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援兵吃了敗仗,都是玉山部署不周、輕敵出擊所致。劉長佑老成持重,不願倉卒投入戰鬥,音德布卻再三要求他聯合進攻。劉長佑拗不過他,隻得於十一月十九日向廬州攻擊前進。楚勇一路急行,直撲城下。來到距城約二裏處,不見敵軍蹤影,隻有太平軍挖掘的壕溝橫亙在前,一時無法跨越。
敵情不明,部隊散坐在草坪上歇息,軍官聚在一起商議進城的辦法。忽聽得哨官徐以祥大聲呼喊,楚勇急忙整隊。太平軍已從兩路包抄過來,楚勇倉卒迎敵。若非徐以祥號令及時,很可能全軍覆沒。
胡以晃此時兩線作戰,一麵阻擊官軍援兵,一麵加緊攻城,城中軍民晝夜難眠。江忠源心急如焚,一早就登上了水西門,遙見遠處紅藍旗幟閃閃,知道是音德布帶兵從六安來援。
城內得知有援兵來自西方,軍民歡呼雀躍,紛紛要求出城助戰。江忠源派馬良勳和尚得勝各帶一百多人下城接應,卻被太平軍攔阻,無法與援兵會師。
楚勇和音德布被太平軍阻隔在壕外,在突襲中迅速潰退。楚勇步兵行動迅捷,太平軍來不及合圍,步兵已從圈內跳出。但是劉長佑的騎兵被太平軍咬住不放,追到一個狹窄的山口,逃兵擠作一團,一時過不去。徐以祥下馬,將大刀插在田埂上,大喊:“老子徐以祥,不怕死,有種的上來!”
“徐以祥”三字,太平軍如雷貫耳。此人跟隨江忠源從廣西一路殺來,身經百戰,殺得太平軍寒心。他這一自報名號,居然嚇得太平軍不敢上前。劉長佑收隊回營,逃過一劫。
楚勇初戰失利,卻給城內送來了信心。盡管援兵猶如曇花一現,城內已是一片沸騰。百姓一傳十,十傳百,人人興奮,叫喊著要出城助陣。可是過了一陣,了望哨報告:紅旗直朝西麵遠去了。
楚勇撤走後,太平軍一路燒殺,民居盡毀。城外民憤沸騰,把氣撒在官軍身上,一些百姓在棗林崗大肆搶劫,音德布被迫下令丟棄輜重,返回官亭紮營。
楚勇收住陣腳以後,在廬州以西四十裏處的岔路口紮營,然後轉移到夾林江。
此後三天,太平軍不時分攻各門,都被守軍擊退。但是江忠源在城樓上遙望,再也未見到援軍的蹤影。
拉鋸與絞殺
廬州從被圍的第六天起,城中的雞豬、柴薪和蠟燭,所有日用品都告匱乏。東北門外原先堆積著許多貨物,胡元煒沒有令人搬進城內,全部讓太平軍享用了。這究竟是有人暗中搗鬼,還是純粹的疏忽,已經無從考察。
江忠源深知廬州的官員不好對付,他以不變應萬變,還是用自己為官的兩大法寶:第一是刑賞必信,知府、知縣乃至軍官犯法,都要綁到帳前,決不寬貸;第二是與屬下和市民同甘共苦,虛懷納善,唯恐失之。守城百姓煮蓐粥給他吃,江忠源說:“何不再來點青菜?”青菜給他端來了,原來是野藿,而且還沒蒸熟。江忠源夾起來,塞進嘴裏,吃得津津有味,飯罷,欠身說道:“我久病不支,多謝父老為我守城。由於城內一貧如洗,拿不出什麼犒勞諸位,連累大家每天吃這種淡食。”
百姓們轉過背,淚如泉湧,長歎不已,久久才去。
江忠源做了幾天表率,官場和軍隊的風氣為之一變。巡撫每日巡城,看到百姓給部隊送飯,都要下馬嚐一嚐。肚子餓了,就在席棚中與百姓一起進餐。他的部屬,即便是大官,也與百姓打成一片,歡聲笑語處處可聞。楚勇健兒臉上沒有桀驁難犯之色,買賣公平,童叟無欺,很有些子弟兵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