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太宗踐祚(1)(1 / 3)

趙光義踐祚的第二日,就行使君王權力,頒下了第一份詔書,講述了新任皇帝的“五條意見”。沒有一條新東西,也不見新格局、新氣象,豪言壯語之類,但讓中原士庶明白了一件要緊的大事——天子換了,天下沒變。

第一份詔書也即“五條意見”

公元976年,農曆冬十月癸醜日,宋太祖趙匡胤,崩。

靈柩停在萬歲殿東楹。

一夜大雪,白了京師,全城縞素。

第二天,甲寅日,早上,太宗趙光義在太祖靈柩前即位。

群臣祭奠太祖、拜賀太宗。

趙光義很悲痛,號啕痛哭,幾乎昏過去,史稱“帝號慟殞絕”。

當天一大早,汴梁城中士庶看到官員們腰裏係了灰白色的麻繩子,鐵黑著臉,踏著深深的積雪匆匆進宮,不難猜得出:皇上歿了!

一些老人們回憶起近世以來,死了皇上,後麵就是一場又新又舊的大位爭奪與加冕。那時節,往往就有了刀光劍影。當初後漢高祖劉知遠死,樞密使郭威起兵,推翻後漢,亂兵劫掠市肆那一場,老人們記憶猶新。往日的恐怖被召回,流言開始按照流言的模式悄悄傳布,城裏有了隱隱的騷動。人們不知道新任皇帝會有怎樣的動作,更不知道哪個地方、什麼時候,會竄出一股子亂兵來,擁戴什麼,或劫掠什麼……

京師,人心不定。

但是,很快,冬十月乙卯日,趙光義踐祚的第二日,就行使君王權力,頒下了第一份詔書,講述了新任皇帝的“五條意見”——

一、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鹹除之”。平常大赦時,犯有大惡的罪犯往往不在赦免範圍之內,這一次也給予了赦免。

二、禁生邊釁。“令緣邊禁戢(音及,收斂、停止的意思)戍卒,毋得侵擾外境”。命令邊境將官,要約束屬下士兵,不得侵擾境外契丹之地。

三、廣開言路。“群臣有所論列,並許實封表疏以聞,必須麵奏者,閣門使實時引對”。群臣如有批評或建議意見,可以直接上疏;如果要麵奏,皇帝辦公室人員必須及時引見。

四、提倡孝悌。“風化之本,孝弟為先,或不順父兄,異居別籍者,禦史台及所在糾察之”。天下文明,有賴於家族和睦。子不孝、弟不順,冒犯父兄,或不到分家時而離家別居者,要由有關部門督察舉發。

五、率由舊章。“先皇帝創業垂二十年,事為之防,曲為之製,紀律已定,物有其常,謹當遵承,不敢踰越”。太祖趙匡胤創業多年,很多大事,往往防患未然,謹慎小心地訂立各種製度,大的規則已定。天下自有常規,各級官員當恪守奉行,不能違背。

詔書後還有兩句話:“谘爾臣庶,宜體朕心。”我將這些話告訴你們這些大臣和天下士庶,期待你們能理解我的想法。

“五條意見”,沒有一條新東西,也不見新格局、新氣象,豪言壯語之類,但讓中原士庶明白了一件要緊的大事——

天子換了,天下沒變。

於是,京城很快安靜下來,人們有時間慢慢回憶太祖趙匡胤一生的業績,並對新科皇帝趙光義寄予了很大期望,同時,人們也有時間開始慢慢規劃自家新的一年和未來——怎麼能過得更舒坦一點。譬如,我能想象,一些得到大赦的囚犯們,在免於牢獄之苦後,喜極而泣,會在親友們的簇擁下,圍爐夜談,慢慢訴說一個個小小的願望:等到國喪過去,就買上幾斤肥肉,扯上幾尺粗布,打上幾斤老酒,準備過年;再置辦幾把趁手的鋤頭,開了春,好好種地……

人們對大宋帝國第二任皇帝的期待似乎超過了對第一任皇帝的期待。

新科皇帝的名字

據說像哥哥趙匡胤一樣,趙光義出生時也頗有異兆。說他們的母親,史稱“昭憲皇後”的杜夫人,曾經夢到一個“神人”手捧太陽給她,這之後,有了身孕,妊娠期滿,就在丈夫趙弘殷供職的官舍生下了這位未來的宋太宗。據說,太宗出生時的當天夜裏,官舍上空有“赤光”而且“上騰如火”,街坊鄰居們提了水桶臉盆來“救火”時,還聞到了“異香”。

宋太宗出生的這一天,是後晉天福四年十月七日,公元939年11月20日。他比趙匡胤小十二歲,同屬豬。

趙光義少年時代就顯示了與眾不同的性格。遊戲時,小夥伴們對他都很“畏服”。等到他長大成年,不怒自威,應該是個氣場強大的人物。據說看到他的人,都知道此人不是池中之物。

趙光義排行老三,趙匡胤排行老二,老大早夭,他們還有個四弟趙廷美。

這位老三年輕時就很“嗜學”,以至於他的父親趙弘殷先生也看出了苗頭,於是,更多地鼓勵老二習武、老三習文。說趙弘殷在跟隨後周大帝柴榮討伐南唐淮南之地時,凡是攻破州縣城池,什麼財貨也不要,隻去搜羅各類古書,而後轉送老三,並時常勉勵、告誡他學古學文。於是,趙光義年輕時就在老爸栽培下,有了學者風範,文業不凡,藝能不俗。

當趙光義最後以“晉王”身份踐祚為大宋皇帝後,這些關於他的種種神異傳說開始流布,預示了天下士庶對他的肯認。

趙光義做皇上之前,已經有過十幾年的曆練。

後周時,他曾經做供奉官。官職不大,不過是執掌一點後勤工作的武官侍衛之類,但他在陳橋兵變中,與謀臣趙普一起,擁戴趙匡胤做了皇上,成就了潑天大功一件。不難想象,陳橋驛現場,亂兵蜂起中,趙光義鎮定自若,經由天才擘畫,將充滿種種不確定性的“叛亂”,順勢引向了王朝更替,成為亂世的勝利者。這類膽識和能力,讓那個渴血而又悲情世界中的文武歎服,士庶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