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人物傳(1 / 3)

第一節 人物傳略

李雙雙

李雙雙(1909~1947年),又名李發祥,男,漢族,五堆子鄉溝灣村人。1909 年出生於貧農家庭。

李雙雙自幼在家中放牧、務農。民國二十九年(1940 年)因家境貧困到三段地(現內蒙古鄂托克前旗一帶)做小生意。在此期間,他逐步接觸了共產黨在三段地的工作人員,經他們的啟發和幫助,於1942年在三段地參加了革命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思想進步很快,逐步樹立了為革命事業而奮鬥的信念。1945年在三段地加入中國共產黨,黨組織考慮他曾在三段地做過生意,安排他以土堿販的身份,開展黨的情報傳遞工作。李雙雙經常趕著毛驢以販堿為名,在三段地、察汗淖、鹽池、陶樂和三邊等地活動,搜集國民黨和馬鴻逵等方麵的情報,及時向三段地工委彙報。他對革命事業忠心耿耿,不怕吃苦,工作踏實。從陶樂通往三段地的一些主要路口有馬鴻逵的士兵駐守盤查通往邊區的人員,李雙雙帶著黨的宣傳材料和文件,在此通過要冒很大危險。為了避開敵人的耳目,他經常在夜間,利用刮大風下大雨的有利時機將情報送出去。李雙雙還注意做群眾的宣傳工作,在群眾中培養和物色積極分子。1946年他在陶樂發展了兩名農民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7年,馬鴻逵部攻占三段地,中共黨組織轉移。黨組織決定讓李雙雙擔任陶樂縣地下黨組織負責人,開展工作。國民黨當局對李雙雙的活動有了察覺,派人監視他的活動。把他的名字列入逮捕名單。1947年5月,寧夏省政府通令陶樂縣當局緝拿李雙雙。陶樂縣警察局巡警會同鄉、保長於當年6月19 日將李雙雙逮捕。他們對李雙雙進行了殘酷的拷打,把他吊在房梁上進行折磨,李雙雙表現出共產黨員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絲毫未吐露黨的組織情況和機密。敵人活活地將李雙雙吊死在房梁上,並殘忍地把他的遺體扔到黃河裏。李雙雙英勇獻身,年僅37歲。

張文厚

張文厚(1911~1984 年),男,漢族,1911 年1 月19 日於出生農民家庭,陝西省橫山縣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參加革命,次年6月16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張文厚曾在中共領導下的陝西省橫山縣清平區、靖邊縣新城區、定邊縣鹽池區、定邊縣政府、鹽池縣委、縣政府曆任商會主席、文書、特派員、區長、區黨委書記、縣政府民政科科長、縣委組織部部長等職。

1949年10月15日寧夏省委派他及閻廣仁、梁滿棟、朱生智、李興堂、田忠、劉德孝等20多位同誌從陝西三邊地區抽調到陶樂,進行基層政權建設安定社會秩序,接受國民黨縣政府縣長徐夢麟的移交工作,組建新的縣人民政府。

1949年10月21日中國共產黨陶樂縣委成立,全縣各族人民在縣委的領導下,先後開展鎮反、抗美援朝、發動群眾生產自救、恢複和發展農業生產,糧食總產由1949 年的62 萬公斤,增加到1952年的266暢5萬公斤,人民生活初步得到改善。為迎接1953年大規模經濟建設奠定了基礎。張文厚身為中共陶樂縣委第一任書記,他認真學習,正確貫徹執行黨的各項政策,發揚民主,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他平易近人、廉潔奉公,在人民中留下較深的影響。

1954年9月,張文厚調任甘肅省銀川專署服務局局長。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後,曾任區商業廳儲運處長,區人民委員會視察室視察員,行政13級。1968年12月因患高血壓並發心血管病,久治無效,1984年7月9日病逝,遺體火葬,骨灰盒在銀川市八裏橋公墓安放。

梁滿棟

梁滿棟(1908~1991年),男,漢族,1908年3月出生於陝西省吳旗縣四區二鄉一個雇農家庭。1936年3月入伍,193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1939年任吳旗縣自衛軍營長。1939~1940年,在延安教導營學習。1940~1941 年,任華池縣月羅區自衛軍營長。1941~1944年,任華池縣自衛軍大隊部軍事幹事。1944~1945 年,任華池縣原城區自衛軍營長。1945~1946年,任吳旗縣四區自衛軍營長。1946~1947 年,任吳旗縣自衛軍大隊部參謀。1947~1948年,任吳旗縣自衛軍營長。1948~1949 年6 月,任吳旗縣四區區長。1950 年1月,任陶樂縣人民武裝部部長。1953年,任陶樂縣民政科長。1956年5月至1959年5月,任陶樂縣人民委員會副縣長。1959 年5 月至1961 年9 月,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休養社休養。1961年9月至1962年11月,任陶樂縣機械林場場長。1962年11月至1973年,任陶樂縣林業站長,1973年退休。1979年,改為離休(副廳級待遇),1991年2月9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