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建成、元吉鑒於秦府驍將很多,想引誘過來給自己出力,把一車金銀器具偷偷地送給秦府左二副護軍尉遲敬德,並寫了書信招納他……尉遲敬德推辭不接受……建成生氣了,就和他斷絕了往來。尉遲敬德把事情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說:“公的心意象山嶽那樣堅定,即使他們把金子堆到北鬥星那樣高,我知道公也不會變心。他們送的東西隻管收下,怕犯什麼嫌疑呢!而且因此可以了解他們的陰謀詭計,豈不很好!否則,禍害將會落到公身上。”不久元吉派壯士在黑夜裏行刺尉遲敬德,尉遲敬德知道了,把門一重重都大開著,躺著不動,刺客好幾次來到他的院子裏,終於不敢再進去。元吉就在皇上那裏誣告尉遲敬德,皇上把他下詔獄審訊,要殺掉他,李世民出力說情,才被赦免。又誣告秦府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要他外任康州刺史。程知節對李世民說:“大王的股肱羽冀都完了,本身怎能長久!知節死也不去康州,希望大王及早決策。”又用金帛收買秦府右二護軍段誌玄,段誌玄也不幹。建成對元吉說:“秦府謀士裏,可怕的隻有房玄齡、杜如晦。”到皇上那裏說壞話,把他倆都趕出秦府。李世民的心腹隻剩下長孫無忌還在府裏,他和娘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右侯車騎將軍三水人侯君集,還有尉遲敬德等人,日夜勸李世民誅討建成、元吉……
“原文”
會突厥鬱射設將數萬騎屯河南,入塞,圍烏城,建成薦元吉代世民督諸軍北征,上從之,命元吉督右武衛大將軍李藝、天紀將軍張瑾等救烏城。元吉請尉遲敬德、程知節、段誌玄及秦府右三統軍秦叔寶等與之偕行,簡閱秦王帳下精銳之士以益元吉軍……世民命卜之,幕僚張公謹自外來,取龜投地,曰:“卜以決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得已乎!”於是定計。
“譯文”
正在這時候,突厥頭目鬱射設率領了上萬騎兵駐屯到黃河南岸,進入邊塞,圍困了烏城。建成就推薦元吉代替李世民督率各路兵馬北征。皇上聽從了,命令元吉督率右武衛大將軍李藝,天紀將軍張瑾等去救烏城。元吉要求讓尉遲敬德、程知節、段誌玄和秦府右三統軍秦叔寶等人跟他同去,還挑選秦王帳下的精銳來補充元吉的部隊……李世民用龜卜來判斷吉凶,幕僚張公瑾從外麵進來,把龜甲往地上一扔,說:“卜是用來判斷有疑問的事情,現在已沒有什麼疑問,還卜什麼!卜了不吉,難道就能夠罷休嗎!”於是定下了計劃。
“原文”
世民令無忌密召房玄齡等,曰:“敕旨不聽複事王,今若私謁,必坐死,不敢奉教!”世民怒,謂敬德曰:“玄齡、如晦豈叛我邪!”取所佩刀授敬德曰:“公往觀之,若無來心,可斷其首以來。”敬德往,與無忌共諭之曰:“王已決計,公宜速入共謀之。吾屬四人,不可群行道中。”乃令玄齡、如晦著道士服,與無忌俱入,敬德自他道亦至。
“譯文”
李世民叫長孫無忌秘密地把房玄齡召來,房玄齡等說:敕旨不準我們再事奉大王,今天如果私下進謁,必犯死罪,不敢奉大王之教!”李世民火了,對尉遲敬德說:“玄齡、如晦難道都背叛我嗎?”取下佩刀給敬德說:“公去看他們,如果真不想前來,可以把他們的腦袋砍下帶回來。”尉遲敬德前往,和長孫無忌一起對他們說:“王已經定下大計,公等該趕快進府一起謀劃。我們這四個人,不能成群結隊地在街上走。”就叫房玄齡、杜如晦穿上道士的衣服,和長孫無忌一起進入秦府,尉遲敬德從另條道路也趕到。
“原文”
己未,太白複經天。傅奕密奏:“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上以其狀授世民。於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官,且曰:“臣於兄弟無絲毫負,今欲殺臣,似為世充、建德報仇。臣今枉死,永違君親,魂歸地下,實恥見諸賊!”上省之愕然,報曰:“明當鞫問,汝宜早參。
“譯文”
己未(六月初三日),太白星再次經天,傅奕秘密上奏道:“太白星見於秦的分野,秦王當有天下。”皇上把他的奏章給李世民看。於是李世民上表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還說:“臣對兄弟絲毫沒有虧負,現在想要殺臣,象是在給王世充、竇建德報仇。臣如今含冤死去,永遠離別君親,魂歸地下,也實在恥見那些賊人!”皇上看了有點吃驚,回答道:“明天要審問,你該一早來朝參。”
“原文”
庚申,世民帥長孫無忌等人,伏兵於玄武門。張婕妤竊知世民表意,馳語建成。建成召元吉謀之。元吉曰:“宜勒宮府兵,托疾不朝,以觀形勢。”建成曰:“兵備已嚴,當與弟入參,自問消息。”乃俱入,趣玄武門。上時已召裴寂、蕭瑀、陳叔達等,欲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