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裏阿房成焦土
出身低微的劉邦進入鹹陽後,就如同今天山裏的孩子初到北京,看什麼都是新鮮。依戰國時代的習慣,隻要攻陷城池,大事掠奪便是對戰勝者的犒賞。這種習慣一直到三國時代還仍然存在。除了幾位治軍嚴謹的名將為了政治號召及未來統領的需要而禁止強奪外,洗劫敵人的降城一般是不違反軍紀的。何況劉邦的西征軍團大多是合並的雜牌軍,即使想要嚴加管理,其他將領也不見得會買他的賬。
所以一進入成陽城,誰也管不著誰了,各軍團將領紛紛指揮其部屬,全力搶奪秦國宮中、國庫、官員家中及民間的金帛財物,就地分贓。此時劉邦自知管不了,也實在不想管。因為他也早被成陽城的金碧輝煌迷花了眼。
受降臨軹道,爭長趣鴻門。
驅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
夜宴經柏穀,朝遊出杜原。
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
——唐·魏征《賦西漢》魏征這首詩雖然寫的是劉邦登基為帝之後的事,但誰又敢下斷言進入鹹陽城不會讓他心中萌發出稱帝之意呢?從前的他隻不過是一個被後人侮辱為流氓的無賴,即使在拉起隊伍之後,也一直在項羽的手下當個跟班,哪裏敢動起稱帝的想法呢?
得知劉邦已經率先進入了鹹陽,還在向函穀關進軍路上的項羽不禁怒發衝冠。雖然他一向沒有在關中為王的想法,但比劉邦晚到,他麵子上是絕對掛不住的。而劉邦也沒給他留什麼台階,而是派兵封鎖了函穀關,擋住了項羽進軍關中的必經之路。項羽暴跳如雷,下令先鋒軍猛攻函穀關。
劉邦自知打不過項羽,也沒怎麼抵抗,便放項羽入關,之後便是鴻門宴項羽放虎歸山的故事了。
鴻門宴放走劉邦後,項羽被亞父範增一頓臭罵,他自己也知道事情辦得太不地道,隻能把火窩在心裏。
率軍進入成陽城後,項羽終於找到了撒氣的機會。對敵人一向殘酷的他立刻下令大肆搶奪。所有皇宮、貴族的官邸和富商的巨宅全都被劫洗一空,普通百姓的生命財產也得不到應有的保障。而已經投降、被關押在廷尉大牢的秦王子嬰同秦贏宗室一並死在了項羽的屠刀之下。
項羽似乎沒有統一中國、或用一種新的製度來規劃天下的野心,他仍將自己的思路局限於楚國式的聯盟國家體製。於是見城內的金銀珠寶被劫掠得差不多了之後,便下令火燒成陽城!
這場大火足足燒了三個月,使秦皇室統一天下後辛苦建立的所有檔案全毀於一旦!更為嚴重的後果是,秦始皇焚書隻將民間的文物毀於一炬,除了少數隱藏起來的以外,幾乎所有的書籍都保存在成陽城的府庫中;如今這些典籍又被項羽粗野地一把火給燒光,於是先秦華夏文明數千年的記錄幾乎全完了!
傳說中,項羽所燒的是秦始皇所修建的阿房宮。“火燒阿房宮”的故事在今天已被眾多傳媒炒得沸沸揚揚,小說、戲曲、影視劇,都將摧毀阿房宮的帽子戴在了項羽的頭上。但近年來又有許多專家學者開始為縱火犯項羽翻案,各種考古學證據也在逐漸解開阿房宮被毀的謎團。
曆史上對阿房宮的記載並不多(大多數記載都被項羽燒掉了),我們也隻能從(《史記》中的隻言片語去推測了。。
關於阿房宮的修建原因,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秦始皇在做秦王的時候愛上過一個美麗的民間女子,芳名阿房,但這段美麗的愛情終究沒有換來美麗的結局,為了紀念這位他深愛過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極度奢華的阿房富;數十年後,項羽入關推翻秦朝暴政,聽說愛妾虞姬被擒,一時惱怒移恨於物,競一把火燒掉阿房富,大火燒了整整三個月,方圓百裏盡成灰燼。如同美女般風華絕代的阿房宮,就這樣結束了它來去匆匆而又凝聚著無數血淚和情愁的生命。
傳說是美麗的,但畢竟不是曆史事實。根據史籍整理出來的資料顯示,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國力日益強盛,又沒有了戰爭對人口數量的損耗,因此成陽城內人口增多,宮內的服務人員也隨之而呈現幾何數的增長。為了緩解這種居住壓力,同時也為了能夠更好的享受皇位所帶來的奢靡,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在秦惠文王於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所營造而未完成的朝宮基礎上,進一步大規模擴建,即阿房宮。阿房原來隻是朝宮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宮建成之後再給他起個好名字。由於宮殿規模實在太大,雖然每天都有十幾萬苦役參加營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滅亡時。此宮仍然沒有竣工。後來,秦末起義軍項羽率部進入成陽,項羽的部下“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朝宮化為一片焦土。這樣,人們就它稱為阿房宮了。那麼,“阿房”這一古怪的名字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對此,曆代記載分歧,說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