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天朝奏響落日的挽歌(2)(1 / 3)

然而,就算他成為了千古一帝,也逃不開生老病死的循環。在那個時代,人們若想延長壽命,隻有求得不老仙丹這一條路。秦始皇想起了一件傳說:西周穆王曾經在巡視國土時到了昆侖山,拜見了西王母,並在那裏得到了長生不老藥。藥效如何後人無從知曉,因為周穆王並非善終。不過秦始皇卻堅信藥有奇效,因為穆王繼位時已經50歲了,在位55年,也就是說他活了105歲。這在古代可以說是極其的長壽了,若不是他死於非常事件,那現在還可以一起飲酒對弈,交流不死的經驗呢。還有一個不死之人彭祖,相傳彭祖是黃帝的後裔,顓頊帝的重孫,本名錢鏗,以其880歲的壽命而流芳至今。堯帝將他封到大彭國之後,世人便以“彭祖”而稱之。彭祖善於導引氣功養生,也善於烹調,故被民間奉為烹飪鼻祖。屈原在《楚辭·天問》裏提到:“鑊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就是說彭祖做了一碗野雞湯,將它進獻給天帝。天帝喝得挺舒心,便賜給了他長生不老之身。

秦始皇想,這兩個人和自己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隻不過是機緣湊巧罷了。

但自己身為帝王,政務繁多,根本不可能跑到在傳說中存在、在現實中找不到的昆侖去;更不可能以帝王之尊去做一碗野雞湯,然後端著湯到處尋找天帝。

好在他手下能人眾多,三教九流無所不有,讓他們去為自己尋仙,可謂是一舉兩得。三十二年(前215),秦始皇在第三次巡海時派遣燕人方士盧生出海,讓他去那實為海市蜃樓的仙山上為自己尋仙求藥,同時也希望得到仙人的指點,以了解他個人和國家的未來。

盧生雖然對航海技術了如指掌,塒神仙、仙島、天堂也講得頭頭是道,但任憑他說得天花亂墜,還是離不開一個“錢”字,畢竟那才是他最終的目的。

要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就讓他心甘情願地跳進大海,那隻能說明他姓盧的是個二百五。

盧生出海後自然是一無所獲,他也沒膽量像徐福那樣跑到日本去,隻是在近海處釣了幾個月的魚便回來複命。

見到秦始皇後,盧生一通胡說八道,將冠冕堂皇的頌揚和安慰的隱辭巧妙的融到了所謂的仙家乩語裏。秦始皇聽得不過癮,但盧生也沒辦法再瞎編了,否則容易漏出破綻,便以天機不可泄漏為由搪塞了過去。

等秦始皇伸手向他要不死藥時,盧生傻了眼:這段日子淨釣魚來著,上哪弄不死藥去?總不能把釣上來的魚當不死藥給皇上吧,皇上又不是白癡,連魚和藥都分不清。情急之下,盧生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煉丹,便將平時煉丹的配方當作仙人的不死藥配方交給了秦始皇。然後又胡扯一通,讓始皇帝信以為真,將“仙丹”配方珍而貴之地交付宮內方士,令他們按方製藥。

盧生雖然“完成”了出海的任務,但秦始皇仍舊不安心,對“仙人”交代的那幾句模棱兩可的話總覺得琢磨不透,便要求盧生再入海求神仙指示,並下了死命令,讓他務必帶回關於大秦命運的預言。盧生被逼無奈,隻得再次出海。

盧生又在海上釣了幾天魚,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皇上不是要命運的預言嗎?光說好聽的他肯定不信,隻能用些危言聳聽來嚇唬他一下。不過依照當時的常理,秦皇朝已經統一天下,並且掌管了全國的軍隊,收繳了全國的武器,國內任何勢力自然不可能有所威脅了,因此隻有另找替罪羊了。

回朝之後,盧生向秦始皇彙報“釣魚”的結果:“仙人讓我轉告陛下:‘亡秦者胡!”很巧妙地把可能的危機推給北方的異族胡人。

自春秋時代以來,戎人和狄人長期威脅著華夏文明。他們的力量雖然在中原地區不斷的打擊下逐漸衰竭,但不久北方又有一個遊牧民族興起。這個民族擅長騎射,機動性極強,更收編了戎狄的殘餘部落,組成了一個北方遊牧民族的聯合陣線。這便是所謂的胡人,也是日後大漢帝國的宿敵——匈奴。

早從戰國初期起,北方的燕、趙兩國便常受到胡人的侵擾。由於遊牧民族神出鬼沒,駐軍防守根本沒有用,為了不必分出太多兵力影響中原爭霸,兩國便采用築城牆防守的方式。到了秦昭襄王時,胡人也多次威脅秦國北方,為了不分散東戰線的兵力,秦國也開始沿山建築防守用的長城牆。

秦帝國統一中國後,胡人也經常內侵,但規模都不大,忙於推動統一政務的秦始皇,自然沒有興趣關注這件事,因此雙方大致還能相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