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做市場經濟的弄潮兒,中國青年運動新的切入點2(1 / 3)

崗位建功·公益誌願·傳播文明:中國青年運動在嵌入市場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1992年之後,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青年運動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構建,承擔起兩大時代任務:一是崗位建功,把個人成才同國家建設密切結合起來;二是傳播文明,持續開展希望工程、青年誌願服務和青年文明號活動。中國青年始終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走在時代的前列。

(一)崗位建功:實施“跨世紀青年人才工程”

“跨世紀青年人才工程”主要從培養合格的青年勞動者,造就優秀的青年科技和經營管理人才,培養開創21世紀大業的生力軍,推廣普及新知識新技能四個方麵展開。1994年2月,共青團中央、國家經貿委、勞動部聯合發出《關於在全國企業青工中開展青年崗位能手活動的通知》,標誌著“跨世紀青年人才工程”的正式啟動。

為組織企業青年職工廣泛參加崗位訓練,1994年初由共青團中央、國家經貿委、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組織開展青年崗位能手活動,作為“跨世紀青年人才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在企業黨政直接領導下,以共青團組織牽頭組織協調、協同企業各部門一起實施,以企業青年職工為主體,以崗位為基本單位,以提高崗位文明、崗位技能、崗位效益為基本內容,以培養為中心環節,以規範、考核、評定、獎勵為主要手段。經過近百家企業將近一年的試點後,1995年青年崗位能手活動開始麵向全國逐步展開。通過活動開展,大大提高了青年職工的綜合素質,培養了一大批品德優良、技術精湛、貢獻突出的優秀青年人才,並且已經成為企業共青團組織的一項重點工作和參與企業管理的有效途徑。目前,各行業、各地區均已建立了青年崗位能手評價體係,並在企業內部形成了對青年職工的激勵與約束並舉的運行機製。“九五”期間,該項活動共培養各類青年崗位能手2000多萬名,各行業、各工種的青年技術帶頭人10萬名,全國青年崗位能手近千名。

在農業發展領域,“跨世紀青年人才工程”推出了培養青年星火帶頭人活動,以便推動農業科技的進步,使一大批不同層次的跨世紀農村科技人才加速成長。1994年初這項活動啟動,並與從1988年開始實施的國家星火計劃相配合進行。根據計劃目標,每年組織1000萬名農村青年參加實用技術培訓,每年培養12—15萬名青年星火帶頭人,到2000年累計培養100萬名,並使農村青年普遍掌握1—2門農村實用技術。經過科學規劃、精心組織和多年堅持,星火計劃於1998年提前兩年完成了當初製定的任務目標。廣大青年星火帶頭人活躍在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和鄉鎮企業等各個領域,在推進農村的改革和經濟發展,科技和社會進步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通過青年星火帶頭人活動的開展,加快了先進實用技術在農村的推廣應用,深入宣傳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初步形成了一套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機製,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現代化進程。

農村青年從90年代中後期開始向城市大量流動,為了提高廣大進城務工青年素質,使他們更快地適應城市生活,更好地成長成才,1997年6月,團中央會同公安部、司法部、勞動部、建設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共同實施全國社區“千校百萬”外來務工青年培訓計劃。目標是在全國每年建立1000所民工學校,對100萬名外來務工青年進行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培訓工作,培訓內容為必要的文化、勞動技能、職業道德、法律常識等方麵的知識,提高外來務工青年的自身素質,增強就業能力、法製觀念和自覺維護務工地生產生活秩序的自覺性,維護外來務工青年的合法權益。截至1998年12月,全國各外來務工青年較為集中的城市已經建立各類培訓學校(站、點)1500多所,培訓外來務工青年150多萬人次,圓滿完成了既定培訓工作目標,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積累了有益的經驗。通過培訓,提高了外來務工青年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水平,增強了法製觀念,促使他們自覺遵守城市市民文明公約,維護社會秩序,勤奮學習,愛崗敬業,誠實奉獻,有效地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二)“我公益,我快樂”:實施希望工程與青年誌願服務。

一個成熟的現代社會,必然是一個慈善和誌願服務發達的社會。歐美國家社團組織介入社會生活就是從慈善事業和誌願服務開始的,而且近年來這兩個領域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過程中,一方麵是弱勢群體、弱勢領域浮出水麵,同時追求效益的社會更需要奉獻、愛心和良知。中國共青團把握住社會的脈搏,推動中國青年運動涉入新的領域。