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步入陷阱 (1)(1 / 3)

野史:李鴻章之相

合肥人李鴻章身材很高,長身鶴立,瞻矚高遠,識敏辭爽,胸無城府,人們說他是仙鶴之相。

知府的謊言

且說江忠源從陸路兼程前進,風雨無阻,從湖北的東北角插入安徽。軍官們在路上都已病倒,江忠源本人也未幸免。鹹豐三年(1853)十月二十六日,部隊抵達安徽霍邱縣境內的洪家集,江忠源忽然咳嗽打噴嚏,寒熱交作,第二天帶病疾行八十裏,晚間到達六安州城,因高燒而頭暈目眩。他勉強睜著兩眼,對音德布說:“我得吃點藥才行。部隊也已疲憊不堪,不如暫留州城吧。”

江忠源進了六安,官民盛情接待,請他多住些時日。音德布見江忠源病情太重,也在一旁勸道:“逆賊已在桐城,難保不攻此城。大家希望巡撫留住,就是希望守住州城。”

江忠源說:“是走是留,還得看看。但我駐留一日,就要把城防部署妥當。”於是他帶病工作,日夜指揮部隊修築工事。一麵派飛馬通知劉裕珍,叫他趕緊在廬州布防。

到了第三天,探馬來報:太平軍於昨日下午進陷舒城,團練大臣呂賢基死在城內。

這一天是十月三十日。舒城營兵的指揮官恒興闖進廬州城,向劉裕珍報告舒城失守。劉裕珍趕緊向朝廷奏報。他一眼就看出恒興是臨陣脫逃,但他沒有向朝廷參劾。

舒城陷落,江忠源肩頭的壓力更重了。放眼安徽,沒人能替皇上分憂,解救危局的希望全部落在他的身上。敵軍進入舒城,距廬州僅一百二十裏,距六安州也隻有一百二十裏。不論是六安還是廬州,隻要落到敵軍手裏,他們都能順利北上。但是江忠源分身無術,隻能掂量何處更為關鍵。相比六安而言,廬州是新改的省會,地位更加重要。江忠源在高燒中自言自語:“還是盡快去廬州接印管事吧,這樣才能守住根本。”

江忠源大口喝藥,巴不得盡快康複,可是服了幾天湯藥,病勢反而加重,一時無法上路。江忠源迷迷糊糊地想道:胡以晃那逆賊此時是怎麼想的?真想得知敵軍的動向啊。

江忠源此時的心情很好理解:如果胡以晃從舒城殺到六安,他也就省心了,他就留下來,與六安城共存亡;如果敵軍從舒城殺往廬州,他就等不到病愈,叫人攙扶著登上轎子,立刻動身,去救廬州。

這個病人全身燒得火燙,內心更加焦灼。他給鹹豐上奏,表明隻要一息尚存,就竭盡一息之心力來報答聖恩。

進入六安的第五天,江忠源熱度稍退。劉裕珍派來的使者求見,送來了巡撫關防和蕪湖關的關防。這兩個關防,此時已成燙手芋頭,誰接到手裏,保全安徽的責任就落到了誰的肩上。這一天是十一月八日,江忠源捧著官印,微微一笑,說道:“本撫從今天開始,正式接管安徽軍政。”

舒城方麵送來探報,敵軍正在補修城牆,開挖壕溝,閉門堅守。廬州方麵的消息則喜憂參半。知府胡元煒在信中說,敵軍已從舒城和桐城向廬州進軍,廬州十分吃緊;不過,省會兵力充足,團丁就有一萬多人,軍餉也很豐足,請巡撫大人火速前來指揮防守。

江忠源把音德布召來,說:“六安暫且無事,廬州方麵告急,我決定前往廬州。六安就交給你了,給你留下一千多人。”

接印的第二天,江忠源勉強打起精神,帶領二千七百多人從六安出發,兼程急進,於十一月十日馳抵廬州。

江忠源此時所想的不是防守,而是積極地進攻。他計劃先在廬州布防,然後與音德布約定時日,叫他從六安向舒城推進;江忠源則率部從廬州前進,對舒城兩路夾攻,力爭收複失地。

鹹豐接到舒城失守的奏報,心如明鏡,知道又一員大將犯了死罪,使呂賢基死在圍城之中。他命令舒興阿帶兵飛速增援安徽。令鹹豐感到意外的是,江忠源病倒以後,生命力還是如此頑強,能夠掙紮著執行朝廷交給他的使命。他令福濟火速馳赴廬州和六安一帶,去當江忠源的幫手。

但是江忠源並不需要一位副總司令,他需要的是更多的兵力。從進入廬州的第一天,他就發現自己最大的需求是援兵。他進城後就登上了城樓,舉目四顧,便知此城易攻難守。他在城牆上巡視,四麵都不見高山峻嶺。劉裕珍介紹,城牆周長三十六裏,若要不出一點破綻,需要的兵力何止數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