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高人出山 (2)(1 / 3)

“對呀,”石達開的隨從說道,“那座古寺的前幢有一座豐碑,高二丈,厚三尺。翼王回家那一天,弟子們為翼王餞行,翼王酒後對門下的第一高徒說:‘邦森,今天我要跟你比試武藝。我用身子緊靠石碑,讓你打三拳。然後由我照樣還擊你。’陳邦森握拳打擊翼王,拳頭如同擊在棉花上,一直碰撞到石碑。拳頭縮回以後,翼王的腹部又平整了。翼王還擊陳邦森,那小子有自知之明,知道吃不住這一拳,側身躲避。翼王擊在石碑上,石碑裂為幾段。”

韋昌輝聽了這番話,將信將疑地看著石達開,心中有些發怵。

太平軍撤離永興時留下了少量部隊守城,企圖拖住官軍。常祿探知城內兵力空虛,很想趁機表現一下,下令向永興發起攻擊。他令張國梁從勇隊中挑選二千多名精銳,攻擊城北崇福庵敵軍營壘。八月十四日,兩隊捷勇悄悄在東門和北門外設伏,參將慶福帶領湖南兵和川勇從西門外沉沙港一路焚燒敵營。常祿率領湖北官兵從靈龕橋新路下街大路進攻。官軍還是老一套的打法,假裝敗退,等太平軍追到,伏兵槍炮齊射,擊斃一些敵軍。

張國梁此時用了一點心計。他令李連升帶領五百名捷勇,裝扮成太平軍,直奔崇福庵敵營。太平軍真偽莫辨,正在猶豫,李連升已逼近營盤,火罐噴筒齊射,打亂了太平軍的陣式。捷勇乘勢衝入營內,殺斃大批敵軍。太平軍餘部向城內逃竄,守城部隊打開城門,打算出城接應,張國梁率大隊人馬乘勢搶入城門,刀砍矛刺,斃敵四五十名,生擒十六名。

太平軍守城部隊已完成牽製任務,從東門撤出。東門外預伏的潮勇開槍射擊,擊斃幾十人,生擒七人。守軍餘部拚死向茶山突出,走到西門外,沉沙港的太平軍見城中火起,也搭浮橋過河,向東撤離。官軍這時敢於逞能了,趁勢追殺,將不少太平軍逼落耒水。但天色一黑,官軍便停止追逐。

第二天,常祿率部向安仁縣進發,走到安民司一帶,隔著永樂江,發現對岸有一千多名敵軍。常祿見江水幹涸,可以涉淺過江,命令部隊分頭前進。剛到江邊,太平軍舉旗迎戰,但寡不敵眾,被官軍擊潰。常祿乘勝追殺幾裏,又回到河岸紮營。據俘虜供稱,洪秀全和楊秀清已率主力向前,他們這一千人,隻是一支後衛部隊。

官軍在追擊中打了兩次小勝仗,都是靠著張國梁指揮的勇隊。鹹豐毫不猶豫地將他升為正四品的都司,相當於一個團級軍官了。

鹹豐部署的戰略是中路攔截洪秀全的主力,可是官軍未能實現他的戰略意圖。洪秀全的後方有李瑞率領的一支官軍。他領受的任務是攔截太平軍,但他實際的操作還是尾追。八月十八日,他追到安仁的白泥塘,馬龍也帶川兵趕到。太平軍加快行軍速度,直奔茶陵。

李瑞於八月二十一日追到茶陵州城,太平軍於當天夜間分頭北上攸縣和醴陵。李瑞、王錦繡、經文岱與常祿分路追趕,第二天常祿趕到攸縣,仍然落在太平軍後麵。馬龍於上午九點追到攸縣河邊,算是趕到了太平軍後隊的前方,聽說太平軍從對河上遊渡口蜂擁而來,立即派副將虎嵩林率幾百人前往下遊渡河,從縣城以北繞向東南麵的五裏亭,抄到敵軍前方埋伏。馬龍率部渡河攻撲,遭到槍炮火力阻擊。官軍撲入敵陣,短兵相接。太平軍從縣城以東順河北上,馬龍督兵追殺到五裏亭,虎嵩林的伏兵突起,殲敵幾十名,卻未能阻止太平軍前進。常祿探知敵軍主力改道從攸縣小路直奔醴陵,官軍追到新市,已經疲憊,便就地駐紮。

由於鹹豐設計的中路攔截成為泡影,太平軍很快就來到長沙附近。洪秀全的前鋒逼近長沙時,剛剛到任的向榮新官上任三把火,決定於八月二十日對長沙城外的太平軍發起一次較為猛烈的攻擊。他令官軍分三路進攻,中路從白沙井直攻敵營,左路從仰天湖進攻妙高峰,右路從蔡公墳沿城牆推進到南門大街進攻敵營。另外還有一路,由王家琳指揮,在城西發起攻擊,不在向榮的計劃之列。

清晨五點鍾,各部同時推進到敵營之外。中路官軍撲到敵營外牆邊,一擁而上,前麵一隊踩上了竹簽,攻擊失利。後麵的部隊費了很大的力氣拔除竹簽,將敵營外牆拆毀幾十丈。參將鄭魁士正要搶上內牆,太平軍在牆內開火,擊中鄭魁士額顱,頓時血流滿麵。鄭魁士令部隊冒著槍彈攻擊,仍然無法摧垮堅壁,隻得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