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熱浪騰騰 (1)(1 / 3)

鄧瑤《汝舟江君形狀》:

江西圍既解,忠烈(江忠源)慮賊竄據九江,謀間道往守,而九江先為賊據。時湖廣總督設防田家鎮遏賊上竄,急檄忠烈往援。忠烈即日就道,屬君(江忠濟)與劉公長佑留江西,遴揀兵勇繼發。

傾軋與和諧

鹹豐三年(1853)的夏季,長沙的悶熱不下於號稱火爐的南昌。對於曾國藩而言,官場的傾軋比自然界的熱浪更加逼人,令他如熱鍋上的螞蟻,痛苦不已。

且說羅澤南等人率援贛軍離開長沙之後,曾國藩協助駱秉章調整好了湖南的防務,鬆了一口氣,回到湘鄉看望家人。他隻在家待了幾天,便回到長沙。此時接到江忠源的來信,說長江上下敵船自由往來,官軍不敢過問;當務之急,隻有製造和購置船炮,打擊水上的敵軍(見第十章)。郭嵩燾在江忠源幕中給曾國藩寫信,也力主創辦水師。鹹豐發給各省督撫的聖旨,也屢次提到這個問題。他給駱秉章和曾國藩交代了一個重大的使命,叫他們募集民船,配帶炮位,駛赴金陵,與太平軍作戰。

鹹豐這道旨意給駱秉章提供了一個興辦水師的機會。但駱秉章是廣東人,出於習慣思維,馬上想到家鄉的水軍比湖南的民船強多了。其實後來的事實證明,廣東水軍在這場戰爭中沒有發揮什麼作用,倒是湖南本地創立的湘軍水師,盡管比較老土,在北上東進的作戰中發揮了很大的威力。

曾國藩與駱秉章接到聖旨以後,兩人商議,認為民船恐難得力,奏請朝廷令廣東海南島的紅單船從海路駛到上海的崇明入江口,進入長江下遊,攻擊金陵、揚州、鎮江一帶的太平軍;同時從廣東內江調派快蟹船和拖罟船,從廣西梧州府溯漓水而上,經過鬥門,駛入湘江,從湘江下遊進入長江,便可收到上下夾擊的功效。這兩位湖南的大員商議的事情,就是清末建立長江水師的最早提案,但他們過於迷信沿海的水軍,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

鹹豐皇帝跟著駱秉章的思維轉,同意了他的提議,令廣東妥為辦理。緊接著,鹹豐根據江忠源的提議,給駱秉章和四川總督裕瑞、湖廣總督張亮基、湖北巡撫崇綸發出上諭,令四川、湖北、湖南三省仿照廣東拖罟船式,立即雇覓工匠,製造一百多艘戰船,每船約載兵五十名,限三個月內造好,投入使用。

為了造船順利進行,鹹豐命令兩廣總督葉名琛火速將船隻式樣發給四川和兩湖參考,並準備好一千多門大炮裝備戰船。鹹豐規定,四川省可在本省或在湖北宜昌一帶製造,所需經費由裕瑞籌集。由於造船尚需時日,鹹豐又令湖北和湖南兩省繼續購募船隻。

江忠源、左宗棠、郭嵩燾這些在戰爭中嶄露頭角的人才,和原本在位的幾位朝廷重臣,看出了官軍的缺陷,已經達成共識,呼籲朝廷早日創建一支強大的水師。但水師究竟如何形成,大家的提議各有千秋。駱秉章和其他督撫都沒有認真地貫徹鹹豐的旨意,唯有曾國藩在著意留心這件事情。

駱秉章此刻最關心的還是本省的治安。他得到報告,廣東樂昌縣的會黨威脅湘南。駱秉章心想:“老夫培植的王珍用得上了,這股賊匪正好撞在王珍的槍口上!”他慶幸自己早已令王珍所部留防郴州和桂陽州,如今正好用來對付這股外來的匪徒。他令王珍飛速趕往興寧。

湖南自從派出兵力增援江西以後,湘南的剿匪重任主要由王珍承擔。他此時駐軍桂東,麵對著複雜的敵情。廣東樂昌的會黨已北上到桂陽境內,江西泰和的會黨攻擊萬安,向龍泉(遂川)推進,也威脅到桂陽的安全。

王珍兵力不多,隻能援救一處。他召集軍官開會,決定去何方增援。有人提議:“龍泉距桂陽很近,何不先去增援龍泉,打掉江西的會黨?回頭再救桂陽,兩不耽誤。”

王珍回答:“江西土匪剛剛受挫,必不會立刻去打龍泉,我軍隻要示形於江西,就能將之嚇跑。廣東土匪進入我省,郴州、宜章、興寧、桂陽都會遭害,必須在他們得意時加以痛擊!”

王珍把湘鄉勇的旗幟分發給郴州團丁,令他們前往龍泉地界示威,自己率部向桂陽急行軍。部隊還未到達,樂昌會軍已進撲興寧,占據縣城。王珍自負戈矛,赤足前進;七月二十九日黎明抵達興寧,分設伏兵,搭梯爬上城牆,進入城內。會黨驚起抵抗,火力很猛。巷戰進行了一個多時辰,會黨忽然分頭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