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19日,日本自衛隊在衝繩進行軍事演習,假想“中國大陸軍隊進攻台灣”,演練與美軍協同作戰。可以預計,類似的軍事演習今後還會上演。
日本在台灣問題上的險惡用心是顯而易見的,這就是製造“台灣獨立”或“不統不和”的局麵,以牽製中國,達到其遏製中國的目的。其實,日本為了遏製中國,不僅僅是大打台灣牌,還有更狠的一招:不斷製造“中國威脅論”。
日本“中國威脅論”的始作俑者是日本防衛大學副教授村井友秀,他在1990年5月號的日本《諸君》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論中國這個潛在的“威脅”》。他認為中國是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大國,80年代後中國的國防戰略開始發生大的變化,正計劃同美蘇一樣,建立一支專業化和機械化軍隊。中國的世界觀基本上還是“戰國時代的模式”,即有力量者將成為霸主和統治世界。因此,鄧小平領導下的當今中國希望通過實現四個現代化重新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成為21世紀的世界大國。其國家領導人總是在努力創造可以成為霸主的條件,他們絕對不允許放棄作為霸主的條件。
村井友秀對地理政治學的理論推崇備至,他在分析日本和中國的地理環境和國力後得出一個結論:日本和中國都是東亞地區的大國,具有給鄰國施加影響的能力,它們正在擺脫對美蘇力量的依賴,轉而進行麵對麵的接觸並明確雙方的上下位置關係,因此日本和中國若同時對第三者施加影響,就很可能發生衝突。中國對已在走向政治大國的日本是一個潛在的大威脅。
村井友秀的文章說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心裏話,他們紛紛吹捧他的文章,並不惜歪曲事實,造謠汙蔑,千方百計設法尋找“中國威脅論”的證據,企圖掀起鼓吹“中國威脅論”的狂潮。1992年9月29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紀念日,日本各大報紙紛紛發表文章,更為起勁地兜售“中國威脅論”。1996年初,日本又有人就此大做文章,宣傳“中國威脅論”,一時甚囂塵上。
更有甚者,日本政界要員也在散布“中國威脅論”。據路透社報道,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於2005年12月22日上午出席一個記者招待會,當有記者問及麻生對日民主黨黨首前原誠司有關“中國威脅”的言論有何評論時,麻生稱:“我同意前原先生所說的(中國是威脅),中國正在引起威脅和憂慮”。“一個擁有‘10億人口’和原子彈的國家,其軍費開支‘連續17年增長2位數’……而這種軍費開支的內容非常不透明……如果要我來談這意味著什麼的話,我認為中國正在成為相當程度的‘威脅’”。這是日本曆屆內閣閣僚首次公開宣稱“中國威脅論”,不能不令人高度警惕。
“中國威脅論”的鼓噪,引起一些日中友好人士的關注,他們紛紛在日本報刊上發表文章,批駁這一謬論。現任日中經濟貿易中心會長和國際石油公司社長的木村一三先生連續向日本有影響的雜誌《財界》投稿,批駁“中國威脅論”的謬論,暢談發展中日友好之重要。
對於日本“中國威脅論”產生的背景,木村認為,這是因為日本一味追隨美國對華政策的結果。蘇聯解體後,世界上隻剩下一個社會主義大國中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一直高速增長,還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中國的經濟實力有可能追上或超過日本、美國。因此引起一些人對中國的恐懼,千方百計想抑製中國發展,日美兩國重新審定日美安保條約和散布“中國威脅論”,其原因蓋出於此。
木村先生指出,世界進入了和平與競爭共存的新時代,人類社會從軍事競爭轉變為經濟競爭。蘇聯已經解體,美國也從超級大國向普通大國過渡,中國正處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大轉換時期,整個世界正在走向多極化,雖然不安定因素和局部戰爭依然存在,但世界發展的主流是和平。正如一位美國軍事專家所說,中國在遙遠的將來也不會在軍事上對美構成威脅,同樣也不會對日本和周圍諸國構成威脅。日美應積極擴大同中國的對話,這樣就能避免對立。中國真心希望同美日友好,以保證中國全力以赴地進行經濟建設,維護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由此不難看出,日本政界和一些右翼組織散布“中國威脅論”是別有用心的:一方麵,是為了歪曲中國的形象,挑撥中國與周邊鄰國的關係,製造緊張氣氛,以達到遏製中國的目的;另一方麵,是為了轉移視線,掩蓋自己擴充軍事實力,以實現其爭做軍事大國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