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千年秦陵的千年迷(3)(1 / 3)

這種說法具有明顯的漏洞。秦始皇在剛剛繼秦王位時便開始修建了陵寢的修建工作,那時的他隻是一個年僅13歲的小孩子,哪裏知道什麼神仙鬼怪、長生不老的事?退一步說,就算他知道,也不可能預測出自己將來會求仙尋藥而無果吧?

有人認為,秦國地處西部,為了彰顯自己征服東方六國的決心,秦王贏政初建東向的陵墓;並吞六國之後,為了使自己死後仍能注視著東方六國,始皇帝矢誌不改陵墓的設計建造初衷,所以我們看到的陵墓隻能是東西朝向。

跟上一種說法一樣,l3歲的秦始皇不可能知道自己將來會統一六國,因為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一切都存在著巨大的變數。今天你把別國滅了,說不定明天就會慘死在亂兵之下。這是連很多在亂世中混跡多年、已經成精的政客都難以預料的,更不用說一個孩子了。因此這種觀點也根本站不住腳。

其實,秦始皇陵坐西向東,與秦漢之際的禮儀風俗有關。根據有關文獻記載,當時從皇帝、諸侯到上將軍,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東。秦始皇天下獨尊,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可想而知。

據考察,陝西境內已發掘的917座秦墓,絕大部分都是東西向。秦公陵園的32座大墓,也全部麵向東方。秦人葬式的這一特點,越是早期越為明顯。

是什麼原因讓秦人采取這東向的葬式呢?堅持秦人起源於東方的學者認為,由於東方是秦人祖先曾經勞動、生活過的地方,他們對東方懷有特殊的感情,然而東西懸隔,路途遙遠,其間又強敵林立,“葉落歸根”的希望非常渺茫,因而采用朝向東方的葬式,以示不忘根本。相反,堅持秦人起源於西方的學者認為,秦人采用“頭朝西方”的葬俗,是想彰顯他們來自中國西部。但如果頭西足東的葬式表示秦人來自西方的話,那麼華夏諸族流行的北首而葬之俗,是否說明他們來自北方呢?現代文化學與民俗學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見解,認為秦人流行的西首而葬之俗和他們曾流行過的“屈肢葬”一樣,與甘肅地區的古代文化或某種原始宗教信仰有關。比如“白馬藏人”對本民族盛行的西首葬的解釋是,日落歸西,人亦隨太陽走。秦人對他們的葬式,可能也有著本民族特有的解釋,隻是我們今天已經無緣知曉了。

另外還有一個疑點,在我國古代,皇帝死後,都要與皇後合葬一處,以示永不分離。而秦始皇陵之中,隻孤零零地躺著秦始皇一個人,他的皇後墓何在?

事實上,終秦始皇一生,這位千古大帝從未立過皇後。對於這一謎團,專家認為,立後關係到秦王朝的政權建設,但根本原因在於秦始皇的個人性格及家庭環境之影響。

中國古代帝王有多個夫人及眾多妃嬪,後妃製度中“第一夫人”又稱皇後,皇後是太子之母,立後製遂與儲君製相互表裏,成為中國古代後宮製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演出了一幕幕的政治活劇。

秦人在秦孝公以後對於立後和立太子之事已製度化,秦國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各種國家製度已臻完善,秦統一中國後更全麵建立了各種製度,並定出了皇帝的正妻為皇後、母親為皇太後的製度。但是秦始皇帝始終沒有設立皇後,這成為令人費解的千古之謎。由於秦宮檔案的記載已經不複存在,所以今人隻能靠推測來揭破了。

秦始皇13歲即位到22歲親政,中間有九年的太平天子時間,也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時間。即位三年,他便有資格立後,但前後九年都未立後。22歲到39歲的17年是其自己掌權、統一六國的時間,國事繁忙,但立後也費不了多大的事。從39歲到50歲時,秦始皇多在巡遊路上,但是立後以“母儀天下”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秦始皇在有機會立皇後的時間內未立皇後有許多原因,但主要原因是很複雜的。除性格多疑恐皇後掣肘外,還跟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和後宮美女過多有關。正是有長生不老的厚望和六國佳麗充斥著後宮,一定程度上延遲了秦始皇立後的進程。

另外史載,莊襄夫人鬧出的醜聞也使秦始皇在思想上受害甚深,可謂是終生難忘的傷痛。由怨母而仇視女人的心理陰影,使秦始皇長大後在婚姻能力上未能健康發展。宮中眾多女人,僅僅是為滿足他的生理需要。由母親行為而形成的心理障礙,也是秦始皇遲遲未立後的重要因素之一。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東方六國的佳麗盡充後宮,要選一個名門之後的賢淑女子也是一個難題。何況秦始皇自認功德超過了古代的聖王——三皇五帝,皇後的標準難定,選定皇後就更難了。因此,秦始皇隻能自己在地宮之中長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