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黑土地”,開拓新領域
多年從事經營管理,拓寬和豐富了馬雲芳的視野。她開始重新把目光投向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上。
剛開始養雞的時候,馬雲芳就著手實施雞糞改良土壤的計劃。隨著二屯村養雞業的壯大,雞糞科學利用的效果逐漸顯現出來,雞糞中豐富的氮磷鉀三大元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使昔日的澇窪塘、鹽堿地終於成為如今可供種植綠色有機產品的優良土壤,“窮棒子屯”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經過考察市場,2004年馬雲芳為村裏引進了韓國金城板栗南瓜,日本“協和王”甜玉米。這些優良品種全部采用高產技術一株、二蔓、三果的方法種植。由於擁有良好的高產技術,加上改良的富含營養的土壤,以及村裏男男女女勤勞的雙手,馬雲芳引進的品種產量喜人,經濟效益成倍增長。
事實證明,種植一畝南瓜是種植兩畝玉米的收入。二屯村特色產品“南瓜”、“甜玉米”、“金塔椒”、“水果西瓜”、“無籽西瓜”連續五年與韓國“豔奇株氏會社”簽訂農業定單。南瓜等品種也成為優秀的國際品牌。
2006年在哈市婦聯的幫助下,二屯村成立了“農村婦女訂單經濟作物婦女扶貧聯合體”,馬雲芳擔任負責人。為了使更多姐妹致富,她吸納,300多名貧困婦女加入到聯合體種植南瓜和甜玉米。馬雲芳還多次去上海、壽光、萊陽參加農博會、農產品種子交易會、農業技術推薦洽談會,還為農村姐妹們創造外出學習的機會和條件,多次組織農戶到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科技示範園區參觀學習,請專家、教授來村裏講科學技術,帶領農戶搞棚菜生產。同時,在哈市婦聯的幫助下,馬雲芳為聯合體180名貧困婦女爭取到小額貸款貼息共計7.5萬元,為她們解決了發展生產資金短缺的難題,姐妹們都親切地稱她為“馬大姐”。
從2006年開始,二屯村每年年底都要進行頒獎活動,第一個獎項是優秀品德獎,還有收入最高獎、種植麵積最大獎等。看著姐妹們喜笑顏開領取獎品的時候,“馬大姐”心裏樂開了花。“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感到特別高興和幸福,經過這麼多年,姐妹們都一點點富起來、高興起來了!”馬雲芳說。
付出終回報,收獲“軍功章”
多年的無私付出,換來了全村人的信任。馬雲芳2006年當選二屯村村委會主任,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忙人馬大姐”也更忙了,她不但要想著姐妹們的事兒,還要惦記老爺們要幹的事。2008年,“馬大姐”一口氣幫村裏修了15裏的環村路,還償還了村裏百分之七十的曆史欠帳。“女人要自強,什麼事都會扛過去!”
多年來,“忙人馬大姐”先後獲得哈爾濱市“十大傑出婦女”、哈爾濱市勞動模範、黑龍江省巾幗扶貧先進個人、黑龍江省科技致富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2008年的“國際勞動婦女節”對於馬雲芳來說更是不平凡的,因為她獲得了全國“十大農民女狀元”的榮譽稱號。“2月29日,我們在人民大會堂領的獎!”“馬大姐”興奮地說,“那種幸福是用語言形容不出來的!我一個農民能走進人民大會堂領獎,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常年的勞累使馬雲芳落下了腰間盤突出和高血壓的毛病,但風風火火的“馬大姐”仍然閑不下來。她說:“現在國家有那麼多惠農政策,是新農村建設最好的時候,咱不忙起來,不把咱們村發展起來,豈不是辜負了黨的好政策?”
“我也五十七八歲了,再忙也忙不了幾年了!”“馬大姐”說。這些天,二屯村正在申報哈爾濱市婦聯的特色蔬菜示範基地,準備用村裏30多個沼氣池裏的有機肥料把綠色食品種植搞起來。“這也是我過去養雞時一直想幹的事業。”
二十年的奮鬥換來了累累碩果,馬雲芳這位從貧瘠的土地上走出的農民女狀元,終於在家鄉的土地上奏響了致富的金色樂章。
金風送爽,原野飄香,馬雲芳佇立田邊,她把目光投向更遙遠的未來,那裏,一條條現代化的蛋、肉雞加工流水線馬達歡唱,一個個綠色蔬菜大棚拔地而起,一輛輛特色農產品運輸車飛馳在省城的公路上……
作者點評:過去有人形容農民的生活是“三畝地,一頭牛,白天下地緊忙活,晚上躺著直發愁”,然而馬雲芳卻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女人不僅可以致富,還可以做一村的“帶頭人”。隻要有致富的決心、對自己的信心和堅持的恒心,農民可以擁有和城裏人一樣體麵的“事業”和幸福美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