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高人出山 (1)(2 / 3)

長沙的防務眼下還得依靠羅繞典、鮑起豹和駱秉章。兵力不夠,就叫湖北提督博勒恭武從嶽州增援長沙。賽尚阿與程矞采簡直是兩個飯桶,半月以來見不到他們的奏報,真是不可思議!鹹豐一氣之下,下旨將賽程二人摘去頂戴,拔去花翎。

鹹豐急中生智,自己想出一個辦法,叫賽尚阿率兵馳往長沙,徐廣縉若已領兵進入湖南,賽徐二人就能南北夾擊。可這隻是鹹豐的一廂情願,徐廣縉北上的速度很慢,賽尚阿也難得挪動屁股。鹹豐感到整個官僚係統運作效率太低,大員們總是能夠找到借口推脫,不是調兵未齊,就是臨敵遇雨。所謂合力進剿,分路堵截,完全是空口許願。臨陣怯懦的總兵經文岱等人,也不見徐廣縉查出什麼結果。餘萬清和劉長清已經革職拿問,交程矞采嚴審定罪,賽尚阿會同審辦,至今也無奏報。這麼簡單的案子,都要拖延如此之久,還沒結案,如何能指望他們整頓軍紀?

體製的毛病纖毫畢露,鹹豐苦於一時想不出改革的良策。他隻得發布一道嚴厲的上諭:倘若帶兵官員遷延觀望,畏葸不前,即著立正典刑,毋稍姑息!

當鹹豐幾乎失去耐性的時候,終於接到了賽尚阿和程矞采的奏報。可是看完他們的說辭,鹹豐便對這兩個蠢蛋完全失去了信心。你們說逆首洪秀全、楊秀清等人都在郴州城內,並且分踞永興縣城,那麼大股逆匪尚在郴州和永興,隻是派出小股兵力撲到長沙,你們怎知這不是牽製官軍,聲東擊西?既然長沙城下隻是小股逆匪,現在各路援兵陸續抵達長沙,為什麼不趁機將之殲滅?張亮基還擔心什麼?為什麼你要將剛調來的援兵分撥截留,遷延不進?朝廷大員都在長沙紮了堆,文官有羅繞典、張亮基、駱秉章,武將有鮑起豹、向榮、和春,你們還在等什麼?為什麼還不指揮各路兵勇,分頭部署,給朕打一個漂亮的殲滅戰?

至於郴州和永興,奏報中說兩處都打了小勝仗,但又說逆賊聲勢浩大,還說賊匪人數比以前更多了,看來所謂獲勝,也是謊報軍情!既然逆賊主力還沒有北上,官軍又怎能迎頭截擊?逆匪進入湖南以後,雖然有很多土匪附從,但都是烏合之眾,起自廣西的悍賊總計不過幾千人。隻要能將大股逆匪痛剿,其餘脅從自然瓦解,可是你們為何總是沒有良策呢?

向榮既然已從廣西趕往湖南,那就暫且不要發配新疆了。令他統帶四川、河南等處官兵,奮勉剿賊,帶罪圖功,以觀後效。朕還要調一名大員前往湖南,四川提督蘇布通阿必須馳驛前赴長沙,聽候欽差大臣調遣。

太平軍主力尚在郴州,令鹹豐十分頭痛。如果他們從郴州和永興北竄長沙,中間還要經過安仁、攸縣和醴陵等處,官軍是否能夠從中路衝截,令他們無法與長沙的賊軍會合?倘若部署不夠周全,賊軍主力不但會去增援長沙城下的股匪,也可能分兵從瀏陽和平江北上湖北,或者分兵東進江西。唉,各地防不勝防,官軍卻派不上大用。大營將驕卒玩,錮習已成,兵勇雖眾,遣調無策,試問賊匪全股越過衡州向北,勢若燎原,誰能負得起責任?朕前此令博勒恭武赴援長沙,程矞采請求讓他仍然駐紮嶽州。現在看來,控扼嶽州確有必要,但平江一帶也須擇要紮營,使逆賊不能從陸路北上通城和崇陽。

長沙城外的賊匪,根據最新的戰報,據說屢次被官軍擊敗,負固不出,自然是因為官兵勢盛,他們在等待賊匪主力救援,或企圖在會師之後繼續遊竄。羅繞典和張亮基能不能抓住機會,激勵各路兵勇,將城外賊營痛加剿洗?但願他們不要坐視株守,失此機會!

鮑起豹說,長沙城外的賊匪總計不過三四千人。由此可見,官軍數倍於敵人,完全能夠乘賊匪主力未到以前及早剿洗啊。鮑起豹稱該匪居高負固,磚牆林立;可是另據奏報,南門外的妙高峰地勢尚不甚高,難道官軍竟無勁旅將之攻克?民屋磚牆雖然堅固,難道會跟城牆一樣堅固難攻?八月十日、十一日、十二日接仗,敵我雙方隻是互相射擊,十三日分路進剿,王家琳尚屬勇往;而十五日和春等人分兩隊攻打賊巢,從早晨打到中午,隻有十多炮打入牆內,可見官軍距離牆壁很遠,炮擊也沒對準目標;當時隻有一個江忠源率領楚勇搶攻到牆邊,其餘部隊為何不同時強攻?賊營占地並不多啊,我軍應當各路會合,四麵圍攻,同時並舉,為何要分日輪流出隊,任令賊匪負隅抗拒?原因還是在於官兵積久疲玩,不能並力向前,殊為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