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明爭暗鬥 (1)(3 / 3)

鹹豐訓斥歸訓斥,仍然希望勝保從戰場發來捷報。可是十二月十八日,僧格林沁有奏疏到京,說他暫駐王慶坨,扼守敵軍北上的道路。鹹豐眉頭緊皺,覺得此事十分棘手。王慶坨離敵營三十多裏,僧格林沁不去攻擊敵軍,守在王慶坨幹什麼?看來他是不願跟勝保共辦一事,有意回避啊。

在這種情況下,鹹豐理應申斥僧格林沁,但他沒有這樣做,很明顯是有所顧忌。眼前的這台戲如何唱,他還沒有想好。他隻能繼續對勝保施壓。第二天,他給勝保和德勒克色楞發了一道上諭,譴責他們拿小勝仗來敷衍塞責,沒有定下掃蕩逆賊的期限,同時提醒他們:新建的軍營逼近敵壘,要嚴防敵軍狗急跳牆,以免損失有生力量。

到處都在窩裏鬥

天津戰區陷入僵局的時候,鹹豐指望江蘇戰區傳來捷報。然而事與願違,琦善奏報:儀征於十一月三日失守。

官軍丟失儀征隻是揚州板塊失利的序曲,對楊秀清而言則是解救揚州駐軍的一個步驟。賴漢英此時已被楊秀清從江西調回,在江北登陸。他和儀征駐軍一起,以儀征和瓜洲為據點,向北麵的揚州推進。

十一月二十三日半夜,瓜洲的太平軍探得瞿騰龍手下的一支鄉勇,由馮景尼統領,分為兩部,駐紮在揚子橋附近。一處在揚子橋之北,一處在揚子橋附近的廟內。太平軍決定拔掉這兩顆釘子。他們從運河東岸偷渡揚子橋,抄襲瞿騰龍鄉勇的後背。太平軍潛至寺廟時,鄉勇還在睡夢之中。他們將寺廟團團包圍後,發起突襲,一通砍殺,擊斃和俘虜幾十名鄉勇。

此戰驚動了其餘官軍,各部紛紛派兵救援,但太平軍已從揚子橋撤回河南。馮景尼決定向橋北增兵防守,賴漢英則決定再打一個突襲。第二天下午,他們繞到揚子橋下遊,再次渡到北岸,攻擊揚子橋軍營。經昨夜一戰,鄉勇已毫無鬥誌,聽說敵軍又來襲營,不戰先潰,把大炮和其他武器全部留給了太平軍。太平軍兩戰得手,備受鼓舞,分兵攻擊雷以負責防守的施家橋。守將張翊國帶隊逃走,賴漢英兵不血刃地進占施家橋。

從揚子橋軍營潰敗的一千多名鄉勇手執兵器,沿途搶掠,令局勢更為動蕩。

太平軍從儀征到施家橋一線的勝利,威脅到揚州以南的官軍圍攻部隊,琦善不得不立即做出反應。十一月二十五日黎明,他令瞿騰龍挑選各營精銳,從三汊河渡至運河東岸,向太平軍發起反攻,暫時遏製了太平軍向北的攻勢。但是賴漢英轉向東路推進,揚州以東的鄉勇全部潰散。賴漢英占據了官軍的陳家巷營盤,繼續推進到三裏橋,隨時可能攻擊慧成和晉康駐守的灣頭。

第二天,賴漢英從三汊河進逼揚州城,猛力攻擊官軍,擊潰琦善的圍城之師。城內守軍在曾立昌指揮下奮力突圍,與賴漢英一起歸並到瓜洲。琦善率部入駐揚州,上奏自請罷官,留營效力。

按照琦善的理解,放跑了曾立昌是慧成的責任。慧成駐守揚州以東,招募的鄉勇超過一萬名,口糧充足,不知為何全部潰散,慧成帶著剩下的一百多名兵丁匆忙上船逃跑。琦善和陳金綬在南麵阻擊,東麵卻出了紕漏,賴漢英得以繞道向北推進,接應曾立昌突圍。

慧成的說法卻不一樣,他說,敵軍從儀征開到運河,搭建浮橋,向東攻擊。琦善的部隊都在西岸,卻不阻截,也不撥兵援助東路,致使敵軍北上,解了揚州之圍。

兩位大員各執一詞,互相推諉責任,與天津戰區僧格林沁和勝保的矛盾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