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金色年華是種什麼年華?(1 / 3)

金色年華當然是指青春時代。意味著人生最幸福的階段。

而幸福相對於人生,其首要的元素當是無憂無慮。僅僅無憂無慮還不算怎樣的幸福,因為大多數佛門子弟一旦真的超脫於紅塵,六根清靜了,也是特別無憂無慮的;但依我們紅塵中人的眼看來,他們其實是並不太幸福的。紅塵之所以為紅塵,一個“紅”字,內涵多多,道出了我們紅塵中人對人生一世的多種方麵的向往、喜歡,難以割舍。我們紅塵中人在被紅塵生活所累的時候,偶爾也羨慕一下佛門子弟;我們的人生假如順遂,則目光才不投向廟寺庵觀呢。

幸福純粹是紅塵中語。

幸福是紅色的詞。

正如純潔是白色的詞。

金色年華之所以意味著人生幸福的階段,乃因除了無憂無慮這一種佛門子弟們較容易追求到的人生狀態,還要加入些紅塵中人喜歡和普遍想要的別的。比如纏啊綿啊浪啊漫啊的愛情啊;比如屬於自己所有且足夠花的錢鈔啊;比如可以稱得上是財產又不斷升值的東西啊;比如足以使自己感覺良好起來的名望啊地位啊……

如此說來,金色年華不是指人的童年時代。雖然童年可能是人生最無憂無慮的階段。但童年的人本身一無所有。童年的人生更像佛門子弟,吃飽了就快樂著。

金色年華也非指人的少年時代。人從少男少女階段起,心性已開始受著紅塵的種種誘惑了。那種種誘惑,對於少男少女,又百分之百地純粹是誘惑。這便是一種內在的壓抑和痛苦。於是渴望趕快長大,趕快接近那種種的誘惑。

兒童們從來不盼著成為少年。

而普遍的少男少女其實都盼著邁向青春時代。

因為青春時代是剛剛被紅塵染紅的時代。這個時代大抵從人的十五六歲開始,它至少應有十五六年的跨度。三十歲以後的人,無論男女,尤其女人,即使人生之事件件滿意,心性也往往不複再有青春的氣息了。三十歲以後的人,無論男女,因為已擁有著一些得自於紅塵的事物了,所以也往往相應地從自己們的人生中付出著了。何況,還想要更多,所以,已開始被紅塵所累了。

如此說來,十五六歲至三十歲,才是人的所謂金色年華。尤其十五六歲至二十五六歲這十年,人剛接近紅塵之門。一隻腳還沒往那門裏邁;或僅僅邁入了一隻腳,還沒將那扇門推開,還沒弄清那扇門裏究竟有些什麼,所以打算要的念頭起的少。這時人仍多少保持著童年的單純,少年的質樸。倘繼續地無憂無慮著再外加上一點兒初戀的滋味,便往往幸福得要死。

也許,從前的人們,確曾有過這等樣的金色年華吧?

以我的眼看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則是沒有的。金色年華畢竟需要起碼的物質基礎來打扮,也畢竟需要相應美好的精神麵貌來襯托。普遍的貧窮和“文革”和“上山下鄉”徹底破壞了這一代人的金色年華。與今天的同齡人相比,保留在記憶中的最值得反芻一下的幸福,也不過就是從小學到中學的“半日製”學時這一點罷了。“半日製”使我們這一代人少年時還不太像被學業所壓迫的“少年工”。

以我的眼看今人,看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70年代出生的80年代出生的乃至90年代出生的幾代人,分明也看不出他們有什麼金色年華。

首先他們從小學五六年級起就已經談不上什麼無憂無慮的日子了。下崗和失業使他們中的不少人整日看見的是父母愁眉不展的臉;從小學五六年級起他們就早早地被推上了人生的競技場。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學使他們和父母連蛻三層皮。升入了大學從年齡上看自然是金色年華的最佳時段,但大學裏的學業仍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國家規定的星期六星期日兩天公休日裏他們往往還要加課。據說有的大學裏與政治連在一起的課程就開了數門,而且門門要用大量的時間去背而且無一例外地要當成主科去考。這類課往往連老師們也講不清楚頭腦裏一盆糨糊,隻不過是照本宣科而已。到了大三除少數人因學科優越而接下來的人生目標明確,大多數學子對前途一片茫然開始惴惴不安經常失眠地憂慮就業問題。往後的日子對於大學畢業生們成了這樣子的——就業難,難於上青天……

他們中有些人的人生終於穩定下來,差不多也都三十好幾了。說“穩定”也不過就是指工作而言;說“穩定”也不過就是指暫時的。紅塵中五花八門的誘惑和世相已然全麵向他們呈現,他們的人生從此浮浮躁躁無寧日。

現在的人相對於從前確乎的長壽了些。活到八十歲以上已不足為奇。那麼就好比人手中握著人生的八張牌,七十歲八十歲兩張對於普遍的人怎麼也不能算是主牌的,一歲到十歲隻能算是湊數的一張牌。那麼,其實人生寶貴的牌掐頭去尾也不過就剩五張了。十歲到二十歲一張,二十歲到三十歲一張,三十歲到四十歲一張,四十歲到五十歲一張,五十歲到六十歲一張。

五十歲到六十歲,不論人生得意也罷失意也罷,非說那是金色年華,總有點兒勉強的。

四十歲到五十歲,上有老,下有小;老的已經很老;小的已經不小,自己們正是疲憊不堪的年齡,顯然也無法自己們偏想象成金色的。

三十歲到四十歲乃中年之人生。所謂成功人士們,就將這一段人生當成遲至的金色年華來享受。其實呢,心性早已不複純真。純真是金色年華的要素。沒了這一要素,“金色”就是鍍的,甚而是質量摻假的。自己們心裏都明白,瀟灑樣是“秀”出來給別人看的。而且,對於大多數人,成功是有代價的。那代價,往往是將二十歲到三十歲真正是金色年華的年華,變成了最處心積慮的一段生命。

十歲到二十歲,前麵已經說過,人生的三次考試集中在這十年中,是屈辱感挫敗感多多,正經曆著時簡直又沒有理由訴說,經曆後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那麼,所謂的金色年華,究竟在我們中國人之人生的哪一階段呢?

我從我這一代多數人的人生中沒發現過它的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