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8章:朝拾(2 / 2)

不知道章魚夫婦是否也有這般的知覺,反正瞥見的都是他們甜蜜幸福的模樣。所以也不太意外地知曉了他們的婚期,而後又接連地來過幾帖紅字。仿佛身旁那群狡猾的人兒都已然圖謀起家室,獨剩下後知後覺的我在一旁打著幸福的飽嗝。

輟筆稍息時我又抬望了下窗外。今天的天空好幹淨,不適合隱藏心情。

[為魚而漁·無魚而漁·無漁而漁]

雖是長在海邊的孩子,對於海鮮卻似乎少了該有的鍾情,甚至於在味覺上養成了莫名的排斥感。孩提時候多少還是可以吃些的,雖然不太感冒,但終歸還是隨著大人圍坐在席上執箸挑撥那些全屍於盤中的海物。再長一些,水族們似乎變得不太待見我,每次吃的時候都會離奇的受傷:哽刺、劃傷、出血、過敏。接二連三的意外令本就不喜吃的我更是敬而遠之,若非必要是絕對將他們冷落在餐盤上的。

偶然家裏做了的話也隻是吃魚,對於父母喜好的蝦蟹之流隻是推說懶於剝殼就不再碰。起先這種理由多少是會被母親奚落的,隻是幾次把剝好的放到我碗中也是為難地吞咽,久了也都習慣將這類菜肴擺放在遠我的位置。

印象中父親醃的魚大多鹹得過分,這點母親和我一直都有抱怨。而母親煮的魚湯倒是非常鮮甜,但卻經常加進了麵線害忌諱魚刺的我也隻是隨便舀個半碗熱湯應付下肚。當然,我偶爾也做糖醋魚,但大多是因為對方想吃,至於口碑也算不錯,小西和2丫都說喜歡。

雖說不愛吃魚,但吃魚的女生卻是我喜聞樂見的。隻因吃魚的時候即便是小西這種大快朵頤的吃相也會細心地挑剔起來。但見她在盤中挑出一條,雙手各用兩指拿捏好頭尾,在魚身上選定了位置輕咬下一小塊,小心地剔刺,如此反複,直至剩了一排骨架。整個程序上不失優雅,又可愛至極。這麼看著的我總會禁不住笑出聲來,而埋頭專注的她像隻被打攪的貓叼著魚微抬無辜眼神發問的模樣總是教我更加停不住笑了。

除了吃魚,小西還愛拉著我往魚市上溜達。倒不為了賣,隻是她喜歡看那些大盆小盆的活物,尤其是魚販剝海蠣的手勢。以至於每次回家或出門若不太匆忙她都會吵著走市場的方向。也因如此,我就應承了帶她去釣魚的事。可惜一直沒空去清理壁櫥的那些漁具這計劃也就這麼擱下了。

而憶起釣魚,也是許久前的事了。隻記得孩提時總會隨著父親或在岸邊或乘船出海海釣,我那些釣魚的手段全是從父親那學的。父親喜愛釣魚據說是從小就養成的愛好,隻是沉迷的時候會沒日沒夜的出海母親怕誤了正事就給禁止了。此後我還常和幾個街巷裏交好的玩伴約去岸邊釣魚,但礙著家長的交代都出不得海。再後來索性漁具都收進了壁櫥,至於這個傳承於父親的興趣也沒了下文。

如今,偶爾在岸邊瞧見垂釣的閑人還會不自覺湊上去瞅瞅桶中的漁獲寒暄兩句。這些垂釣者多半是島上的居民,顯然也不是為魚,隻是閑暇海釣打發時日。桶中的漁獲多是回家後交代妻子晚炊的加菜,也有個別會把魚賣到魚市換幾個小錢。至於漁獲多少?又是歡愉抑或失落?都權當隻是遊戲完時的心境。畢竟也非那為魚而漁的魚販,無魚而漁倒似自在的打趣。至於無漁而漁的境界之高在我看來實屬不僅僅是吃飽撐著的勾當,即是和我等凡物共處於世也實在太委屈了他們,如果有緣得見我定是要規勸他們早登極樂修成正果的。

張清芳的《蘭花小館12點見》的開頭是這樣的一段獨白:“有時候,吃一餐美食比談一場戀愛更專注。至少,我們是有頭有尾地吃掉一條魚。”這是關於魚我深諳的文字。隻可惜,我還不懂如何有頭有尾地吃掉一條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