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高人出山 (1)(1 / 3)

野史:城牆也是城門

太平軍在鹹豐初年打進湖南,省會長沙關閉城門,在東北城牆上設置桔槔和長梯供人上下,出城入城。賽尚阿從衡州來到長沙,也隻能從此處登梯進城;出城作戰的將士則是攀著繩索出城。羅繞典見此情景,笑道:“此門不簡單,乃是出將入相之門。”

北京對戰局的思考

中國曆史上的大多數皇帝都不是政策的製訂者,缺乏創造性的策劃能力。他們的功能隻是批準或駁回大臣們的動議。鹹豐皇帝也不例外。特別在他登基後的前幾年裏,由於缺乏治國的經驗,又麵臨著天下大亂的局勢,他不得不鼓勵大臣們對軍國大事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從中采取令他滿意的對策。通過兩年的實踐,對於文官的腐敗,武官的怕死,軍隊的無能,他已深有體會。因此,隻要有哪位大臣提議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來充實幹部隊伍,他總是舉雙手讚成。

自從鹹豐得知太平軍進抵長沙,剿匪人才缺乏的問題更加令他困擾。在他眼裏,向榮是個不錯的戰將,可是此人倚老賣老,不大聽話,愛鬧情緒。鹹豐幾經遷就,最後不得不以發配新疆來嚇唬他。

至於文職官員,鹹豐也無得力之人。他從雲南把張亮基調往湖南,原本希望他取代不夠幹練的老臣駱秉章,把逆賊剿滅在湘江之濱。可是張亮基走到沅江又返回常德,令鹹豐頗為失望。他不得不警告這位大臣:長沙是省會,比常德更為重要;凡是調到的新兵,都應該首先派往長沙,迅速解除省城之圍,才是根本所在。如果你留守常德一帶,無所作為,等待遠處的救兵,何以救目前之急?你要調一些幹才到湖南輔佐你,朕已批準;你請調湖北貴州兵各一千名,朕也下了調令;你請撥雲南大理提標精兵五百名,朕也叫吳文鎔辦了。你還猶豫什麼呢?趕緊去長沙接印上任吧。

鹹豐百思不解的是,前方的大員與湖南各地官員究竟是幹什麼吃的。長沙是湖南的根本重地,既然有逆賊抄小路奇襲長沙,為什麼衡州大營的官軍沒能預先偵探到呢?發現敵蹤以後,為什麼沿途又沒有官軍截擊?難道衡州眼下也被逆賊圍攻了?如果逆賊又耍詭計,佯裝攻撲省城,而暗中派部隊襲擊嶽州,湖北的駐防軍僅能自顧,無暇越境攻擊,那又會是怎樣的結果?鹹豐越想越頭痛,想到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他真希望能有幾個能幹的大臣挺身而出,迅速地為他扭轉不利的局麵。

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還得依靠那個無能的賽尚阿,叫他迅速地調派幾名得力的總兵督率主力增援長沙。他還得依賴張亮基、羅繞典、駱秉章這些人激勵將士,安撫居民,勸募勇壯,堅守長沙。

張亮基遲遲不到任,鹹豐雖已任命羅繞典代理江西巡撫,但現在還不能放他離開長沙。一定要等張亮基上任,省城已經解圍之後,才能根據那時的情況,決定是否讓他前往江西。

鹹豐又傳諭兩江總督陸建瀛和代理江西巡撫陸元烺,叫他們在邊界嚴密布防,隨時警惕逆賊竄入江西。他要求回籍養親的前任刑部尚書陳孚恩幫同陸元烺辦理團練防堵。

徐廣縉是鹹豐心目中替代賽尚阿的最佳人選。鹹豐連發上諭,叫他體察自己的焦慮,考察湖南的敵情,做出完善的謀劃,爭取調動大軍前後夾擊,將逆賊消滅在長沙一帶。

湖北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新任巡撫常大淳得知太平軍已殺到長沙,立刻感到本省岌岌可危。他跟江西的陸元烺爭調部隊,官司打到北京。鹹豐令已經調動的安徽官軍仍然開往湖北,如果江西兵力不足,由江蘇巡撫楊文定和安徽巡撫蔣文慶再選精兵二千名,火速開往江西的吉安、袁州和瑞州一帶,聽候江西大員調遣。

所有的封疆大吏都是如此,一聽說賊匪靠近本省,立馬伸手向朝廷要錢要兵。明明心裏發慌,卻故作鎮靜,聲稱已經做了周密部署。可是賊匪一到,勢如破竹,卻不見有誰拿出有效的方案。即便有了謀劃,執行起來完全是兩碼事。鹹豐能夠怎麼辦呢?他隻能連發上諭,要求大家多辦團練,四處防堵,多出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