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青柯小朵亦動人(1 / 1)

——讀《青柯小朵集》想到的

今天中午妻子和朋友出去聚會,我一個人在家吃飯。飯後忽然有一股強烈的閱讀欲望,於是從書櫃中順手拿出臧克家的散文《青柯小朵集》。最早知道臧克家是在少年時代,那個時候喜歡詩歌,郭小川、艾青、賀敬之、李季等人的詩歌曾讓我愛不釋手。然而一旦接觸到臧克家的詩歌,我才知道原來詩歌可以這樣來寫,他的《老馬》、《有的人》,明白如話,飽含激情,讀後讓人深思,催人奮進。以後又讀到他的散文《老哥哥》,更是被他的真情感動得流淚,從此就注意搜集他的作品來讀。得到《青柯小朵集》時,真是如獲至寶,一氣讀完。從此,一直把它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以便隨時翻閱。

此時,外邊下起了盼望已久的小雨,空氣在小雨的過濾下涼爽而清新,微風順窗吹進室內,吸入肺腑,讓人為之一振,每天這個時候的瞌睡不脛而走。捧著這本翻閱過無數次的散文集,斜倚在床頭,專揀以往閱讀時做過標記的篇章,貪婪而愜意的讀下去。讀著這些見解獨到、文風瀟灑的散文,像與久違的老朋友晤麵一樣,一股熾熱的情感油然而生。

悼念逝去的故人,或者記述健在的朋友,藏老寫來情真意切,催人淚下。懷碧野一文中“‘白發多時故舊稀’,老朋友的情味,和陳年老酒一樣”,讓人讀之心中一熱,感慨萬千;《昆侖飛雪到眉梢》記述葉聖陶先生時說到“葉老為人敦厚誠樸,對人彬彬有禮,真是藹藹然長者之風”“一睹顏容,內心便有一種溫馨之感。對坐談心,詢問友朋情況,語語親切,暖我心房”,寥寥數語一個和藹可親的忠厚長者,展現在我們麵前,讓我們不禁肅然起敬;在悼念李健吾的文章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情節“隻見黑呀呀一屋子人,我視若無睹地一直奔向淑芬老嫂,抱頭大哭、痛哭了一場……,從七月起,已經有六位老朋友告別了人間,而我的淚泉滾滾,滾滾,流不盡嗬”,讀到這段文字,我的眼淚也禁不住的流了出來,多麼真摯深厚的友誼啊。一個重情重義的老人,清晰的浮現在我的眼前,讓我生出滿腔的熱愛和崇敬。

在評論古典文學及人物的時候,臧克家視角獨到,往往有出人意料的發現。世人常常津津樂道“李白鬥酒詩百篇”,可是臧克家卻認為“一個胸懷大誌、政治上失意、命運坎坷、到處碰壁的人,往往怨憤填膺,借酒澆愁,在陶醉中求得心靈的溫馨”,別人看到的是李白的瀟灑,臧克家在這裏看到了李白的無奈;歐陽修的《秋聲賦》是我喜歡的散文名篇之一,過去閱讀隻注意到他的感時傷物,辭藻華麗,排句整齊,比喻新穎。現在讀了臧克家的評論,才深入的理解了歐陽修的意境所在:“我竊以為,他的憂傷,不是為了個人的名利,而是有點先天下之憂的意味在,‘思其力之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是隱含著胸懷宏圖不得施展的意義。悲憂先存乎心中,原非秋聲所致,但秋聲一入耳,因而生感,棖觸於懷的鬱抑之情,便噴薄而出。”這段精辟的闡述讓我耳目一新,茅塞頓開,此後再讀《秋聲賦》將會是另一番滋味了。

現代作家寫出好作品,他不遺餘力進行紹介和獎掖。他評論薑德明《書葉集》時,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書葉集》,象唐弢的《晦庵書話》,是隨筆散文,順手寫作,饒有情味,水到渠成,毫無做作之感。”“晚上,勞累了一天,精神有點不濟了,翻開這本小書,撿短小的篇章讀它一個小時左右,本來有點朦朧的倦眼,發亮了,好似精神上享受一種美味。就這樣,我不慌不忙。以見縫插針的悠然心情,讀這本我所喜愛的小書,如飲醇醪,一口一口的噗咂,不割舍一飲而盡。”這一段文字真的是神來之筆,把滿心的喜愛表達得淋漓盡致。讀到此,內心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我在讀曹聚仁的《中國學術思想隨筆》和王元化的《思想隨筆》時,就是這樣的情形。一篇篇,一段段,一字字的細細品味,真的如嚼橄欖,滿口生津,唇齒留香。

一個中午瀏覽了《青柯小朵集》中部分篇章,猶如品嚐了一頓豐富的盛宴。在酒足飯飽之餘,仔細回味,仍然有所不甘,然而眼睛發脹,不能再看了。要繼續享受,隻得留待以後了。“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我想不久的將來,我還會如今天中午一樣,捧讀《青柯小朵集》,和藏老做心靈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