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世界曆史(2 / 3)

將軍墳是洞溝古墓群金字塔中保存最完好的高句麗第二十代王長壽王的陵墓,俗稱“將軍墳”,被譽為“東方的金字塔”。長壽王在營建好自己的陵墓後,便將都城遷到了平壤。將軍墳是用經過精工琢磨過的巨型花岡石條塊壘成,呈截尖方錐體,邊長31.58米,共7級,底邊各用3塊巨石戧護,陵的旁邊有扶梯可供遊人拾級登臨,到達第5級中部即可進入鐵門,經甬道進入墓室。墓室內置2組長正方形石棺座,據說當年是停放長壽王及其王後的棺槨的,屍骨早已無影無蹤。室內陰風習習、寒氣逼人。

寧夏銀川西30公裏的賀蘭山下,有一片巨大的古墓葬群,墓區占地約40平方公裏,其中有8座為西夏王陵。每個園陵都是一個單獨完整的建築群體。其規模與河南鞏義的宋王陵、北京的明十三陵相似。盡管經過曆史歲月的衝洗,人們從現存的遺跡中,仍可看出昔日西夏王陵的宏偉規模和豪華景象。當年鵲台高聳、碑亭矗立、享殿堂皇、陵台威嚴,而今最引人注目的隻有那座高聳的陵台。它用黃土築成,拔地突起,高17~20米。這些陵台原為5級或7級,每級構椽覆瓦,配以綠琉璃瓦飾件,外形頗似佛塔。而今表層飾件均已脫落,隻留下一座座金字塔狀的黃土堆,失去了往日的金碧輝煌和恢宏氣勢。然而,以金字塔式的陵台為代表的建築遺跡和精巧的出土文物,仍然令人嘖嘖稱讚、歎為觀止。1988年2月,西夏王陵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使遊客更好地領略王陵當年的風情,國家有關部門在陵區設置了聲光裝置。入夜,戈壁灘上一片寧寂,五顏六色的探照燈光,將矗立夜空的“巨塚”照得金碧輝煌,曠野傳來悲壯的鼓角和兵馬的廝殺聲,使這千年古墓顯得更加神秘,更加激起人們的遊興。

除此以外,類似金字塔的建築,還有印度的窣睹坡。隨著佛教的盛行,修築供佛用的建築物窣睹坡曾在印度盛極一時。窣睹坡最初以磚砌成,其後加以擴大,砌以石塊。它是半圓形的房屋建築,直徑約100英尺,頂端為一平台,台上為一方壇,壇上豎立著疊層的傘形栓,這是奉祀佛骨的地方。周圍築環行道路,設置欄杆和大門。

窣睹坡有4個大門,門上都雕飾著以佛教為題材的精美刻品,有很高的藝術和文物價值。

圖坦卡蒙陵墓探秘被人遺忘的一座王陵

馳名世界的“帝王之穀”,是考古學家們的樂園。千百年來,這裏也是盜墓賊們經常光顧的地方。這裏是古代埃及首都底比斯的所在地,距今開羅市西約100多公裏。自從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一世在這裏建造了第一個隱蔽的地下墓室後,他的後繼者們競相仿效,經曆了約5個世紀的漫長歲月,共修建了30多座法老的陵墓。

這裏的古陵,由於殉葬品豐厚,曆史年代久遠,一直是盜墓賊們覬覦的目標。到了本世紀初,那些古陵幾乎沒有一處未被騷擾、劫掠。

然而,“帝王之穀”內,卻有一座陵墓保存得非常完好,為後人保存下了5000多件珍貴的文物。這座陵墓的主人,就是距今3000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圖坦卡蒙。

撩開它的麵紗,使人們大開眼界。它不僅使人們看到了3200年前新王國時期法老的葬製、禮儀以及法老本人的形貌、服飾、日常生活用品、珍貴的藝術品、車馬武器等,還真實地反映了3200年前新王國時期的社會經濟、政治思想、宗教文化、科學技術等多方麵的情況。一些考古學家激動地把圖坦卡蒙的陵墓稱譽為“埃及新王國社會的縮影”,應該是毫無誇張之嫌的。

1922年,當這一發現公諸於世後,舉世為之震動。1972年、1976年,圖坦卡蒙陵墓中出土的部分珍貴文物和一些稀世珍寶在倫敦、華盛頓展出時,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歐美觀眾。

幾近中斷的考古發掘

完成圖坦卡蒙陵墓的尋找和發掘工作的是英國的埃及學家霍德華·卡特。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王之穀”湧進了大量的“不速之客”,他們中既有為科學而獻身的考古學家,也有心懷叵測的“旅行家”,“帝王之穀”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很多陵墓被胡亂挖開了,大量的珍寶不翼而飛。就在這時,卡特也來到了埃及。他將被挖掘的王陵的主人的名字同埃及古文獻進行對照研究後,斷定還有一位早逝的法老圖坦卡蒙的陵墓埋藏在穀內,不為人們所知。卡特在一位英國富翁的資助下,製定了龐大的科學的發掘計劃,然而又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被迫擱置起來。直至戰後,他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然而,浩繁的工程,巨大的耗資,從1917年~1921年的兩次挖掘又都一無所獲,使卡特的資助人幾乎喪失了信心。就在這事關成敗的關鍵時刻,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經科學鑒定:1907年發掘出土的某些器物是製作圖坦卡蒙木乃伊大典時使用過的禮器。這說明圖坦卡蒙的陵墓已經近在咫尺了。這一科學的推斷,無疑給卡特的資助人注射了一支興奮劑,決定繼續他的投資,才避免了挖掘工作的中途夭折。

挖掘終於成功了。古老而神秘的圖坦卡蒙陵墓得以重見天日。這消息震動了世界,在考古和曆史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圖坦卡蒙猝死之謎

據埃及古代史料和傳說談及的圖坦卡蒙生平,僅限於下列一些情況:他約生於公元前1370年,原名圖坦卡頓。公元前1361年左右,他即位為埃及國王,當時年僅10歲,娶第十八王朝國王埃赫那吞的12歲的公主為王後。他約在位9年,18歲(有人認為是19歲,即公元前1352年)時,突然去世。對於他的死因,埃及古文獻上沒有作任何詳細的記載。他是病死的嗎?曆史學家深表懷疑。因為從他死後的一些情況看,不得不使後人產生一些疑問。直到他的陵墓被發現後,人們才排除了他“病逝”的可能性。

圖坦卡蒙的木乃伊,密封在重重的棺槨之中,外麵的4層是鍍金的木棒,最裏層是用黃金製成的棺罩,而且製作成法老本人的形象,蓋在木乃伊上。當揭開裹在他的屍體上的最後一層亞麻布時,考古學家大吃一驚:在他的臉上靠近左耳的地方有一處致命的創傷!由此推斷,他不是因病致死的,而是因利器突然刺入而斃命的。他究竟是自殺還是他殺?如果是被人謀殺,凶手又當是誰?年輕的法老是怎樣丟掉性命的?這還是一個千古難解之謎。要解開這個謎,還得了解在他生活的時代埃及國內存在的尖銳複雜的政治鬥爭形勢。

當時,埃及的統治階層主要由兩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以國王為首的新興軍事貴族;另一部分人屬於宮廷貴族及地方貴族,其中也包括勢力顯赫的阿蒙神廟集團。阿蒙是當時埃及人信仰的最高神靈。祭司長憑借神的權力幹涉朝政,甚至能控製國王的廢立,有時直接擔任宰相,執掌國家政權。國王認為這是對王權的嚴重威脅。在圖坦卡蒙的嶽父埃赫那吞統治時期,他便依靠軍事貴族,試圖以宗教改革的形式,禁止對阿蒙神和其他地方神的信仰。他封閉了阿蒙神廟,趕走了權勢顯赫的祭司,下令將所有出現在公共場所或私人墓葬中的“阿蒙”形象或字樣通通磨掉,並遷都底比斯城以北300公裏處的新城,取名“埃赫塔吞”,以圖長期擺脫阿蒙祭司集團的影響和控製。

然而,埃赫那吞逝世後,他的改革徹底失敗了。繼位的這位沒有政治經驗的小皇帝,又決不可能有自己的獨立政策,他隻得向阿蒙集團和地方權力集團妥協。因此舊的統治秩序重又死灰複燃。為了表示自己對太陽神的崇拜,他將自己的名字由圖坦卡頓改為圖坦卡蒙,意為“太陽神阿吞的化身”,以示他對太陽神的虔誠信仰。

這一重大的複辟舉措,表明他已經完全背叛了他嶽父的政治主張,這能不引起一些利益集團的嫉恨?這與他的被害完全沒有聯係嗎?

另外,還有一個事實,即圖坦卡蒙摔死之後,年輕貌美的王後曾請求赫梯王國派一名王子與她結婚,以便繼承埃及的王位。可是,當興致勃勃的赫梯王子來埃及完婚的途中,卻出人意料地遭人暗殺。而曾經與圖坦卡蒙同掌政權的老臣阿伊,卻出人意料地繼承了王位。這一事實,難道與圖坦卡蒙的死沒有因果關係嗎?

不過,現有的零散資料與據此作出的判斷並不能做出公正的曆史結論,謎底的揭示,還有待於人們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索。

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

有關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有著許多美麗的傳說和充滿想象的猜測,但她的事跡和死因還是未解之迷。

送上門來的情婦

夜幕展開了黑色的雙臂,把瀕臨地中海南岸的一座古老城市——亞曆山大城緊緊地擁抱在自己懷裏。海風卷起漫天的沙礫,將高聳的建築物敲打得劈啪作響。

然而,在一座古老的殿堂裏,卻顯出另一派燈火輝煌、笑語喧嘩的景象。這就是古羅馬遠征軍統帥——愷撒將軍的駐地。此時的愷撒,英武瀟灑,豪情滿懷,充滿征服者的喜悅,正與他的部將們開懷暢飲。忽然,一名侍衛報告:“偉大的愷撒,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派人給您送來一卷地毯。”麵對這份禮物,他遲疑了一下,忽見一位風姿綽約,儀態動人的美人從地毯中鑽出來,向他頻拋微笑,漫送秋波。這位鏖戰沙場的羅馬英雄頓時驚惶失措。然而,他很快鎮定下來,用款待國王的隆重禮儀熱情地接待了她。

這位用地毯卷著送進愷撒指揮部的美人,正是失位不久的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七世。此事發生在公元前48年的一天夜晚。克婁巴特拉夜闖愷撒軍營的“壯舉”,後來自然得到了滿意的回報。3年前,作為已故國王的長女,她遵父命與堂兄弟托勒密結婚,並共掌朝政。後因爭權姐弟失和,她被逐出亞曆山大城。然而,複仇的火焰時時在她的胸膛燃燒。她成為愷撒的情婦後,便借助他的力量,實現了王位的複辟,重新登上了權力的寶座。公元前45年,她應邀去羅馬訪問,享受了她一生中從未經曆過的殊榮。直到第二年愷撒遇刺身亡後,她才悵然回到了埃及。

撒手江山為紅顏

愷撒遇刺後,安東尼實際上已經控製了羅馬帝國的軍政大權。當他巡視東方殖民地時,在小亞細亞的塔爾索司城,派人傳達召見女王的命令。為了取得這位新貴的歡心,她刻意將自己妝扮起來,顯示出動人心魄的魅力。這位早在羅馬時已使安東尼垂涎欲滴的美人,很快便投入了他的懷抱。安東尼毅然放棄了他到東方的使命,乘坐女王的豪華遊艇,一起回到了亞曆山大城。從此,他倆在埃及王宮廝混了整整5年光景。這期間,安東尼也曾回過一次羅馬。為掩人耳目,他違心地與屋大維的姐姐屋大維婭權宜成婚,但不久便找到借口回到東方,遺棄了他的妻子,與克婁巴特拉舉行了婚禮。這種違反羅馬婚俗的舉動,自然遭到了輿論的譴責,加上他擅自將羅馬帝國在東方的大片殖民地送給了被他尊奉為“眾王之女王”的克婁巴特拉,這就更加激起了羅馬人的憤怒。在屋大維的煽動下,羅馬元老院和公民大會,撤銷了他的執政官職務,並剝奪了他的一切權力。為貪戀女王的姿色,安東尼付出了失去權力和羅馬江山的沉重代價。

出乎意料的脫逃

公元前31年,失勢的安東尼率領重型高舷戰艦,與女王指揮的戰艦組成聯合艦隊,同屋大維的部將阿格裏巴率領的260艘輕型戰艦在亞克興海角展開了激烈戰鬥。從實力看,雙方各有優劣,不相上下。然而,正當酣戰之際,克婁巴特拉突然命令她的艦隊退出戰鬥,向埃及方向急駛。氣急敗壞的安東尼見狀,便拋下他的艦隊,乘小艇向女王逃跑的方向緊緊追趕。不過,局麵已經無法挽回。安東尼的艦隊,由於失去了統一指揮,造成一片混亂,完全喪失了作戰能力。亞克興海戰的失敗,幾乎徹底摧毀了安東尼的海上力量。他悻悻地回到了埃及,等待著末日的來臨。一年後,屋大維率兵進攻埃及,在赫波德魯姆,安東尼孤注一擲,動用了他殘存的全部兵力,向屋大維的軍隊作了一次拚死的出擊,在陸上取得了小小的勝利。英勇的士兵直戰到天黑才收兵回營。

次日淩晨,安東尼命令他的步兵出城,快速占領高地,他看見自己的艦隊正接近敵船,但是一個無情的現實展現在他的眼前,埃及人用歡呼和致敬迎接了屋大維的艦隊。他頓時雙目失神,臉色慘白,半晌,人們才聽見他心灰意冷地喃喃自語:“什麼都完了!這無恥的埃及人斷送了我,她的艦隊已經向敵人投降了。”不久,他的騎兵也叛離了他,投奔到屋大維方麵去了。步兵戰敗後,安東尼被迫撤退到亞曆山大城區,他歇斯底裏地大聲喊叫:“克婁巴特拉出賣了我!”不甘失敗而又無力回天的安東尼,見大勢已去,便走進了他的內室,抽出雪亮的佩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探索死亡的奧秘

在亞克興海戰中臨陣脫逃,回到埃及後的克婁巴特拉預感到自己末日的即將來臨,便開始搜集各種有毒的藥物,企圖找到一種沒有痛苦的自殺方法。她把毒藥施用在死囚身上,仔細地進行觀察和分析,發現他們在臨死之前,總是伴隨著劇烈的疼痛與抽搐。隻有被毒蛇咬傷的人,沒有驚厥與呻吟,隻表現出死亡前的昏昏欲睡。

與此同時,她派遣使臣去拜見屋大維,請求他保全安東尼的生命,並為她的子女爭取埃及王位的繼承權。然而,她未能得到滿意的答複。屋大維把保全她的利益同親手殺死安東尼聯係在一起。

女王失望了。她命人為自己修建了豪華的墓堡,並將大量的金銀珠寶搬放在裏麵。

當屋大維進駐亞曆山大城後,克婁巴特拉早已躲進了自己的墓堡。在這裏,屋大維的特使和她舉行了兩次會談,都沒有達成任何協議。為她的美麗和巨額財富傾心的屋大維費盡心機,采取了嚴密的防範措施,妄圖保住克婁巴特拉的生命,然而,此時的她,已經失去了生的欲望。

她用最隆重的儀式,為安東尼舉行了國葬。在極端悲哀的刺激下,她病倒了。她希望以此為借口停止進食,在完全沒有外力幹擾的情況下死去。

幾天後,屋大維親自到墓堡中探望了這位絕望中的女王,她把自己財寶的清單交給了屋大維。他高興地走了,以為自己已經占有了她。然而,這隻是自欺欺人。

一天,當克婁巴特拉女王得知她將作為戰利品被帶到羅馬遊街示眾的消息後,她便懇求屋大維讓她為去世的安東尼祭奠,並寫下了自己的遺書。沐浴後,她用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此後,她便悵然地進入自己的臥室,安祥地平躺在一張金床上,從此再沒有醒來,侍女伊拉絲則倒在她的腳下。慌忙趕到墓堡的屋大維展開了她的遺書,女王懇求讓她與安東尼埋葬在同一墓穴裏。辭情懇切,哀婉動人。屋大維對她的自殺雖然感到失望,但還是下令將她的遺體安葬在安東尼身邊。

她究竟是怎樣死的

克婁巴特拉女王自殺了,這位絕代佳人的死,不僅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而且為古今中外的曆史學家留下了一個至今不解之“謎”。她究竟是用什麼方法自殺的?人們懷著極大的興趣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有人認為女王事先安排一位農民帶進墓堡一隻盛滿無花果的籃子,裏麵藏有一條名叫“阿斯普”的小毒蛇,讓它咬傷了自己的手臂,導致中毒昏迷而死。也有人認為她早就把毒蛇喂養在花瓶裏,用一枚金簪子刺傷它的身體,引它發怒,直到纏住她的手臂。另外,還有一種相反的意見,認為女王不是死於毒蛇,而是用一枚空心錐子,刺入自己的頭部所致。然而,也有不少人反對上述意見,因為死者的屍體上沒有發現刺傷或咬傷的痕跡,在墓堡中也未找到任何有毒的小蛇。反對這一論據的人則根據考證材料,提出墓堡朝向大海的一側開有一個窗戶,受驚的毒蛇是可以從這裏溜走的。另據女王的醫生認定:“在她的手臂上確實有兩個不太明顯的疤痕。”她死於毒蛇的論斷屋大維也是深信不疑的,因為在他的凱旋儀式上,克婁巴特拉的塑像上被安排了一條毒蛇纏繞在她的手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