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建設
詩詞師資是詩詞課程建設的關鍵。由於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各類各級學校語文教學中的詩詞課“光說不練”,隻剩下賞析一條腿,代代相因,至今已較難找到現成的能教學、會寫作的稱職詩詞教師。當前各地開展詩詞教學的學校大多依靠社會力量開局,即聘請社會詩詞組織中的有真才實學者幫助舉辦各種形式的詩詞培訓班或專題講座,在詩教開展過程中,逐漸培養、湧現出本校的詩詞骨幹教師。對詩詞骨幹教師素質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熱心詩教事業,樂於奉獻;有開拓精神和教學經驗;有較高的詩詞造詣,具有一定的創作和輔導、批改學生習作的能力。該院的詩詞師資主要靠自身挖潛解決,初期也曾聯合社會詩詞社團的力量協助造勢。詩,嚴格說來並無專業科班,實行能者為師,以詩教共識為基礎,形成詩教師資核心。為方便管理,詩詞師資的主要力量應在人文科學院係中物色培養,也不應排除其他專業教師中的有此業務能力者,這對詩詞師資的建設經驗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
二、詩詞教學的評價體係
評價體係的建立是詩詞教學構架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詩詞課程建設成效的考核依據。
詩詞選修課考核製度
詩詞教學評價體係的核心是對詩詞選修課學員的結業考核辦法。以《詩詞創作》選修課為例,該院的做法大體是分三項進行。一是結業卷麵考核,主要考查學員對傳統詩詞賞析和創作的基礎知識及相關能力;二是考查學員習作總量和發表數,據以評定該項等級分,達到一、二兩項及格線者給予課程選修學分;良好以上者有資格參加第三項考核:考查對經典作品的背誦情況,依背誦指標定該項考核等級分,方法是自報後按10%抽背,通過者頒發由中華詩教促進中心和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監證的詩詞入門證書;優秀者推薦加入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等社會正規詩詞組織,為傳統詩詞隊伍補充新生力量。考核程序具有規範性、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不僅可供詩詞數學工作者參考,對有誌於學習詩詞的同學也是一把自我檢測的尺子。《詩詞創作》課程測試題附後。
詩教骨幹考核機製
詩教評價體係之二是建立對詩教骨幹的考核機製,要求詩詞教師和詩社的學生骨幹不斷提高詩詞寫作水平。每期《中華詩教》都要求他們有作品發表,並選優結成《新蘖集》出版。核心成員經常有作品在各地詩詞報刊錄用,其中三位已在詩詞界有一定知名度。至今已有三十多位師生加入了社會各級詩詞專業團體,其中有中華詩詞學會(全國性詩詞創作及研究組織)會員六人。開展詩教的十多年來,該院每年都有師生詩教論文入選中華詩詞學會等組織的年會論文並應邀出席會議,共有數十篇詩教論文在各級學術期刊上發表,在對當代校園詩教理論及實踐探索方麵處於全國詩教界領先地位。
不斷總結經驗機製
詩教評價體係之三是建立對詩教經驗的不斷總結機製。2002年4月,中華詩詞學會首屆創建“詩詞之鄉”和“詩教先進單位”經驗交流會議在該院召開;2003年12月中華詩詞學會與江蘇詩詞學會聯合舉辦的全國校園詩教經驗交流會在南京召開,兩次會議將該院的詩詞教學經驗推向全國,文字材料被收入相應的會議論文集,並作為重點經驗刊發在中華詩詞學會會刊《中華詩詞》2004年第2期上。之後,該校多次作為協辦單位承擔了全國詩教相關會議的秘書工作:於2005年8月協辦了中華詩詞學會第四次創建“詩詞之鄉”和詩教先進單位(望奎現場)會議,編纂了《中華詩教年鑒(首卷2005)》;於2010年8月協辦了高等學校詩教工作暨當代中華詩教理論研討會,參與編纂了會議論文集。該院平時就十分重視對本校詩教舉措和成效的資料整理工作,從1998年以來,已編輯八冊、逾三千頁的《本院詩教理論與實踐探索資料彙編》,留下了師生在當代校園詩教跋涉曆程上的清晰腳印。
表彰獎勵機製
詩教評價體係之四是建立有力度的獎勵、表彰機製。獎勵表彰是考核、總結機製的自然結果,有力度的獎勵、表彰有效地激發詩教工作的積極性。該院開展詩教十多年來,有四位教師被提拔到校、二級學院和教研室領導崗位,都與他們在詩教工作中作出貢獻有關,在畢業學生中有兩人因是詩教骨幹被留校從事相關工作。詩教教材《中華詩詞曲聯簡明教程》獲2004年度學校教學科研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