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好女人是一所學校——與記者的對話(3 / 3)

那就是——風起雲湧般地發生在中國的皇帝文化。或日皇權文化。這一種文化,既是關於古代曆史事件的一種文化,又是關於古代政治權謀的一種文化;既是文藝的,又是娛樂的;既表現為莊重的,又表現為嬉鬧的。從出版業,到影視業到廣告業到報刊業,所有這一切類型的皇帝文化現象,形成蕪雜而多產的“滾滾皇塵”。

眾所周知,它首先是從台灣刮來的。來勢類似沙塵暴。代號《還珠格格》。

事實上,在《還珠格格》以前,大陸的皇帝影視劇已拍過幾部,如《努爾哈赤》,如《唐明皇》,如《武則天》。嚴格地說,《努爾哈赤》是一部王者傳。是準皇帝電視連續劇。在《還珠格格》之前,它們的收視率雖也曾創下很高的紀錄,但並沒有“拉動”起泛濫的文化現象。更沒有形成泛濫的文化局麵。

《還珠格格》在商業上大獲成功之後,文化局麵不同了,幾乎是一時間,皇帝影視泛濫了,泡沫般在中國的文化之鼎中沸騰。以致於有的時候,電視裏七八個台同時滾動播出一部或交叉播出幾部。長辮子短馬褂的我們的形形色色身份的前人,似乎在與我們今人同度心宣不傳的文化狂歡節。

於是,在電視中,皇帝們首先成了這樣一些人:他們氣宇軒昂,舉止瀟灑,風流倜儻而又知書達理。並且,與臣子們相比,簡直更富有人情味,更善於理解人。一旦與百姓接觸了一下,那一種皇帝對百姓的愛心,便油然地流露出來了。他們又是些多麼飽學幽默之人啊!因為他們自幼由國師授教,早已是滿腹經綸,整個兒被文化浸泡得透透的了啊!他們使我們這個國家的下一代或許邊看邊想:唉,些個皇帝都是些多麼好多麼可親可愛的人啊,盡管有時未免太過威嚴了點兒,但可別忘了人家是真龍天子是皇帝啊!若做了我的父兄,我將多麼的幸福啊!若我們的少男少女們的父兄,又恰巧是下崗者失業者,則我們尤其不敢對我們的少男少女們看時的內心深處的想法往細處尋思了!

於是,在電視中,皇帝們接著又成了這樣一些人:他們雄才大略,他們堅定果敢,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他們治大國如烹小鮮。最主要的,原來他們是多麼的為了國泰民安廢寢忘食日夜操勞啊!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才明白!原來國家有時被弄得糟透了,征戰不息,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都是沒法子的呀!不那樣疆土能統一嗎?不統一能有今天的偌大中國嗎?做老百姓的,應該進一步明白這樣一種曆史常識啊——那就是,從前的皇帝,頭腦裏裝著的,全是中國老百姓的長遠利益啊!沒有他們當初的英明,哪有中國老百姓今天的幸福啊!於是與自己從前的皇帝們,在今天達成了跨曆史的理解。豈止是理解,簡直恨不得喚他們的魂使他們回到今天的現實中來,或自己們幹脆想法子穿越時間隧道,去往他們的朝代,每日三敬三祝,做他們的忠順子民。

於是,在電視中,曆史成了這樣的:中國的皇帝們倒是都堪稱偉大的,起碼接近著偉大;曆史上記載的統治罪惡麼,那大抵是奸臣們所為;皇帝們也有凡人的弱點啊,他們最大的弱點佐不過是輕信了奸臣的讒言。

而這些皇帝們,尤其是被以正劇麵目推出的皇帝們,又差不多都是按照一種接近著“三突出”的文藝創作原則弄出來的。即——在矛盾鬥爭中,突出正麵力量(以英明的皇帝為首的忠誠於他的政治力量);在正麵力量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皇帝們的忠臣良將是也;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皇帝本人的正麵形象。他們或者也有些小小不然的缺點、過失,但他們最終的形象,必須是比較地高大的。

連雍正都幾乎是這樣的一位皇帝了,對別的皇帝們我們還有什麼話說?

而且,這些皇帝們的壽終正寢,又仿佛全都是心係百姓操心種種累死的。天下者,人民的天下。人民的天下,皇帝家承包了,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

就差不打出一行字幕來——中國人呀,懷念自己的皇帝們吧!

僅僅懷念就夠了麼?

當然不夠。

還要向曆史學習。

皇帝們的周圍,上演著一幕幕多麼驚心動魄的權謀之爭展覽了多少權術經驗啊!簡直豐富多彩,簡直百科大全。君臣鬥,臣臣鬥,忠奸鬥,奸奸互鬥。即使皇帝與忠臣,忠臣與忠臣,也得爾虞我詐些個啊,人心隔肚皮啊!

中國的球迷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球迷,我以為是沒什麼兩樣子的。

但是中國某些男人們對於權謀和權術的興趣,我以為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濃厚的一種興趣表現。豈止是興趣,簡直還是本能。簡直還善於化腐朽為神奇;善於古為今用;善於推陳出新。且能用得很活,立竿見影,遊刃有餘。而這一切,往往體現在作為一個21世紀的人卻一無所長,除了在仕途這一條路上一條道跑到黑,一旦失意就似乎人生徹底毀敗,因而惶惶不可終日的人身上。正是——“學而實習之,不亦悅乎?”

在21世紀的初年,放眼世界,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文化,抽風似的向本國民眾如此泛濫成災地兜售封建政治權謀和封建官場權術,樂此不疲。也沒有哪一個國家的男人們,像太多的中國男人們似的,那麼地被吸引,那麼的津津樂道,那麼的心領神會,那麼的不反感不知厭足。

相對而言,我倒寧願我們中國的男人,興趣轉向美國大片方麵去,比如《侏羅紀公園》、《異形》、《蝙蝠俠》、《星球大戰》,甚至《吸血鬼僵屍》什麼的。那樣一些美國大片最多也不過使我們在看時變得有點傻兮兮的。

而封建權謀思想和封建官場權術,在令我們中國的男人們看了歎服的當兒,無疑汙染著我們當代人的心性,使我們某些官場上的男人,變得越發地沒了真話、真立場、真態度,進而連真觀點也沒了,變得特陰,或不陰不陽的。

觀察一下我們的周圍,已變得這樣了的男人,為數還少麼?

十年“文革”之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教訓還不夠參考不夠學的麼?

前延後續五十餘年中幾代人的林林總總的體會,還不夠回味的嗎?

當然,沙塵暴般造勢而來的“滾滾皇塵”中,情形是很不一樣的,一概而論則以偏概全。何況,皇帝文化或日王朝文化,畢竟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不僅中國,外國也曾多次將他們的這一種曆史人物鄭重其事地再現過。比如《彼得大帝》,比如《斯特凡大公爵》;比如俄國女皇葉卡琳娜和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但卻絕對地沒有在別國也形成過“滾滾皇塵”,他們的男人也絕對地沒有過大開眼界津津樂道的異乎尋常的表現。

在21世紀的初年,在中國正躍躍欲試準備與世界全麵接軌的這一個非同一般的時代,中國文化中的“滾滾皇塵”之現象,很值得沉思。也許說明著這樣一點——在我們這個民族的根子上,由於長期的封建文化的浸泡,一再地容易生出一種很賤的芽。如果我們這個民族不能極其自覺地一再地削除它,則我們這個民族似乎仍隻配是皇權之當代陰影下的子民……

千萬別讓皇帝文化“化”掉了那一種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