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富了,成了十裏八村的“名人”,走到哪兒都有人向她請教養豬經驗。憨厚樸實的李晶總是有一說一,從不藏著掖著。她說,到啥時候,不能忘了那些在最困難的時候伸手拉咱一把的人。

為了讓村裏的姐妹們都了解這種科學的養豬方法,李晶總是尋找機會向姐妹們“吹風”,她告訴大家:按照微生態發酵法養豬的出欄率是傳統養豬法的3-4倍,而且由於是綠色無公害食品,在市場上售價比普通豬肉每斤要高出1塊多錢,周期短、售價高,這兩項加起來,采用微生態發酵法養豬的收入差不多是傳統養豬法的4-5倍。

與此同時,為了讓大家都能掌握微生態發酵法,她和吉林惠農公司簽訂代理合同,無償幫助其代銷飼料和喂養的飲用菌,開始在村裏推廣。每到農閑時節,她就在自己的合作社裏為養豬戶提供技術培訓和信息谘詢,還組織專家進行講座,甚至親自上門幫忙解決各種難題。在她的指導和幫助下,村裏的生豬養殖戶們都開始應用微生態發酵法養豬,有些養殖大戶的年收入超過了十萬元。

不隻姐妹們打心眼裏佩服李晶,就連老爺們兒也都豎起了大拇指。提起李晶,老山頭鄉雙城村農民楊軍敬佩地說:“到啥時候,咱不能忘了李晶,要不是她,咱哪懂這套技術?每天看著自家的小豬拱菌絲吃,我那個高興啊。今年我家賣出去500多頭豬崽,一頭賣400多塊錢,那可叫20多萬呐!”

養豬戶王龍介紹說:“微生態發酵法每用一段時間,隻要噴點兒活性劑就能再次循環利用,非常劃算。這種方法養豬不但省料,而且省事兒,到了冬天,外麵天寒地凍,咱也不擔心。發酵床裏的豬糞跟墊料在微生物作用下能發酵生熱,豬舍裏麵特別暖和,根本不用花錢買取暖設備,也不用害怕豬崽凍死,存活率特別高。”

科學養豬,村容變樣

如今,在李晶的帶領下,老山頭鄉的生豬飼養基本完成了由傳統飼養法向綠色環保的微生態發酵法的轉變。當地百姓不僅找到了致富的新門路,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觀。

過去的老山頭鄉是“晴天暴土揚,雨天泥淌湯”,別提多髒了,而且過去養豬左鄰右舍都嫌味兒大,李晶開玩笑地說:“以前要想看誰家養豬,都不用使眼睛找,用鼻子聞味兒就能找到。”現在可好了,整齊的豬舍一排挨著一排,鐵管圈起來的豬圈幹幹淨淨,別說站在豬圈外麵不覺得臭,就是躺在豬圈裏飼養員臨時休息的床上,也聞不到太大的異味。

微生態發酵法養豬技術由於墊料裏含有活性微生物,能有效分解豬的排泄物,既省下了衝圈的水,也沒有任何的糞便排出豬舍,大大減少了生豬飼養造成的環境汙染和水資源浪費。用李晶的話說:“現在養豬心裏可敞亮了,天天跟這些豬打交道身上也沒有臭味,咱要是不說自己是養豬的,誰也聞不出來。”

幾年來,李晶的生豬合作社經濟效益越來越好,上門“取經”的姐妹也越來越多,看著這麼多姐妹都有創業的激情,李晶感到非常欣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2010年,為表彰李晶在當地經濟發展中作出的貢獻,為了引領更多的農村婦女姐妹走“合作興家”的道路,省婦聯和省供銷聯社將李晶的“陽成養豬合作社”命名為第二批黑龍江省“巾幗專業合作社示範基地”,李晶本人也榮獲全省“雙學雙比”女能手稱號。

在總結自己成功經驗的時候,李晶認真地說:“以前總聽電視裏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話咱過去沒啥體會,聽完就忘了。現在,通過微生態發酵法養豬這件事,我可是明白了,就算是養豬,也得尊重科學。有了先進的方法,農民才能賺大錢。”

作者點評:埋頭苦幹是好事,但不能不掌握方法,沒有方法和方向的苦幹就是蠻幹。無論是搞種植還是搞養殖,都需要關注市場,尊重科學。李晶的致富故事告訴我們,科學的生產方法不僅能給自己的小家帶來紅紅火火的日子,還能給村裏、鄉裏帶來整潔的環境和舒適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