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趙高有沒有弑君的可能呢?也可以通過分析來加以判斷。當時的秦始皇已經陷入彌留之境,身邊的禦醫、宦官以及服侍者肯定不是少數,趙高沒有弑君的機會。當時的他隻不過是個秘書,手中沒有實權,不可能將這些人全部滅口。但隻要有一個人看見,趙高弑君的陰謀就必將敗露,如被扶蘇、蒙毅或蒙恬得知,別說富貴、複仇之類的事,就連腦袋也無法保住。趙高是個聰明人,他不敢如此鋌而走險!
至於詔書扣押不發,則很可能是出自秦始皇的授意。當時秦始皇隻是病重,什麼時候會死他自己也不清楚,一旦詔書交到了扶蘇手中,在蒙恬、蒙毅的幫助下,他很可能會先自己一步趕回成陽,繼位稱帝,到時自己這個老子的地位往哪擺?秦始皇疑心極重,自己兒子也不敢相信。等到彌留之時,秦始皇已經是口不能言了,因此給趙高留下了篡改遺詔的機會。
由此來看,秦始皇自然死亡之說的可信度更高一些。
秦始皇病逝沙丘,趙高、李斯二人將昏庸混賬的胡亥推上了帝位,大秦帝國的墳墓,就在這裏被趙、李二人聯手奠基;大秦帝國的太陽,就在這裏走向了西山!
大秦帝國的黃昏
說服了李斯之後,趙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偽詔責備扶蘇在邊地沒有建功,反而多次上書直言誹謗皇帝用民太苛,並因不能歸朝重當太子,日夜有所怨言,賜劍自裁。蒙恬與扶蘇日夜相見,應當對扶蘇的怨言有所知曉,但他既不糾正扶蘇的錯誤,也不將扶蘇的言語上報給陛下,為臣不忠,賜死,大軍交由裨將王離率領。之後,用上傳國玉璽後把詔書封好,讓胡亥的門客到上郡交給扶蘇。
侍者到達上郡後,扶蘇和蒙恬開中門迎入,擺設香案跪聽詔命。
宣讀詔命已畢,使者將詔命交與扶蘇,三人交談了一會兒,扶蘇含著眼淚送走使者,派人安頓他及從人到驛站休息。
使者臨行神情嚴肅地說:“希望公子能善以自處,讓下官可以早日複命。”
扶蘇還沒說話,蒙恬卻在一旁說了:“末將奉詔將兵權交裨將王離,交接得花一段時日,貴使奉命代護軍一職,也得費點時間向公子請益,詔命既已送到,扶蘇公子和我自會善自了斷,貴使不必急在一時。”聽蒙恬如此說,使者當然知道他是在拖延時間:想跟扶蘇商量。他雖然感到生氣和不耐,但是赤手空拳進入他們的勢力範圍,也不敢發作。隻能故示大方地說:“那下官就靜待聽取公子和蒙將軍的回音了。”
走進內室,扶蘇放聲大哭,準備拔劍自刎。蒙恬連忙奪下劍,勸說道:“皇上在外,派末將帶領30萬大軍守衛邊疆,公子擔任監軍,這是將天下的重任委托在公子與末將的身上了。現在隻有一個使者捧這一份真假莫辨的詔書,萬一是假,公子卻依詔自盡,能對得起陛下嗎?希望您再請示一下,有了回答之後再死也不晚。”
扶蘇長歎一聲,對蒙恬道:“你不用勸我了,‘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不孝’我既是子,又是臣,如今父皇有命,還要請示什麼?”
話畢,扶蘇麵向鹹陽拜了三拜,隨即橫劍自刎。
蒙恬抱著扶蘇的屍體號啕大哭,連使者來到麵前也全然不知。
使者看了一眼扶蘇的屍體,冷冷地說:“扶蘇公子已經上路了,蒙將軍還不抓緊時間嗎?”
蒙恬站起身:“詔書真假難辨,恕蒙恬不敢從命!”
“這是皇帝的玉璽之印,難道蒙將軍連這個也不相信嗎?我看,傳說中英勇無敵的蒙大將軍也是個怕死鬼啊!”
蒙恬勃然大怒:“我蒙某人一生浴血,縱橫沙場,鬼門關裏也走過幾個來回,難道還會怕死?我死也要死個明白,決不能死得糊塗!”
見蒙恬動怒,使者心底頓時升起一股寒意。他不敢逼著這員虎將自盡,隻能將他交付法吏,關押在陽周(今甘肅東南正寧)。
得知扶蘇已死,蒙恬被拘,亡秦三人組興奮異常,當即抓緊時間歸國,扶胡亥登基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