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忠源在奏疏中高度評價廬州百姓,他說,他曾力守桂林、長沙、南昌各城,紳民中不乏急公好義之人,但都不如廬州萬眾一心,眾誌成城,請求皇上下詔嘉獎,鼓舞人心。他請鹹豐允許他在此特殊情況下,隨時保奏出力人員,將不服從命令的官員隨時正法。
這時候,江忠源感覺到知府衙門有鬼,對胡元煒已經起了殺意,但他還沒找到機會。
定時炸彈
且說廬州已經開戰,鹹豐方才接到舒城失陷的奏報。他為廬州懸心已有數月,然而不好的結果還是發生了。他情急之下,嚴催舒興阿率部馳救廬州,令已到徐州的和春向廬州救援,還叫吳文鎔速派戴文蘭赴皖。財政方麵,他令張芾給江忠源撥銀十萬兩,要求河南與山東迅速籌解銀子前往安徽。曾國藩率領六千名楚勇,乘坐炮船去增援江忠源,仍是鹹豐最大的指望。
江忠源請袁甲三從鳳陽速發救兵,袁甲三卻很為難。他手下的兵力,宿州營兵已返回駐地,其餘的兵力也分撥到各地,如果全部開往廬州,淮南一帶就會人心驚惶,土匪會趁機搗亂。如果他另外招募兵力,恐怕很難得力,對於廬州起不了作用。
袁甲三把希望寄托於陝甘總督舒興阿。此人奉旨援皖,帶著幾千名營兵,已於十月十七日從河南陳州起程,向安徽開來。袁甲三派飛馬給他送信,請他火速趕往廬州,估計十天內能夠趕到。袁甲三對這支部隊期望很高,他相信,隻要舒興阿能與江忠源會合,必能保住廬州。
袁甲三沒有救急,卻表現得頗有遠見。他似乎更加操心眼下還不存在的危險。他說,倘若太平軍在廬州被江忠源擊敗,有可能向北逃竄,徐州和宿州一帶就會吃緊,而臨淮和固鎮更是緊要的門戶。他決定趕赴宿州,先行部署,與和春商酌,如果和春進紮臨淮,就讓他駐守固鎮。袁甲三自己的兵力全部交給和春指揮,構成第一道防線。他跟王夢齡、百勝等人分駐宿州和徐州,作為第二道防線。說來說去,袁甲三就是見死不救。從廬州救急的角度來看,他這種事前諸葛亮比事後諸葛亮好不了多少。
袁甲三是個明白人,對安徽的形勢看得十分清楚,所以紙上談兵很有一套。他主張廬州以北應以防守為主,廬州以南應當發起攻勢。他認為朝廷把英勇善戰的江忠源派到廬州是一個英明的決定,可惜江忠源兵力太少。對於安徽的鄉勇,朝廷不能寄予過高的期望,他們不如楚勇訓練有素,自從正月安慶失陷以來,所招的鄉勇無不遇敵即潰,甚至助敵投敵。鳳陽的鄉勇在城陷之後跟隨敵軍搶掠;舒城的鄉勇戰敗後把敵軍引入城內。所以,江忠源不能依靠安徽的鄉勇,必須得到舒興阿三千陝甘兵力的補充,才能發起攻勢。袁甲三的錯誤在於,他對舒興阿及其手下的騎兵估計過高,其實這支部隊遠遠不如他所想的那麼驍勇。
江忠源指望不上袁甲三,但他還有兩支援軍能夠依賴。戴文蘭正從湖北趕來,舒興阿率四千九百多人從陳州由水路而來,都在路途上了。此刻他還不知道,劉長佑接到他的幾封告急信,恰好病情略有好轉,便率領舊部三百人,和江忠浚在家鄉增募的二千人一起,經蘄州和黃州赴援廬州。
江忠源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盡量采取手段瓦解敵軍。在對付造反軍的策略上,他跟道光末年鎮壓雷再浩造反時已有不同。那時他力主除惡務盡,斬草除根,不留後患。他的主張與地方官員的仁恕之道兩相抵觸,未能實施,反而給他招來嗜殺的名聲,賺了一個“江屠夫”的外號。但在瀏陽征義堂一役,他遵照左宗棠的安排,隻懲首惡,不問脅從,辦得非常漂亮。也許在幾年的征戰中,他發現敵軍陣營中確有許多貧苦善良的百姓,於是也就改變了想法。
江忠源分派官員,以巡撫名義發布解散脅從的告示。他鄭重宣告:本部院已令各路將士限期進兵,考慮到平頭百姓盲目跟從逆賊,不忍他們玉石俱焚。粵賊凶殘異常,沒有人性,殺死父親而擄掠兒子,奸淫妻子而殺其丈夫,焚燒屋宇,搶劫家資,把你們當奴隸驅使,當罪囚拘押。每次作戰,都將擄來的平民當炮灰,替他們抵擋子彈和刀箭,稍有退縮便被殺身。戰敗被俘,官兵因其有抵抗行為,也會斬首示眾。你們若有人性,自應激發義憤。現在你們進退都是一個死,隻有反正才是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