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元和十二年春正月〕……李愬至唐州軍中承喪敗之餘,士卒皆憚戰,愬知之。有出迓者,愬謂之曰:“天子知愬柔懦,能忍恥,敵使來拊循爾曹。至於攻戰進取,非吾事也。”眾信而安之。
“譯文”
元和十二年(817年)春正月……李愬到達唐州。當地的部隊正多次作戰失敗,士卒都害怕打仗。李愬了解到這一點。有出來迎接的,李愬就對他們說:“天子知道李愬柔懦,能忍受戰敗之恥,所以叫我來安撫你們。至於攻戰進取,不是我的事。”大家相信了,安下心來。
“原文”
愬親行視士卒,傷病者存恤之,不事威嚴。或以軍政不肅為言,愬曰:“吾非不知也。袁尚書專以恩惠懷賊,賊易之,聞吾至,必增備。吾故示之以不肅,彼必以吾為懦而懈惰,然後可圖也。”淮西人自以嚐敗高、袁二帥,輕想名位素微,遂不為備……
“譯文”
李愬親自巡行看望士兵,遇到傷病者則加以慰問撫恤,不講究長官的威嚴。有人認為軍政不整齊提出意見,李愬說:“我並非不知道。過去袁尚書專以恩惠來博取賊軍好感,使賊軍不把他當一回事,聽說我來了,必然會加強防範。我故意做得不整肅讓他們看,他們一定以為我懦弱而鬆懈下來,然後才可以想辦法解決他們。”淮西人自以為曾經打敗過高、袁二帥,對過去名位低微的李愬不重視,因而不再有所防範……
“原文”
二月……李愬謀襲蔡州,表請益兵,詔以昭義、河中、鄜坊步騎二千給之。丁酉,愬遣十將馬少良將十餘騎巡邏,遇吳元濟捉生虞候丁士良,與戰,擒之。士良,元濟驍將,常為東邊患,眾請刳其心,愬許之。既而召詰之,士良無懼色。愬曰:“真丈夫也!”命釋其縛。士良乃自言:“本非淮西士貞元中隸安州,與吳氏戰,為其所擒,自分死矣,吳氏釋我而用之,我因吳氏而再生,故為吳氏父子竭力。昨日力屈,複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又生之,請盡死以報德。”愬乃給其衣服器械,署為捉生將……
“譯文”
二月……李愬計劃襲取蔡州,上表請求增派兵馬,皇上下詔從昭義、河中、鄜坊抽調步騎二千給他。丁酉(初七日),李愬派十將馬少良率領十多名騎兵巡邏,碰上吳元濟的提生虞候丁士良,打起來,把丁士良擒獲。丁士良是吳元濟的勇將,常給唐、鄧東境造成麻煩。兵眾要求挖他的心,李愬答應了。過一會召他來責問,丁士良毫不畏懼。李愬說:“真是大丈夫啊!”叫給他鬆綁。丁士良才自己表白道:“本來不是淮西軍人,貞元年間編入安州軍籍,與吳氏作戰,被他們俘獲,自己料想會死,吳氏卻釋放我並加以任用,我因吳氏而得到再生,所以給吳氏父子盡力。昨天力屈,又為公所擒獲,也料想會死,如今公又使我活下來,請出死力來報答公的恩德。”李愬就給他衣服器械,任命為捉生將……。
“原文”
丁士良言於李愬曰:“吳秀琳擁三千之眾,據文城柵,為賊左臂,官軍不敢近者,有陳光洽為之謀主也。光洽勇而輕,好自出戰,請為公先擒光洽,則秀琳自降矣。”戊申,士良擒光洽以歸……
“譯文”
丁士良對李愬說:“吳秀琳擁有三千人馬,據守文城柵,是賊軍的左臂,官軍之所以不敢進攻,是因為有個陳光洽充當他的謀主。陳光洽勇而輕率,喜歡親自出戰,請為公先擒獲了陳光洽,吳秀琳自然會投降。”戊申(十八日)。丁士良把陳光洽捉了回來……
“原文”
三月……吳秀琳以文城柵降於李愬戊子,李愬引兵至文城西五裏,遣唐州刺史李進誠將甲士八千至城下召秀琳,城中矢石如雨,眾不得前。進誠還報:“賊偽降,未可信也。”愬曰:“此待我至耳!”既前至城下,秀琳束兵投身馬足下,愬撫其背慰勞之,降其眾三千人。秀琳將李憲有材勇,愬更其名曰忠義而用之。悉遷婦女於唐州。於是唐、鄧軍氣複振,人有欲戰之誌。賊中降者相繼於道,隨其所便而置之。聞有父母者,給粟帛遣之,曰:“汝曹皆王人,勿棄親戚。”眾皆感泣……
“譯文”
三月……吳秀琳要獻出文城柵向李愬投降。戊子(二十八日),李愬到達文城西邊五裏以外,派唐州刺史李進誠帶上甲士七八千到城下招降吳秀琳,城上箭和石塊如雨一般地打下來,兵眾無法向前。李進誠回來報告說:“賊軍假投降,不可相信。”李愬說:“這是一定要等我前去!”到了城下,吳秀琳收起兵器拜倒在李愬的馬腳下,李愬撫著他的背慰問,收降了他的兵眾三千人。吳秀琳部將李憲勇敢能打仗,李愬給他改名忠義並加以任用。又把文城柵裏的婦女都搬遷到唐州。於是唐、鄧軍的士氣重新振作起來,人人有了求戰之心。賊軍來投降的人,一路上絡繹不斷,都就便給予安置。知道有父母的,就發給粟帛遣送回家,說:“你們都是皇帝的百姓,不要拋棄親屬。”這些人都感動得流淚……
“原文”
五月……愬厚待吳秀琳,與之謀取蔡。秀琳曰:“公欲取蔡,非李祐不可,秀琳無能為也。”祐者,淮西騎將,有勇略,守興橋柵,常陵暴官軍。庚辰,祐率士卒刈麥於張柴村,愬召廂虞候史用誠,戒之曰:“爾以三百騎伏彼林中,又使人搖幟於前,若將焚其麥積者。祐素易官軍,必輕騎來逐之。爾乃發騎掩之,必擒之。”用誠如言而往,生擒祜以歸。將士以祐向日多殺官軍,爭請殺之。愬不許,釋縛,待以客禮。
“譯文”
五月……李愬厚待吳秀琳,和他謀劃攻取蔡州。吳秀琳說:“公要攻取蔡州,非得到李祐不可,秀琳是無能為力的。”李祐是淮西的騎兵將領,有勇有謀,駐守在興橋柵,常常侵害官軍。庚辰(二十日),李祐率領士卒在張柴村收割麥子,李愬把廂虞候史用誠叫來,告誡他說:“你帶著三百名騎兵埋伏到他們那邊的樹林裏,再派人到他們前麵去揮舞旗幟,做出要放火燒他們麥堆的樣子。李祐一向輕視官兵,必然輕騎來驅趕。你就叫埋伏著的騎兵出來掩襲,一定把他擒獲。”史用誠按照了李愬的計謀把李祐活捉回來。將士們因為李祐過去殺死過很多官兵,爭著要求殺掉他。李愬不允許,給他鬆了綁,用待客禮節對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