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安祿山範陽起兵(2 / 3)

“原文”

〔十四年,春〕二月,辛亥,安祿山使副將何千年入奏,請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漢將,上命立進畫,給告身。韋見素謂楊國忠曰:“祿山久有異誌,今又有此請,其反明矣。明日見素當極言;上未允,公其繼之。”國忠許諾。壬子,國忠、見素入見,上迎謂曰:“卿等有疑祿山之意邪?”見素因極言祿山反已有跡,所請不可許,上不悅;國忠逡巡不敢言,上竟從祿山之請。他日,國忠、見素言於上曰:“臣有策可坐消祿山之謀。今若除祿山平章事,召詣闕,以賈循為範陽節度使,呂知誨為平廬節度使,楊光翽為河東節度使,則勢自分矣。”上從之。已草製,上留不發,更遣中使輔璆琳以珍果賜祿山,潛察其變。璆琳受祿山厚賂,還,盛言祿山竭忠奉國,無有二心。上謂國忠等曰:“祿山,朕推心待之,必無異誌。東北二虜,藉其鎮遏。朕自保之,卿等勿憂也!”事遂寢。

“譯文”

(天寶十四年,春季,)二月二十二日,安祿山派副將何千年到京都啟奏,請求用三十二名蕃將代替漢將,唐玄宗命令中書擬旨,準備批準施行,頒發委任狀。左相韋見素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對右相楊國忠說:“安祿山早就有謀反的野心,現在又有這種非份的請求,他想謀反的野心就更清楚了。明天我要極力諫諍,如果皇上沒有允許,請你接著諫諍。”楊國忠答應了。二十三日,楊國忠、韋見素入朝進見,唐玄宗迎著他們說:“你們有懷疑安祿山謀反的意思嗎?”韋見素就趁機極力訴說安祿山的謀反已經有許多跡象,他所請求的以蕃將代漢將,一定不要準許。唐玄宗很不高興。楊國忠(看到這種情景)就膽怯遲疑不敢再說了。唐玄宗竟然答應安祿山的請求。有一天,楊國忠、韋見素對唐玄宗說:“我們有計策穩坐著而消除安祿山的陰謀。現在如果提拔安祿山做宰相,召他回京,任命賈循為範陽節度使,呂知誨為平廬節度使,楊光翽為河東節度使,那安祿山的勢力自然就被分散了。”唐玄宗聽從了他們的意見。有關人員已經草擬了任命的文書,但唐玄宗卻仍然壓著不發,再派遣中使輔璆琳送珍果賜給安祿山,叫他暗中觀察安祿山的舉動有什麼變化。輔璆琳接受了安祿山的很多賄賂,回到朝廷裏,極力說安祿山竭盡忠心,侍奉朝廷,並沒有謀反的野心。唐玄宗偏聽偏信,就對楊國忠等人說:“我推心置腹地對待安祿山,他定不會有篡權的野心。東北地區的兩個異族,要依靠他去鎮守控製。我自己可以為他擔保,你們就別憂慮了!”經唐玄宗這麼一說,這件事也就作罷了。

“原文”

安祿山歸至範陽,朝廷每遣使者至,皆稱疾不出迎,盛陳武備,然後見之。裴士淹至範陽,二十餘日乃得見,無複人臣禮。楊國忠日夜求祿山反狀,使京兆尹圍其第,捕祿山客李超等,送禦史台獄,潛殺之。祿山子慶宗尚宗女榮義郡主,供奉在京師,密報祿山,祿山愈懼。六月,上以其子成婚,手詔祿山觀禮,祿山辭疾不至。秋,七月,祿山表獻馬三千匹,每匹執控夫二人,遣蕃將二十二人部送。河南尹達奚殉疑有變,奏請“諭祿山以進車馬宜俟冬至,官自給夫,無煩本軍。”於是上稍寤,始有疑祿山之意。會輔謬琳受賂事亦泄,上托以他事撲殺之。上遣中使馮神威齎手詔諭祿山,如珣策;且曰:“朕新為卿作一湯,十月於華清宮待卿。”神威至範陽宣旨,祿山踞床微起,亦不拜,曰:“聖人安隱。”又曰:“馬不獻亦可,十月灼然詣京師。”即令左右引神威置館合,不複見;數日,遣還,亦無表。神威還,見上泣曰:“臣幾不得見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