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井子鄉長安村農戶薑元良在2009年種了10畝板蘭根,秋收的時候他開著四輪車拉著板藍根去賣,沒想到每斤漲到了3塊3,而且收購板蘭根的藥商都是現金支付,這可給他高興壞了。他喜笑顏開地說:“量完秤,賣完最後這些,我就回家了,晚上可得好好跟我媳婦喝兩盅。”
高台子鎮永躍村初福生種了20多年的苞米,收入一直不高。2007年,他改種板藍根,2009年他家的13畝板藍根賣了3萬多塊,不僅蓋起了新房,還買了不少家電,家底兒越過越厚。初福生說:“這還不都是中藥材合作社的功勞,合作社給咱農民提供最好的種子,給咱提供技術指導,還跟咱簽合同以保護價收購,現在種板藍根比種苞米風險還小,明年我還打算種板藍根。”
幾年來,張春玲共計為藥農銷售板藍根、大青葉200多萬噸,累計為農民增收1000多萬元。2009年受流感的影響,板藍根的價格一路飆升,最高價格每公斤近20元錢。全年實現銷售產值1500萬元,實現純收入200多萬元。
張春玲的名氣越來越大,社會地位也越來越高。2007年,張春玲榮獲大同區“十大魅力女性”和大慶市“農村十大新女性”榮譽稱號;2008年,榮獲省級“雙學雙比”先進個人,還當選了省第十屆婦女代表大會代表。
她自己開玩笑說:“咱一個勞動婦女,如今也變‘鄉村名流’了,走哪都有人認識。不過我並不圖這些,我就是想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誠信經商,再創明日輝煌
作為農村婦女致富典型,張春玲的發家史在當地的婦女中引起了很大的效應,不僅讓她們腰包揣滿了票子,還鼓舞了姐妹們創業的鬥誌。為了扶植這樣的示範戶,在張春玲發展板藍根種植產業的過程中,大同區政府和八井子鄉政府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
2005年10月,大同區榮權中藥材種植合作社正式掛牌成立,全鄉共有261人自願加入合作社,並注冊了“八井子板藍根”的商標。2006年,為了加速藥材產業化的發展,活躍地方經濟,張春玲籌集資金200萬元,建起了一處2萬平方米,以地產藥材為主的農產品交易中心。目前,有十多家藥廠跟張春玲的合作社定貨,“市場﹢基地﹢農戶”的經營機製已經形成。張春玲高興地說:“這十年來,經我手銷售出去的板藍根超過了一億斤,咱們的板藍根很多都是賣給南方藥廠。過去大家都單打獨鬥,整不好就容易砸手裏,這回好了,咱們也是‘有組織的人’了,姐妹們也更有幹勁兒了!”
2008年,八井子板藍根順利通過國家GAP認定,成為全國隻有兩家,黑龍江省唯一的一家基地。這些使張春玲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更加如魚得水。
2009年10月,在板藍根市場行情看好情況下,藥農姐妹不敢壓貨,怕賠錢。“你們大膽壓貨吧,賠了算我的”,讓張春玲的這句定音鼓一敲,姐妹們就都踏實了。結賬時一算,最多的掙了50多萬,少的也有20多萬,近百名姐妹的腰包真正鼓起來了。
除了板藍根的種植、加工,張春玲更關注板藍根實實在在的藥效。由於板藍根在非典期間表現出神奇的功效,國外醫藥專家對其抗病毒能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全世界開始關注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中草藥。2009年3月,廣州某中藥公司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簽訂了一年的合作協議,由美國提供研究板藍根抗病毒機製的資金。板藍根成為首個獲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中藥研究項目。
張春玲得知後感到心裏熱乎乎、沉甸甸的,這些年的付出收獲的不僅僅是滿滿的腰包,還有滿滿的中國人的誌氣。她說:“藥這東西不比別的,吃到肚子裏要是出問題,那就是大事。我雖然不懂啥大道理,但總覺得掙錢要掙得負責任,中藥是好東西,幾千年咱們都用它,未來,我相信中藥一定會走向世界,為全世界的患者造福。”
作者點評:我省山地、濕地、草原資源豐富,十分適合防風、板藍根等中草藥生長。隨著中醫和中藥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力的增強,藥材種植的利潤十分可觀,與傳統種大田相比,有著突出的優越性。對藥材種植有興趣的姐妹們一定要做足功課,充分了解藥材的生長特性,以及它的銷售渠道,不打沒準備的仗。設定目標、采取行動,勤於思考、觀察市場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實現自己的小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