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康熙應敵(2 / 3)

黨務禮肯定地點點頭,薩穆哈亦在旁邊點頭。

康熙帝見自己的預料得到驗證之後,不免著急起來,來回不停地往回走。

黨務禮和薩穆哈見康熙帝不說話,隻是來回地走,心裏更加著急。因為他們感覺饑餓,不能再等了。也許是因為聯想到餓,他們越發感到饑餓。他們二人在心中祈禱著:皇上你快說吧!好讓我回去喝口熱湯!

康熙帝突然問:“吳三桂何時起兵的?”

黨務禮說:“十一月。”

康熙帝問:“此時已有誰響應?”

黨務禮說:“據說孫延齡已響應!”

康熙帝更為吃驚:“你說的是孫延齡?”

黨務禮說:“正是!”

康熙帝氣道:“他是孔有德之婿,大清待他不薄!孝莊皇太後正是器重他,才將孔四貞許配給他的!他怎能反朕?”康熙帝突然意識到自己在臣子麵前發這些牢騷有失君主風範,且事已至此,發牢騷也無作用,便趕快止口。

康熙帝來回走了兩次,又問:“朕撤的是三藩,孫延齡為何要摻和進來?”

黨務禮說:“據說是因為受吳三桂鼓動。”

康熙帝罵道:“廢話!不是受他鼓動,孫延齡怎會造反!”孫延齡會起來造反,是康熙帝始料不及的。所以,康熙帝此時亂了方寸。

黨務禮說:“聽說與吳三桂的起兵名號有關!”

康熙帝問:“吳三桂憑什麼名號起兵?”

黨務禮說:“口號是反清複明。”

康熙帝頓時大笑起來。笑得黨務禮和薩穆哈莫名其妙地看著他。

黨務禮問:“皇上何故發笑?”

康熙帝說:“朕笑漢族無人也!”

黨務禮說:“臣不知皇上之意!”

康熙帝說:“昔年滅明者是他,如今要複明亦是他!天下誰都可以起兵反清複明,唯獨吳三桂沒有資格!漢族若是有人,怎麼會都投到吳三桂麾下?由此可見孫延齡並非真英雄也!”

黨務禮和薩穆哈麵麵相覷。他們沒想到皇上此時還有心情發此議論。

康熙帝見他二人呆頭呆腦的樣子,陡然記起了什麼,問:“你們餓了麼?”

黨務禮和薩穆哈齊聲說:“不餓。”

三、 康熙帝請黨薩二人吃禦食

康熙帝自然知道黨務禮和薩穆哈二人說自己不餓是假話。

自己都已經餓了,他們豈能不餓!不過自己之餓是應該的,因為誰叫自己是愛新覺羅的後代?誰叫自己是當今皇上呢?自己沒有為別人而挨餓,而是為自己的天下擔憂過甚而食不知味才餓的。但他們二人便不同了,他們在為朕的江山而挨餓!雖說這大清的江山是滿人的,有他們的一份。但這大清的江山更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可以說與他們並無關係。

於是,康熙帝感動了。是為黨務禮和薩穆哈的假話而感動。

康熙帝對黨務禮和薩穆哈二人說:“二位別急,朕賜禦食給二位食用!”

黨務禮和薩穆哈一聽,立即跪下道:“謝主隆恩!”然後二人便哭泣起來。

康熙帝便覺得奇怪,問:“二位愛卿為何哭了?難道是朕傷了二位麼?”

黨務禮說:“奴才之哭非因為痛苦,而是因為喜悅!”

康熙帝問:“既然喜悅,為何要哭?”

黨務禮說:“是喜悅過甚而哭!”

康熙帝問:“愛卿因何而喜?”

黨務禮說:“因皇上賜食而喜!”

康熙帝說:“愛卿為朕分憂,朕賜食給你,本是天經地義之事,愛卿何故要喜?”

黨務禮說:“若是平常之人,便是請我二位去吃,我二位並不一定會高興。然而隻因這食物是皇上所賜,這感覺便大大不一樣了。”康熙帝覺得這話有意思,幾乎忘記了吳三桂起兵之事,笑著問:“這感覺怎麼會不一樣呢?不都是食物麼?不都是用來果腹的麼?”

黨務禮說:“常人之食物當然是用來果腹之用,但皇上之食物,非但有果腹之用,而且可以使奴才因此而榮耀,因此而顯赫,甚至因此而發達!”

康熙帝笑道:“不就是頓飯麼?怎麼會有這麼大的作用?”

黨務禮說:“皇上自然不知。但奴才說出這番道理來,皇上便會明白的。”黨務禮早已忘記了自己肚子餓了。

康熙帝更加來了興趣,親切地說:“愛卿說來聽聽!”

黨務禮說:“試問皇上,普天之下,能有幾人得皇上賞賜禦食?”

康熙帝說:“確實沒有幾人!”

黨務禮說:“奴才二人若非死裏逃生,如辛珠、薩爾圖二人在亡命途中死去,皇上即便有心賜予奴才二人禦食,奴才二人也是無緣消受,對不對?”

康熙帝說:“那倒也是。”

黨務禮又說:“俗話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這說明奴才二人命裏注定有享用禦食之福,所以奴才二人以此為福!”

康熙帝說:“有點道理!”

黨務禮又說:“若非皇上看我二人報信有功,又見我二人饑餓所迫已至此而心有所感,皇上也未必會賞我二人禦食,對不對?”

康熙帝說:“確實是這樣!”

黨務禮說:“由此說來皇上是為嘉獎我二人才賞以禦食的,對不對?”

康熙帝說:“確實如此!”

黨務禮說:“所以奴才說吃皇上所賜禦食可以因此而榮耀!”

康熙帝問:“何以見得會因此而顯赫,甚至因此而發達呢?”

黨務禮說:“正是因為能得到皇上賞賜禦食之人很少,所以才會顯赫!”

康熙帝說:“因為少便顯赫,朕有些不明白。”

黨務禮說:“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少便能引人注目,顯得稀奇!若皇上的禦食隨意施人,人們還會覺得其珍貴麼?那又與其他食物有什麼區別呢?當然,更重要的是因為是皇上施舍給我們的。皇上是天子,可代表天意;皇上又是君主,可代表民心。所以,皇上看得起奴才,天下便無人敢看不起奴才!正因為如此,奴才才會因此而顯赫!”

康熙帝說:“何以會因此而變得發達?”

黨務禮說:“既然皇上所賜禦食是可以給人以榮耀和顯赫,奴才因此而得到地位。又加上皇上所賜禦食可說明皇上與奴才關係不一般,其他官僚自然拉攏我,所以有可能因此而發達。要不,常人為何總喜歡向人炫耀他與某某官僚用過餐?”

康熙帝聽到這裏,心有所悟。他從來沒有料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對於常人來說會有這麼大的作用!難怪所有的人都是那麼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的,生怕走錯一步說錯一句話,因我喜而喜,因我憂而憂!

康熙帝在想:由此看來,自己確實有點石成金之功能。隨便一件什麼物什,隻要是自己賜給他們的,都可以令他們為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為他們會把自己所賜的東西當做珍寶一般對待。看來,這就是當皇帝的好處!

想到此處,康熙帝慢慢地告誡自己:既然如此,自己必須善待每次機會,既不可濫施物什給他們,又不可不施物什給他們。每次賜物之時,都得做到有理有法,有節有度。

然而,康熙帝突然覺得這可能是黨務禮一家之言!其他人未必和他一般想法。若如此信了它,豈不會將自己引入歧途?他認為還是調查清楚為妙!

康熙帝問薩穆哈:“薩穆哈,你的想法可是和黨務禮的一樣?”

薩穆哈說:“奏知皇上,臣的想法與黨務禮的想法不一樣!”

康熙帝聽後,先是一驚,後是一喜。這個黨務禮的想法果然不能代表大多數!薩穆哈的想法便跟他不一樣,幸虧自己意識到這一點,要不,肯定真會認為自己所賜的一切東西都會有那麼大的魅力!

康熙帝覺得自己有必要問清楚,便和藹地說:“薩穆哈,你說說你的想法與黨務禮的不同之處在哪?”

薩穆哈說:“臣雖然也哭了,卻並非因高興而哭。”

康熙帝趕忙問:“那你因為悲傷而哭麼?”

薩穆哈說:“正是。”

康熙帝問:“那你悲傷什麼呀?”

薩穆哈說:“臣不是為自己而悲傷。”

康熙帝便覺奇怪了,問:“那你是為誰悲傷?”

薩穆哈歎口氣說:“臣是為主事辛珠和筆帖式薩爾圖悲傷。”

康熙帝歎口氣說:“二位為朕殉身了,朕也為他們的死感到悲傷!”

薩穆哈說:“臣不是為他們的死感到悲傷!”

康熙帝說:“那你為他們的什麼感到悲傷?”

薩穆哈說:“臣為他們沒吃到皇上所賜的禦食感到悲傷的。”

康熙帝說:“這有什麼悲傷的?不就是一頓飯麼?”

薩穆哈說:“這可不是一頓一般的飯!”

康熙帝問:“有何不一般?”

薩穆哈說:“這飯是皇上所賜!吃皇上所賜的飯令人倍感榮耀!使人地位倏然提高,甚至因此而發達。然而,辛珠和薩爾圖卻沒有吃上,皇上想想,應不應該為他們感到傷心?”

黨務禮突然大笑起來。

薩穆哈問:“你為何發笑?”

黨務禮說:“你說的不正和我的意思一樣麼?”

康熙帝陡然明白薩穆哈與黨務禮的意思完全一樣。於是將目光向薩穆哈瞟去,突見薩穆哈衣服襤褸,才記起忘了大事。

康熙帝對黨務禮和薩穆哈說:“二位愛卿趕快回去,家中之人盼著呢!”

黨務禮和薩穆哈一聽傻了眼。鬧了半天,自己也沒吃到禦食。皇上肯定是忘記了,可是自己不能說呀!隻好灰溜溜地走出宮門,走進吃的氣氛很濃的京城大街裏。

四、 康熙帝調兵遣將

因康熙帝急召,明珠、米翰思、索額圖、熊賜履等人迅速趕來,佇立於殿下,等待康熙帝發話。

他們知道,若沒有緊急情況,康熙帝是不會在此時急召他們的,這不僅是因為早朝已過,所有公事已在早朝之時處理過了。更是因為現在臨近年關,大家的心思都放到過年上去了。沒有人再像平時那樣勤於公事。

憑著他們過去的經驗和現在的敏感,他們大都猜到與吳三桂有關,甚至推知是吳三桂已反了。走進宮中之後,一見皇上的神色,大家心裏便得到肯定的答案。

於是,他們的心裏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像明珠、米翰思等人,心裏非常焦急,同時也害怕皇上追查他們鼓吹撤藩的責任,所以他們大都哭喪著臉。而像索額圖、熊賜履等人,他們心裏雖然焦急,但更多的是表現出對此事的漠然,甚至有些得意,他們心想:誰叫你們叫嚷著要撤藩?現在吳三桂反了,你們總有好果子吃了!

康熙帝看了看明珠等人,又看了看索額圖等人。康熙帝從他們完全相異的表情中揣摩出了他們的心理活動,於是,他又是好笑,又是生氣!現在都什麼時候了?還要計較誰對誰錯?現在首先要做的應該是如何應敵!

康熙帝說:“現在,吳三桂反於雲貴,孫延齡反於廣西,情況十分危險!朕請大家來之目的,就是要商討退敵之策。”

熊賜履邁著八字步越眾而出,說:“請問皇上,吳三桂以何名義起兵?”

康熙帝說:“反清複明!”

熊賜履便怒罵道:“此等亂臣賊子!昔年滅明者是他,今日口呼複明者也是他!不知他有何臉麵敢喊出反清複明之口號。難道他不怕天下人恥笑麼?”

康熙帝說:“大學士休怒!那吳三桂已經反了。他還怕天下人恥笑幹嗎?”

熊賜履說:“吳三桂反是反了,可有人響應麼?”

康熙帝說:“孫延齡便最先響應!”

熊賜履又怒從心起,罵道:“孫延齡真小人也!吳三桂是什麼東西,滅明之元凶,搖身變成複明之人。孫延齡你這小子竟然還投到他之麾下?是非不分,邪惡不明,不是小人是什麼?”

康熙帝心裏便暗自生氣:都到什麼時候了,你熊賜履不為朕出謀劃策,卻像市井無賴一般罵人!你即便將吳三桂與孫延齡罵得狗血淋頭,吳三桂之兵也不會因你罵而退呀!康熙帝肅然道:“熊愛卿不可再打岔,還是商量退兵之策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