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2 / 3)

(四)熾熱奔放——郭小川詩賞析

郭小川(1919-1976),原名郭恩大。1937年參加八路軍,1955年開始寫詩。有詩作《投入火熱的鬥爭》、《致青年公民》、《青紗帳——甘蔗林》,敘事詩《將軍三部曲》等。

歌頌時代的生活和戰鬥的人生是郭小川詩歌的首要特征。馮牧稱讚他是“時代的歌手和號手”(《郭小川詩選序》)。下麵的這首《團泊窪的秋天》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秋風像一把柔韌的梳子,梳理著靜靜的團泊窪;

秋光如同發亮的汗珠,飄飄揚揚地在平灘上揮灑。

高粱好似一對對“紅領巾”,悄悄地把周圍的道路觀察;

向日葵搖頭微笑著,望不盡太陽起處的紅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蒼綠的葉子撫摸著快熟的莊稼;

密集的蘆葦,細心地護衛著腳下偷偷開放的野花。

蟬聲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頂上吱喳;

蛙聲停息了,野性的獨流減河也不再喧嘩。

大雁即將南去,水上默默浮動著白淨的野鴨;

秋涼剛剛在這裏落腳,暑熱還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天的團泊窪啊,好像在香甜的夢中睡傻;

團泊窪的秋天啊,猶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

團泊窪,團泊窪,你真是這樣靜靜的嗎?

全世界都在喧騰,哪裏沒有雷霆怒吼,風雲變化!

這首詩寫於1975年作者在團泊窪幹校接受勞動改造時。由於當時特定的社會背景,這首詩的總體感情顯得比較含蓄。開頭六節,作者用生動的筆觸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厚重、沉靜但又不乏躁動的團泊窪的秋景圖。高粱像紅領巾,機警地在觀察道路,向日葵充滿樂觀,始終如一地追求光明,垂柳撫摩著莊稼,警惕地保衛鬥爭得來的果實,蘆葦團結一致,細心護衛著“偷偷開放的野花”。在這裏,作者用了“靜靜”、“悄悄”、“偷偷”、“消退”、“停息”、“默默”等一連串描寫靜默的詞恰如其分地傳達出了沉靜而又頑強,小心翼翼而又充滿樂觀的社會情態。透過那外在的靜穆,我們分明可感受到湧動於其中的那一份躁動與嘈雜。這種似靜非靜、似涼非涼、外涼內熱的環境,正是當時整個社會環境的寫照。接著,作者峰起雲轉,筆觸直指向團泊窪人民的內心世界,用了五小節描寫特定政治曆史背景中人內心的“奔騰咆哮”。而後,又連用四句排比,以排山倒海之勢,直抒戰士情懷,大義凜然,豪情滿懷,將革命者的人生哲理感受與現實鬥爭形勢緊密融合了起來:

……至於戰士的深情,你小小的團泊窪怎能包容得下!

不能用聲音,隻能用沒有聲音的“聲音”加以表達:

戰士自有戰士的性格:不怕汙蔑,不怕恫嚇;

一切無情的打擊,隻會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煥發。

戰士自有戰士的抱負:永遠改造,從零出發;

一切可恥的衰退,隻能使人視若仇敵,踏成泥沙。

戰士自有戰士的膽識:不信流言,不受欺詐;

一切無稽的罪名,隻會使人神誌清醒,頭腦發達。

戰士自有戰士的愛情:忠貞不渝,新美如畫;

一切額外的貪欲,隻能使人感到厭煩,感到肉麻。

戰士的歌聲,可以休止一時,卻永遠不會沙啞;

戰士的明眼,可以關閉一時,卻永遠不會昏瞎。

最後兩節,正麵揭示整個詩情的變化,直接闡明秋日團泊窪“靜”與“動”的內在邏輯聯係。寧靜是暫時的、表麵的,而喧騰才是內在的、必然的,表現出詩人不畏邪惡的高尚情操和堅信真理總會彰顯的不屈信念:

是的,團泊窪是靜靜的,但那裏時刻都會轟轟爆炸!

不,團泊窪是喧騰的,這首詩篇裏就充滿著嘈雜。

不管怎樣,且把這矛盾重重的詩篇埋在壩下,

它也許不合你秋天的季節,但到明春準會生根發芽。

……

這首詩在寫作手法的運用上也比較有特色。整首詩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動靜各別,粗細有致,將深刻的哲理與火樣的激情完美地熔鑄在了一起。作者起始從“靜”字做文章,圍繞一個“靜”字開闔不已。而後文筆一轉,筆觸開始伸向人們心中的“喧騰”、嘈雜,寫團泊窪緊張火熱的鬥爭生活,把“動”也推向極致。這樣,先抑後揚,大開大闔,使作品聲勢奪人,讀之具體可感。格式上采用辭賦體,集短句為長句,運用鋪陳、反複、對偶、排比等手法,把要表現的事物描述得細致入微,把強烈的感情與深刻的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節奏上雄渾強勁,一唱三歎,一韻到底,形成一種回環往複、優美和諧的音律美。

(五)深沉雄渾——北島詩賞析

北島,祖籍浙江,出生於上海,原名趙振開。朦朧詩派最具代表性的詩人。有詩集《太陽城劄記》、《北島詩選》、《舊雪》等。

北島的詩歌風格早期比較冷峻孤傲,銳利堅硬。1979年3月號《詩刊》發表的第一首詩《回答》即是他這種風格的寫照: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

為什麼到處都是冰淩?

好望角發現了,

為什麼死海裏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隻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之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注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注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的星鬥,

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全詩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兩行警句突兀而起,為全詩定下了悲憤的基調,有力地嘲諷了那個道德觀念和人生價值顛倒了的荒唐現實,以驚世駭俗的警句高度概括了一個特定時代被扭曲、顛倒和異化的本質特征。詩人如一個俯瞰大地的超人一般,站在天宇之間,看到“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看到了茫茫大地上的“冰淩”和“死海裏”的“千帆相競”,於是,他發出了響徹天宇的那一聲疾呼:“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然後又用四個“我不相信”,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向世界宣告他毫不妥協的意誌,“最突出的是表達一種懷疑和否定精神,對虛幻的期許,選擇的猶豫和缺乏人性內容的苟且生活的堅決拒絕”(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末尾兩句,把“星星”想象成“五千年的象形文字”和“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意象新鮮、生動,給詩歌帶來一種深沉的曆史感和開拓美好未來的使命感。

毫無疑問,《回答》是那個時代最有個性的時代強音,是從迷惘到覺醒的一代青年心靈和意誌覺醒的詩歌雕塑。可以說,北島的“回答”是以高尚者的悲劇命運為情感體驗前提的,所以他的“回答”更是對反叛、宿命和承擔的“回答”。全詩感情激烈,語言高度凝練又充滿哲理意蘊,而中間一些反詰句和排比句的運用,更加強了全詩表現的氣勢,使詩作具有一種深沉雄渾的男子漢氣度。

(六)溫婉典雅——舒婷詩賞析

舒婷,原名龔佩瑜,福建泉州人。中學畢業後曾去山區農村插隊,朦朧詩派的代表詩人之一。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最後的挽歌》等。

作為一名女性詩人,關注女性的自我價值和人格尊嚴,追求女性的人格獨立,張揚女性的人性理想,是她詩歌的最重要的主題。舒婷慣於從女性獨特的情感體驗出發,呈現對生活的獨到理解和感悟。如在《神女峰》中,當其他的遊客對著神女峰歡呼雀躍時,詩人麵對女性命運化身的“神女峰”,卻“突然收回”了揮舞的雙手,“緊緊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並發出了對人性複蘇和女性人格尊嚴的深情而又痛楚的呼喚:“與其站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伏在愛人肩頭痛苦一晚。”而發表在《詩刊》1979年8月號的《致橡樹》,更以強烈的女性意識向世界宣告了她的愛情觀: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向泉源,

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還都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得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