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借山水利,開放農家門(2 / 2)

離任淑傑家不遠,李淑凡開的家庭旅館正忙著裝修擴建。幾年前,她下崗後到湖沿村開魚館,賺了不少。2007年家底厚了,她拿出20萬元擴大店麵,建起120平方米的旅館,還添置了空調和電腦。她說:“我現在一邊搞農家遊,一邊收購笨雞蛋到城裏賣,端著‘兩碗飯’,日子比過去好多了。”

為了讓更多的婦女姐妹走上致富路,2006年7月,雞西市婦聯、旅遊局和相關部門請來專家,為家庭旅館舉行了經營、營銷、衛生和禮儀等方麵的培訓,並舉辦了烹飪比賽和星級旅館評定等活動。烹飪大賽上,姐妹們紮上圍裙,有的用手團了苞米麵貼大餅子,大餅子三分之一與燉菜一起咕嘟,鍋蓋一蓋,20分鍾開鍋了,菜味、大餅子味,大餅子背麵金黃色的鍋巴讓人直流口水;有的用堿發麵,手工饅頭又大又好,一看就想吃;有的做魚,燉白魚、醬嘎牙子,有的做鐵鍋笨雞燉榛蘑……巧嫂們的“三烀一炸”(烀茄子、烀苞米、烀土豆、炸辣椒醬)雖然不像大飯店做得那麼精細,但透著咱們東北人的豪爽熱情,不管啥飯菜用咱農村大鍋一做,遊人們都吃著碗裏看著鍋裏。經過這次廚藝大賽,湖沿村的婦女們做出來的飯菜更有東北農家的特色了。

婦女致富忙,小村大變樣

任淑傑自己富了以後,開始拉動本村的十八戶姐妹在湖沿村形成了以“老侯婆飯莊”為中心,東起王老四漁村,南到興凱湖漁家第一舍,西到呂二漁家,家家與路相通,與水相鄰的“農家遊一條街”。她還真心誠意地把自己接待遊人的經驗和烹飪技術毫不保留地告訴其他姐妹。

任淑傑對姐妹們說:“過去兵書上講,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咱村能發展特色遊,靠的就是興凱湖和咱莊稼院的魅力。比方說土炕,這在農村是家家都有,沒啥稀罕的,可這是城裏人的最愛,平時他們在家淨睡床了,來咱這熱騰騰的土炕睡一宿,解乏,腰酸背疼全好了。”在任淑傑的啟發下,18家家庭旅館改建成更符合城裏人使用習慣的室內衝水衛生間、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改造了更具東北農家特色的室內和庭院裝飾,還備全了電視電話,但她們都不約而同地保留了火炕。如今在興凱湖有七八十個巧嫂家庭旅館,家家生意興隆。一到雙休日或假期,停車場擠得滿滿當當,一些車找不到停車的地方,隻能停在路邊。

以任淑傑為代表的“巧嫂”家庭旅館給湖沿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入。2007年,白泡子鄉接待遊客達15萬人,占全市旅遊人數的30%,總收入200多萬元,全鄉累計與旅遊業相關的總收入達800多萬元。2009年,僅7-8月份,接待遊客25萬人次,百餘戶家庭旅館收入500多萬元。

大把的票子賺到了手,湖沿村“巧嫂”的熱情更加高漲。為了把咱們東北最獨特最火辣最實在的生活展示給遊客們,大家在掙錢的同時,也不斷地總結自己村致富的經驗,並到其他省內外特色旅遊村去“取經”。她們發現,所有成功的旅遊村都是一條龍產業,都把當地最有特色的產品係列推銷出來,既有小家的特色,更有全盤的考慮。除了當地美食,轆轤老井、草編小帽、悠車子、麻花被,這些東北農村特有的生活用具和傳統習俗最能引起遊客的興趣。於是這些聰明的“巧嫂”們在忙活店裏的同時,開始在村裏的帶領下開發山特產和水特產,以及“巧嫂”刺繡等手工藝品,讓遊客們吃完農家菜還能“兜著走”。

現如今,在密山湖沿村,特色農家遊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業,遊客每年都在60萬左右。而且,十裏八村的地產魚蝦、綠色蔬菜水果、笨雞笨鴨笨鵝、繡編手工藝品都借了“巧嫂”們的光,大賣熱賣,供不應求。

熱情好客的任淑傑說:“現在俺們的日子好了,村裏困難戶少了,富裕戶多了,姐妹們腰包鼓了,心氣足了,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歡迎全國的朋友都來俺們村旅遊。”

作者點評:我省是生態大省,擁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大湖泊的良好生態資源,為開發旅遊產業提供了優越條件。如何利用好身邊的自然資源,是每個農村姐妹都應該考慮的問題。任淑傑等“巧嫂”改變了單純依靠土地資源從事單一農業生產的局麵,通過興辦家庭旅館不僅實現了脫貧致富,而且使農村的精神文明、村容村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加快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