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需要自欺,當災難襲來:或丟了官,或破了財,或病魔纏身,或坐失一次升官與發財的良辰、進修深造的良機。怎麼辦?垂頭喪氣,懊惱萬分,捶胸頓足,痛不欲生?無謂之舉,於事無補!此時不妨搬出老祖宗的那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來蒙騙自己,麻醉自己,安慰自己,可以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可以說“破財消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可以說。自古雄才多磨難”,“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可以說“無官一身輕”“錢是身外之物”,反正揀自己喜歡聽、樂於接受的名言警句使勁地講反複地講,直到自己心理平衡心情平靜為止。
一個人一生無什麼成就,或無大成就,麵對有成就的同學、同事,麵對社會上的無數成功者,怎麼平衡心理?可以作“淡泊名利”狀,言一切均是過眼煙雲,而且可以將著書立說者譏為“書蟲”,將功成名就者視為“祿蠹”,將一切功名利祿錢財物品視為身外之物。即便天子從來沒呼自己上過船,也可學李白般狂傲地宣稱“天子呼來不上船”,笑傲人間,睥睨一切。可以引諸葛亮的“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引陶淵明的“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等等名言作證,引曆朝曆代的隱士的所作所為作證,言自己平淡平庸的人生其實是最符合天道天理人道人性的。古代的名君不是有“無為而治”的高招嗎,那麼無為的人生當然也算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了。
一個人幹某件重要的事而沒有成功,甚至遭到慘敗,可以講“天不作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可以學電影《南征北戰》中張軍長的參謀長寬慰張軍長之語:“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了”。要將自己開脫出來,避免走入懊喪自責甚至自暴自棄的胡同。
一個人想辦一件事而沒有辦成,想一件東西而沒有得到,可以唱“天涯何處無芳草”的高調,可以說葡萄絕對是酸的,沒有辦成沒有得到對自己是絕對有利的,是冥冥之中神靈保佑的結果。
一個人事事時時處處都可以找各種理由自欺,這大約不是隨便亂講,而是有事實根據的。對於自欺,其實還可以研究得更深入些闡述得更透徹些,但惜乎我沒有李宗吾般的本事,不可能仿他的《厚黑學》而作一本《自欺學》,以奉獻於大家。別人或許已作了這樣一本奇書也說不定,這當然是人們尤其是需不時自欺不斷自欺的人們的一大福音了。但是有一點大家應當有所認識,那就是,自欺的有益性是有限度有範圍的,如果過了頭,運用不當,那是會將自己騙死的。自欺到騙死自己的份上,那就是真真可悲複可歎了。果真這樣,還是不要自欺的好。清醒著雖痛苦,卻還是要保持的。所以奉勸人們在運用自欺之法寶時,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要適度麻痹自己而不要麻死自己。
199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