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熱浪騰騰 (2)(1 / 3)

長江上遊,武昌最為扼要,若稍有疏虞,則全楚震動。著駱秉章、曾國藩選派兵勇,並酌撥炮船,派委得力鎮將馳赴下遊,與吳文鎔等會合剿辦,力遏賊衝,毋稍延誤。

吳文鎔是曾國藩的會試座師。九月初,他從貴州前往湖北上任,途經長沙,小住幾天,寫信給曾國藩,邀他到長沙一見。曾國藩由於軍務纏身,未能赴約,吳文鎔見不到這位學生,隻好星馳赴任。

此時王珍已會同塔齊布鎮壓了茶陵的會黨,來到衡州拜訪曾國藩。王珍與曾國藩此時有太多共同的語言,兩人就增募鄉勇一事達成共識。

曾國藩說:“江西現有新寧勇二千名,湘鄉勇二千名,彼此十分團結。隻是援贛的湖南鄉勇總計才有四千人,兵力遠遠不夠,而敵軍動輒出動幾萬人,我真擔心江忠源、朱孫貽和羅澤南無法保全自己。我看這樣,你我共同努力,將湖南的鄉勇充實為一萬人。我們再訓練六千鄉勇,與江西的四千人合成一萬之數,都交給江忠源和朱孫貽統領。”

曾國藩一番話,說得王珍熱血沸騰,當即表態:“如果讓我招募三千名勇丁,必能將粵匪掃蕩!”

曾國藩寫信給駱秉章,信中寫道:王璞山有此大誌,我們何不成全他呢?

駱秉章複信:請他到省城麵商。

王珍應邀來到長沙,向駱秉章彙報了增募湘鄉勇的設想。駱巡撫正因太平軍攻打湖北,深感長沙必須增強防禦,當下正式令王珍回鄉增招兵員,帶來長沙布防。王珍趕回湘鄉,增募三千名湘鄉勇。倉卒之間募集的兵力,十天內就教練成軍,全靠晝夜操勞,嘔心瀝血。

新軍練成之後,王珍偕同吳坤修來到長沙,參見駱秉章,要求先發給糧款二萬兩銀子,硝磺費一萬兩銀子。他還說,湘鄉招勇三千,必能不負所望。

湘鄉話實在難懂,何況駱秉章是廣東人,更是如聽鳥語。他見王珍的嘴一張一合,表情慷慨激昂,卻不知他說些什麼,兩眼呆呆地看著他。

王珍見駱秉章沒聽明白,便說:“湘鄉話難聽懂,吳坤修代替我說吧。”

吳坤修把王珍的原話用官話說出,駱秉章聽明白了,表態說:“暫且招募二千人吧,經費實在緊張啊。將來覺得還不夠用,可以再招嘛。”

當即吩咐師爺發給王珍公文,令後勤局發放口糧及硝磺等項費用。王珍大喜,拜謝過後,跟吳坤修一起返回湘鄉。

駱秉章剛剛打發了王珍,就聽說曾國藩寫信給老師吳文鎔,極言王珍是個幹才。沒幾天,吳總督就發來公文,谘調王珍招募的三千名勇丁前往湖北。於是,駱秉章給王珍下文,令他招足三千人。

沒過幾天,吳坤修來到長沙求見巡撫,說道:“王璞山回鄉招勇,出入鳴鑼擺執事,鄉人皆為側目。其人如此張揚,實不可用。”

駱巡撫說:“他被保舉了同知,初次回家鄉,不過是想榮耀一下。我們廣東的新科舉人回鄉也是這樣嘛。這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呢?”

吳坤修無言以對。但他第二天又來求見巡撫,還是來說王珍的壞話。他說:“王璞山招的那些勇丁,多是流氓地痞,又不發口糧,連夜在縣城偷竊,賴縣令不勝其苦,卻不敢言,將來帶部隊來到省城,難免騷擾。”

駱秉章說:“你同王璞山回湘鄉招勇,又是死黨,為什麼不規諫一下呢?”

吳坤修道:“他凡事不要我插手,所以很難進言啊。”

駱秉章逼問道:“他一切都不交給你管理,所以你才說他壞話?”

吳坤修見駱秉章這裏講不進油鹽,便告辭而去,到衡州找曾國藩告狀去了。果然,兩旬之間,吳文鎔就有公文送到,大意是:王璞山所部恐怕靠不住,叫他不必來湖北了。

事情很明顯,吳坤修影響了曾國藩,曾國藩又影響了吳文鎔,致使總督大人出爾反爾。即便賢明如曾國藩,也架不住有人挑撥,對王珍產生誤解。可是王珍不知內情,沒過幾天,就帶著部隊來到長沙。駱秉章卻有容人的雅量,向他出示總督署的公文,好言說道:“璞山老弟,湖北不要你的部隊,你就留在湖南。不過湖南要不了三千人,你把部隊裁掉六百人,隻留二千四百人,裁掉的六百人留作長夫。這些人必得天天訓練,以備總督大人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