻是看看平南王!”汪士榮知道此事不能隨便對仆人說。老仆人怒道:“先生若隻為探視平南王,就請回吧!”汪士榮聞之,更急了,連忙從懷中掏出吳三桂的信物給老仆人說:“這是我家平西王的信物,我是受平西王所托要與平南王見麵的。”汪士榮心想:你平南王架子再大,隻怕也不敢駁平西王的麵子吧!

果然,老仆人匆匆趕回來說:“平南王讓先生進去呢。”說完,便在前麵帶路。

汪士榮跟老仆人走進一間寬大的客廳,汪士榮用目光四處搜索平南王的身影,好不容易在一張寬大的太師椅裏發現了平南王蜷縮的身子。汪士榮在心裏問自己:這就是曾經叱吒風雲的平南王麼?

老仆人對那老人說:“王爺!汪先生來了。”

汪士榮心裏莫名地激動起來,他果然就是平南王!汪士榮恭恭敬敬地向平南王行了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