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翟鳳仙,48歲,富錦市鑫昌農機經銷中心總經理,主營“中國五征”農用車。提起她的名字,許多認識她的人都挑起大拇指,甚至用“女強人”來形容她。然而翟鳳仙的人生卻是充滿了不幸與苦難,讓人百感交集。

身殘誌堅,與命運抗爭

翟鳳仙五歲那年,由於患病後沒能得到及時的醫治,從此落下了小兒麻痹後遺症。這場疾病在帶走小鳳仙健康的同時,也無情地奪走了一個五歲小女孩的童年歡樂。在小夥伴們跳皮筋、打口袋、彈玻璃球的歡聲笑語中,在路上行人的異樣目光中,她度過了自己難忘的童年。然而,也正是這樣特殊的經曆,造就了翟鳳仙堅強、獨立、有主見、不服輸的個性。她不斷地告誡自己:身殘是不可改變的現實,但心靈是自由的,誌氣一定不能殘。

7歲那年,別的小朋友都入學了,小鳳仙也鬧著要去學校。大人們起初都反對,怕她被老師和同學嘲笑,怕她挨欺負,但倔強的小鳳仙堅持要上學,大人隻得同意了。對於身體健康的孩子來說,去上學是再容易不過的事,跑跑跳跳就到了學校,可對於行動不便的她來說,上學是那麼的艱難,尤其是下雨天和下雪天,摔倒是經常的事。每次摔破了手掌或腿,大人都心疼地勸她在家自學吧,別去了,可是堅強的小鳳仙第二天一定會準時地挎上自己的小書包,艱難地朝學校走去。

就這樣,12年過去了。1979年,17歲的翟鳳仙高中畢業。當時正趕上高考製度改革,由於當時的高考政策不招收殘疾人,她沒能走進大學的校門,為此她不知在夜裏流了多少眼淚。然而,她並沒有喪失鬥誌,她對自己說:“條條大路通北京,我就不信自己幹不出名堂”。為了讓自己擁有一技之長,根據自身狀況,她選擇了服裝裁剪。為學技術,翟鳳仙一個人來到濟南學習。服裝學校的所有學員隻有她身體有缺陷,她的到來讓老師和同學們感動不已。這個愛思考、愛提問的姑娘不放過任何一個向老師請教的機會,在她的刻苦努力下,她成為眾多學員中老師最得意的學生。

一針一線,縫出五彩人生

1980年,翟鳳仙從濟南回到了富錦,並開了一家服裝店。憑著高超的縫紉技術,翟鳳仙榮獲了八級裁縫設計師稱號,靠著熱情周到的服務更贏得了顧客的認可,回頭客也越來越多,店裏生意慢慢多了起來。這份裁剪的工作不僅給了翟鳳仙平淡幸福的生活,還給了她自信、自強和拚搏向上的力量,也給了她一個美滿的家庭,她找了一位身心健康的丈夫。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翟鳳仙產後得了雙手麻木的病,連拿剪子的能力都沒有,這讓她非常痛苦。當時丈夫單位又不景氣,她經營八年的服裝店又麵臨關閉,生活一下子從頂峰跌入了低穀。她痛苦、她茫然、她不知道該怎麼辦。無奈之下,她決定辦服裝學校試試。

現實並不像翟鳳仙想象的那樣順利。就辦學校而言,除她一個人外,一無校舍,二無桌椅,三無縫紉設備,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但她堅持要做下去,於是不顧家人和親朋好友的反對,翟鳳仙租了一個30多平方的門市房,沒有桌椅,找了幾塊木板一搭,沒有縫紉機,學員自帶,她報銷費用。就這樣,藝美服裝學校在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條件下,迎來了13名學員。

1988年,翟鳳仙的藝美服裝學校第一期培訓班開始了。功夫不負苦心人,三個月後,第一批學員畢業了,當她們帶著笨重的縫紉機走出學校大門的時候,翟鳳仙看到了自身的價值,也看到了明天的希望。

隨著辦學質量的提高,學員不斷增加。有一天,一個白發蒼蒼的婦女領著一個患小兒麻痹的殘疾女孩來到學校,想要學裁剪,當翟鳳仙得知這母女家庭特別困難時,免了這個女孩的全部學費。起初,小姑娘非常不自信,總覺得自己做不來,翟鳳仙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曆教育她、感染她。翟鳳仙說:“不要總把自己當個殘疾人來看,殘疾人也能成為人上人,隻要自己要有能力,就沒人瞧不起咱!”一年後,小姑娘開了一間服裝店,經營多年後又到北京發展,應聘到北京某服裝廠任打板師,每月工資五千元。女孩的媽媽逢人就講“我女兒能有今天,多虧了翟鳳仙。”

翟鳳仙辦了十七年服裝學校,共培養了一萬多名學員。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心和社會的認同。她多次獲得富錦市“十佳巾幗杯”服裝設計大獎賽大獎、模範納稅戶,1988年出席省殘聯第五屆代表大會,榮獲佳市“殘疾人自強模範”稱號,還獲得了首屆黑龍江省殘疾人自強創業之星榮譽稱號。這些榮譽給了她信心和力量,“誰說殘疾人就是廢人?隻要肯付出,我一樣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