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使用如此簡單、殘暴的舉動,而且毀滅了許多珍貴的文化典籍,令許多後代史家對先秦曆史無處可查,情急之下破口大罵,令贏政本人在史籍中聲名狼藉。而且此舉對當時的政治環境也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章碣的詩正是對焚書坑儒事件最好的詮釋。
儒家思想自孔子首創以來,至此跌入了低穀。黑夜直到漢武帝時董仲舒“罷黷百家,獨尊儒術”後才漸漸散去。而那時,已經距焚書坑儒事件有74年了。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坑儒悲劇在此告一段落了,但在東漢衛宏的(《詔定古文尚書序》中,秦始皇繼成陽坑儒460多人之後,再次坑儒700餘人於驪山!
(秦始皇)患若天下不從所更改法,而諸生到者拜為郎,前後七百人。乃密令冬種瓜於驪山坑穀中溫處。瓜實成,詔博士諸生說之,人人不同。乃命就視之,為伏機。諸生賢儒皆至焉.方相難不決,因發機,從上填之以土,皆壓,終乃無聲。
這段曆史是真是假,至今仍無定論,但也可以試著分析一下。
如果這場悲劇是真實的,那麼司馬遷不可能不記載於《史記》之中。司馬老爺子本來就對坑儒事件極度反感,這次秦始皇竟然坑殺了700餘人,數目遠超過第一次的460人;而且還是用卑鄙的欺騙手段,這對一直對秦始皇帶有偏見(寫他是私生子)的司馬遷來說,是一個更大的罪證,如不大寫特寫,怎麼能對得起自己的筆刀呢?如果說他並不知道此事,所以沒有寫進去,那東漢的衛宏又是從何得知的呢?要知道,司馬遷生活的年代距秦朝並不遙遠,而東漢卻和秦朝差了二百五六十年之久。
因此,可以初步認定,這段記載並不是曆史事實,而是出於當時政治的統治需要杜撰罷了。
坑儒事件的事實至此似乎已經無可非議了,但近年來又有一些專家提出了不同的觀點:秦始皇到底坑沒坑儒?
有學者提出,秦始皇“焚書”有之,“坑儒”則無,所謂“坑儒”實是“坑方士”之訛。當時秦始皇主要針對方術之士大開殺戒,儒生被坑殺者雖有,但為數不多。從曆史上看,儒家在秦朝的地位,比以往大有提高,秦始皇的“坑方士”行動,對秦代儒生的社會政治地位,並未造成大的影響。因此,當時以至漢初的儒家學者,對這一事件不甚介意,極少有言及者,直至西漢中期才為人們注意,稱之為“坑殺術士”。
西漢始元六年(前81),才有桑弘羊最先提出秦始皇“坑儒”這一說法,這時距秦始皇崩逝已有100多年了,而且尚是“罷黷百家,獨尊儒術”炒得最熱鬧的時候。此後,曆代儒家學者為了弘揚孔孟仁義之說,都把“焚書坑儒”作為反麵教材,進行抨擊。即便如此,儒學家中仍不乏持保留態度者。如唐代韓愈、北宋司馬光,對?坑儒”之說采取回避態度,而稱“坑殺學士”,或謂“屠術士”。可見,秦始皇的“坑儒”並不是一樁“鐵案”,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當真相大白的那天,我們也許會發現:秦始皇白白地擔當了中國學術史上的罪人,承受了2000多年的唾罵。
無論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秦始皇這種簡單粗暴的執政措施都讓秦朝的統治力進一步下降,他在百姓心目中的暴君形象也進一步深化,最終達到了一個不可收拾的地步:一個個關於大秦帝國即將滅亡的詛咒,像陰魂一樣在秦始皇的身邊揮之不去,甚至躲無可躲!
埋葬帝國的沙丘平台
焚書坑儒之後的秦始皇在人民心裏已經是一個十足的暴君,人們莫不希望他趕快一命歸西。但刺殺行動在多次失敗之後已經讓秦始皇萬分戒備,故技重施也隻能是徒勞無功,反而會激得秦始皇再次大開殺戒。但他們又不甘心就這樣成為魚肉。既然行動不能威脅到你,那麼就從心理上摧毀你的防線。
你秦始皇不是怕死嗎?那我們就偏詛咒你死。靈不靈是次要的,就像是癩蛤蟆上腳麵,咬不死你也要惡心死你。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天現異像:火星侵入心宿(心宿二,天蠍座的主星,全天第十五亮星,紅色。中國古代又稱大火,屬東方蒼龍七宿的心宿,用來確定季節。傳說中國在4000多年前顓頊時,就設立了火正的官職專門負責觀測這顆星。因此它在星相學中被看作是皇帝的象征),這種天象象征著帝王有災。秦始皇因此而變得憂心忡忡。現代人都知道,這不過是天體的運行規律而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跟上天示警根本扯不上。但在那個科技水平極其低下的時代,天人合一的說法占據了主導地位,人們更願意相信這是上天的預警,更何況已經對鬼神之事深信不疑的秦始皇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