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千年秦陵的千年迷(5)(1 / 3)

此歌謠的意思是勸皇帝學仙,沈德潛將其列於“漢詩”之前的“古逸”一卷中,並在序言裏說明:始秦始皇三十一年九月,茅盈高祖白日升天,此前有《巴謠歌》便這樣唱道。

秦始皇聽到之後問其中的含義,父老都回答說:“此為仙人之歌謠,勸帝求長生之術”。始皇帝於是“欣然乃有尋仙之誌”,開始了煉丹求仙的荒唐之路。

中國的煉丹活動起源於公元前三世紀。

東漢魏伯陽所著《周易參同契》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煉丹術理論著作,書中提到當時的煉丹家有(《火記》600篇,可見當時火法煉丹已積累了大量經驗。晉代煉丹家葛洪的《抱樸子》,對漢晉以來的煉丹術作了詳細記載和總結。但真正的煉丹術卻起源於秦始皇。當時煉丹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求不死之藥,二是求煉金之方。

按照五行生克學說中“土生金”的說法,先秦人有一種理論:丹砂200年後變成青,再300年變成鉛,再200年成為銀,再200年化成金。但人沒那麼長的壽命,隻能想辦法加速這種變化,於是就產生了“奪天地造化之功”的思想,企圖利用高溫能做到“千年之氣,一日而足;山澤之寶,七日而成”。於是,有人在鼎中放入以丹砂為主的各種藥物,封閉後加以燒煉,企圖煉出貴重的金銀來。

煉丹術或煉金術就在戰國末期萌芽了。巴清丹砂產業的鼎盛時期,恰好是那個時代!

雖然在秦文化的潛層中,蘊藏著一種持續不斷的創新機製,這也許可以解釋巴清在當時社會可以創造奇跡的緣由。但在變革求發展的思想刺激下統一了中國並還在膨脹萬世帝國夢想的秦始皇,為一個女商人築“懷清台”,就讓人感覺異樣。而且,他晚年還將巴清接到鹹陽養老,更不符合秦始皇的性格,也有悖於他的政治主張。秦始皇年輕時候的經曆養成他行事具有強烈功利性和目的性的特點,假設他與巴清之間沒有別的不為人知的關係,怎麼也說不過去。這不是僅僅因為巴清能提供足夠多的丹砂水銀,就需要將她接到成陽居住、並大加表彰的原因。

巴清的丹砂水銀完全可以無條件服從於秦始皇的意誌,但她有一樣東西,是秦始皇無法通過強取豪奪真正獲得的,那就是她頭腦中掌握的“不死之術”!

在秦始皇的眼裏,這個峽江巫師一定是個最具“專業”功力的“巫山神女”,他需要她全心全意為他實現永生的夢想奉獻智慧,他需要她來指導他的神仙家團隊。但這個理由卻又擺不上台麵,一個重農抑商的政權,怎麼能如此看重一個“商人”加“巫師”的女人呢?所以,巴清必須以某種冠冕堂皇的身份出現,這個身份,就是“貞婦”!

但其中還有一個問題,一個門前是非多的寡婦,如何能支撐一個財富“難以計量”的商業帝國的運行?經營觸角遍及全中國,她是如何保持這個商業帝國的信息暢通的?她如何將她的丹砂水銀從大山阻塞的巴郡運銷到全國各地?為什麼她可以在一個以專製著稱的政權下擁有一支強大的私人武裝?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她又是如何維持其跨國商業的運轉的?

秘密還隱藏在秦陵之中!

據推測,秦陵上百噸的水銀來自川東南。如果這些水銀是巴清所產,那麼她要跨過長江,溯嘉陵江北上,穿巴山,涉漢水,經千裏棧道,最後到達關中平原,其困難及艱險可想而知。而且昂貴的水銀、丹砂足以誘惑所有不法之徒鋌而走險!

秦統一後,就在全國範圍內大修驛館,建立了一套控製全國的驛道網絡。

巴清很有可能利用了這套“國道”網絡。

如果從秦始皇急於利用巴清的神仙方術這點來看,可以設想到,巴清與秦始皇之間達成了某種地下交易的默契。況且,她還要為酈山陵提供水銀。

秦始皇的永生夢想幾乎讓他陷入了瘋狂,他完全有理由為巴清的丹砂經營提供一切必要條件和庇護,包括允許她使用國家專用的“國道”,並擁有一支維護商業安全的私人武裝。這一切看起來像是對一個“貞婦”的特別恩寵,其實不過是2200年前一樁利益驅動下的地下交易:巴清向秦始皇提供優質的丹砂水銀和煉丹技術,並主持運行一個龐大的宮廷煉丹機構,而秦始皇則向巴清提供最強大的權利支撐。為此,他精心策劃了一個表彰“貞婦”的“懷清台”,將這個難登大雅之堂的秘密隱藏了2000多年!

這不是毫無根據的猜測,宋代學者劉斂有《女貞花》一詩寫道:“巴婦能專利丹穴,始皇稱作女懷清。此花即是秦台種,赤玉燒枝擅美名。”從中可以看出,他已經隱約地察覺到巴清為始皇煉丹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